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考化学考试中,化学试题考查内容不仅包括化学基础知识,还涵盖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题目往往包括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问题。并且由于化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使得化学考试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际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对化学试题解法以及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巩固与深入。本文简要地就化学速率与卤代烃相关知识重点以及例题解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学生的化学解题速率以及知识点归纳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试题解法 重点知识
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化学反应速率与卤代烃是常见试题类型,是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其中化学反应速率涉及公式较多,而卤代烃又是烃相关衍生物课程的重要知识组成结构,是实现化学知识完善运用的重点。但是,这两部分知识本身较为复杂且抽象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更表现在相关解题效率低下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不足。只有加强学生的试题解法、能力与重点知识解析,才能实现学生化学知识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
一、化学速率课程的相关重点知识以及例题解析
1.重点知识解析
一般来说,对化学速率的表示都采用在一定范围时间内参与该化学反应的相关物质的浓度来进行表示,即“v=△c(变化浓度)/△t(时间)=△n(变化物质的量)/V(体积)△t(时间)”。其化学单位为mol/L·s或mol/L·min,且两者关系为1 mol/L·s = 60mol/L·min。在化學反应环境中,对化学反应速率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反应温度、反应浓度、反应压力强度以及是否存在反应催化剂等。同时,在由固体物质参与反应时,其相应的表面积大小也对化学反应速率存在一定的影响。当存在以下化学反应时,“mA+nB=pC+qD且有v(A):v(B):v(C):v(D)=m:n:p:q”其中△C是表示反应前的C和反应后的C之间的差值大小。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该化学反应计算公式可表达为v(正)≠v(逆)或者v(A) / m=v(B) /n=v(C) /p=v(D) /q
2.相关例题解析
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物质和N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其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如图1所示,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同。且达到平衡状态。
C:如图1所示,t3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同。
D:如图1所示,t1时,N的浓度大于M的浓度,是M浓度的两倍。
在进行该题解析时,需要弄清N和M的关系。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在相同时间段内,确定两物质的方程式和化学计量数之比之前,需要判断两物质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M。T2时刻,两物质的量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虽然两者的量相等,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由此可以判断正反速率与逆反速率不相同。T3时刻之后,两物质的量不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证明两者达到一个平整状态,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正确选项为D。
二、卤代烃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与例题解析
1.卤代烃重点知识
卤代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在有机溶剂中可溶,在水中不能溶。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常见的卤代烃表现形式存在差异,例如CH3CL在常温条件下呈现气态状态,而C2H5BR在常温状态下则呈现液体状态。而且主要化学性质包括取代反应与消去反应两种反应类型,前者主要在存在加热与强碱水溶液的条件下进行,而后者主要是指相邻分子中脱去卤化氢分子的反应。
2.相关例题解析
在实验室中的利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并进行反应加热来实现溴乙烷制作的式子表示为C2H5OH+HBr→C2H5Br+H2O。已知相关反应物的实际用量为0.3摩尔HBr,0.25摩尔C2H5OH以及36毫升的浓硫酸,25毫升的反应水。请就以下问题作出回答。
(1)在进行反应烧瓶选择时,应当选用以下哪种规格( )
A:50ml B:100ml C:150ml D:250ml
(2)在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有哪些?
(3)如果想要在实验结束后获得较高纯度的粗溴乙烷,该进行怎样的操作?
在进行问题一解答时,对于实验所需烧瓶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参与化学反应以及生成液体反应的总体积,保证相关液体体积在烧瓶容量的1/3到2/3之间。由于V(C2H5OH)=0.25mol×46g/mol÷0.8g/mol=14ml,所以总液体体积表现为V=36ml+25ml+14ml=75ml,所以在进行烧瓶选择时以150毫升最为合适。在进行问题二解答时,根据该化学反应中所产生的物质以及本身参与反应的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来说,该化学反应最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包括C2H5OH的脱水反应,浓硫酸的氧化反应以及C2H5OH的脱水碳化反应等。在进行问题三解答时,由于实验产生棕色溴乙烷,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溴气被溶解,在该化学反应中,添加低于5%浓度的NaOH(aq)来对反应物质进行洗涤就可以有效的避免C2H5Br的水解反应发生,从而实现较高纯度的粗溴乙烷的提取。
在高中学习阶段,化学是一门较为复杂也十分重要的学科。通过对该课程内的试题讲解以及重点知识分析,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试题解答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并就重点知识进行专项学习与试题练习,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并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使学生实际化学考题的解决能力与效率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永辉.高中化学必修模块重点知识相关试题解法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高一),2016,06:47-50.
[2]谭雨萱.高中化学必修中的试题解法和重点知识研读[J].同行,2016,14:459.
[3]田永梅.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城郊高中化学习题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试题解法 重点知识
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化学反应速率与卤代烃是常见试题类型,是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其中化学反应速率涉及公式较多,而卤代烃又是烃相关衍生物课程的重要知识组成结构,是实现化学知识完善运用的重点。但是,这两部分知识本身较为复杂且抽象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更表现在相关解题效率低下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不足。只有加强学生的试题解法、能力与重点知识解析,才能实现学生化学知识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
一、化学速率课程的相关重点知识以及例题解析
1.重点知识解析
一般来说,对化学速率的表示都采用在一定范围时间内参与该化学反应的相关物质的浓度来进行表示,即“v=△c(变化浓度)/△t(时间)=△n(变化物质的量)/V(体积)△t(时间)”。其化学单位为mol/L·s或mol/L·min,且两者关系为1 mol/L·s = 60mol/L·min。在化學反应环境中,对化学反应速率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反应温度、反应浓度、反应压力强度以及是否存在反应催化剂等。同时,在由固体物质参与反应时,其相应的表面积大小也对化学反应速率存在一定的影响。当存在以下化学反应时,“mA+nB=pC+qD且有v(A):v(B):v(C):v(D)=m:n:p:q”其中△C是表示反应前的C和反应后的C之间的差值大小。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该化学反应计算公式可表达为v(正)≠v(逆)或者v(A) / m=v(B) /n=v(C) /p=v(D) /q
2.相关例题解析
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物质和N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其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如图1所示,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同。且达到平衡状态。
C:如图1所示,t3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同。
D:如图1所示,t1时,N的浓度大于M的浓度,是M浓度的两倍。
在进行该题解析时,需要弄清N和M的关系。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在相同时间段内,确定两物质的方程式和化学计量数之比之前,需要判断两物质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M。T2时刻,两物质的量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虽然两者的量相等,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由此可以判断正反速率与逆反速率不相同。T3时刻之后,两物质的量不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证明两者达到一个平整状态,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正确选项为D。
二、卤代烃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与例题解析
1.卤代烃重点知识
卤代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在有机溶剂中可溶,在水中不能溶。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常见的卤代烃表现形式存在差异,例如CH3CL在常温条件下呈现气态状态,而C2H5BR在常温状态下则呈现液体状态。而且主要化学性质包括取代反应与消去反应两种反应类型,前者主要在存在加热与强碱水溶液的条件下进行,而后者主要是指相邻分子中脱去卤化氢分子的反应。
2.相关例题解析
在实验室中的利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并进行反应加热来实现溴乙烷制作的式子表示为C2H5OH+HBr→C2H5Br+H2O。已知相关反应物的实际用量为0.3摩尔HBr,0.25摩尔C2H5OH以及36毫升的浓硫酸,25毫升的反应水。请就以下问题作出回答。
(1)在进行反应烧瓶选择时,应当选用以下哪种规格( )
A:50ml B:100ml C:150ml D:250ml
(2)在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有哪些?
(3)如果想要在实验结束后获得较高纯度的粗溴乙烷,该进行怎样的操作?
在进行问题一解答时,对于实验所需烧瓶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参与化学反应以及生成液体反应的总体积,保证相关液体体积在烧瓶容量的1/3到2/3之间。由于V(C2H5OH)=0.25mol×46g/mol÷0.8g/mol=14ml,所以总液体体积表现为V=36ml+25ml+14ml=75ml,所以在进行烧瓶选择时以150毫升最为合适。在进行问题二解答时,根据该化学反应中所产生的物质以及本身参与反应的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来说,该化学反应最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包括C2H5OH的脱水反应,浓硫酸的氧化反应以及C2H5OH的脱水碳化反应等。在进行问题三解答时,由于实验产生棕色溴乙烷,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溴气被溶解,在该化学反应中,添加低于5%浓度的NaOH(aq)来对反应物质进行洗涤就可以有效的避免C2H5Br的水解反应发生,从而实现较高纯度的粗溴乙烷的提取。
在高中学习阶段,化学是一门较为复杂也十分重要的学科。通过对该课程内的试题讲解以及重点知识分析,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试题解答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并就重点知识进行专项学习与试题练习,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并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使学生实际化学考题的解决能力与效率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永辉.高中化学必修模块重点知识相关试题解法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高一),2016,06:47-50.
[2]谭雨萱.高中化学必修中的试题解法和重点知识研读[J].同行,2016,14:459.
[3]田永梅.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城郊高中化学习题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