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医学中较为重要的基础课解剖学实验室及其实验教学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意在将该科学习质量提升、为教育学习与科学研究提供服务。
关键词:解剖实验室;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87-01解剖学作为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针对实验室以及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予以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这样才能为医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使学生们最大化的专心于学习并提高实验水平和学习质量。
一、 解剖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是成功管理解剖实验室的重中之重。这也能为实验工作的有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管理的规范化是提高工作质量、避免教学事故的有力手段。
(一)严密的安全卫生管理
实验室必须有一套完整无误的管理操控体系,以便于在此基础上定制对应的制度。在实验室内进行的任何活动都必须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对消防设施勤加检查。对第一次上课的医学生们要进行实验室基础制度介绍,使其产生自我安全意识以及对实验室财产的保护意识。在课程结束之后,负责值日的学生在对实验室卫生进行清洁的时候,也不能忘记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闭,教师应该进行监督并确保学生工作结束才能离去。
(二)药品与操作用仪器的管理
实验室内的几种常用药品均为化学工业试剂,例如无水乙醇、甘油、甲醛溶液、双氧水等。药品大多存在易爆性、腐蚀性或毒性等特性,在由专业人士进行看管的同时必须注明标签、使用登记、用量按照规定。对药品的采购必须建立在实验室需求的基础上,避免重复购置及过期浪费等情况。在仪器的管理上,需要制定仪器设备信息库,以便查询操作用仪器的耗用情况。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需要使登记规范化、维护规律化、修理系统化,及时检查出报废的仪器并采购补充。解剖实验室的常用设备有电脑、投影仪、平磨机等,技术人员不仅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正确操作,还要掌握维修和清洁的方法。
(三)挂图模型室与标本陈列室的管理
上课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使用到挂图与模型这两种重要教学用具。一旦挂图模型室管理出现错乱,将会对教学造成很大影响。在教师使用挂图与模型后,归还时必须按照教学顺序分类放好,以供下次及时准确的取用。标本陈列室作为学生学习需要重点参观的地点,必须保持整洁美观,对标本下的标签需要严格检查,防止出现字符混乱、信息错误等问题。同时也要对标本的维护与保养规律化,以防出现塑化标本霉变或瓶装标本泄露等现象。
(四) 标本尸体库的管理
解剖学科的主要实验对象是尸体,因此对尸体库的建设与管理同样不能松懈。尸池是建设和管理尸体库最关键的地方,它承担着放置尸体和标本材料的职责。在放置方法上可选择卧式尸池或者立式尸池,不同的尸池在管理方法上也有不同。卧式尸池属于老式尸池,在打捞尸体的时候耗费的人力比立式尸池多很多。在尸体库时要注意排风和采光,在工作中,打捞尸体需要忍受刺激性的味道,及时排风才能减少甲醛气体的伤害。采光良好能够使尸库室内的霉菌生长减少,同时也能使工作人员的心理保持舒适。
二、解剖课程的实验教学管理
(一)实验教学方式
1.实验考核方法。在单一实验考核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变更为综合性考试,增加考试范围,将理论与临床知识及标本的辨认结合。学生在题库中进行抽签选择题目后,采取分组进行考试,给予学生们充分的讨论时间,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们在交流中各取所需一展所长,还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性。
2.解剖实验室全天开放。解剖学科说到底必须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学习透彻,在全天开放解剖实验室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解剖学,能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得到更多动手机会,获取教学资源,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实践出脑海中的理论,完成内心的构想,使因材施教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 实验课堂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学生理解上的误差导致的错误教学效果,理论教学中出现错误导致的结果需要时间显现,但实验课堂上,一旦操作失误,将面对“立竿见影”的可怕后果,所以严格规范实验课堂是实现解剖学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讲课时,需要密切留意台下学生们的反应,在互动过程中也要留意学生的回答,及时分析学生思考的方向是否存在误差,将课程做整体介绍,运用合理得当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通过与学生讨论交流等方法了解学生们的需求,以此调整教学进度。
在课堂结束前,教师需要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总结,帮助学生系统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最大化地汲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通过主动询问的方式来发掘学生们学习的盲点,以便调整教学方案。
(三)教师队伍建设
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和操作水平都有要求。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将教学效率提高的基础,教师在承担解剖实验教学这一责任的时候,不仅要使自身的教学水平达到标准,还要严格要求自身的操作,必须给学生最标准规范的示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学习质量。
学生们在面对实验标本及尸体时,手足无措或产生恐惧都是常见现象,此时教师应承担起责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简单的器官结合实际讲解,逐渐消除学生们的恐惧感,尽量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结语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的基础课程,根据上述措施,通过对实验室的卫生安全、教学设备、附属科室进行科学管理,以及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课堂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达到对解剖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质量,以便更好的为教育学习与科学研究服务。
参考文献:
[1]柏永刚,刘文,车永哲,高长岭.提高解剖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1).
[2]柏永刚,刘文,车永哲,高长岭.解剖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8).
关键词:解剖实验室;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87-01解剖学作为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针对实验室以及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予以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这样才能为医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使学生们最大化的专心于学习并提高实验水平和学习质量。
一、 解剖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是成功管理解剖实验室的重中之重。这也能为实验工作的有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管理的规范化是提高工作质量、避免教学事故的有力手段。
(一)严密的安全卫生管理
实验室必须有一套完整无误的管理操控体系,以便于在此基础上定制对应的制度。在实验室内进行的任何活动都必须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对消防设施勤加检查。对第一次上课的医学生们要进行实验室基础制度介绍,使其产生自我安全意识以及对实验室财产的保护意识。在课程结束之后,负责值日的学生在对实验室卫生进行清洁的时候,也不能忘记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闭,教师应该进行监督并确保学生工作结束才能离去。
(二)药品与操作用仪器的管理
实验室内的几种常用药品均为化学工业试剂,例如无水乙醇、甘油、甲醛溶液、双氧水等。药品大多存在易爆性、腐蚀性或毒性等特性,在由专业人士进行看管的同时必须注明标签、使用登记、用量按照规定。对药品的采购必须建立在实验室需求的基础上,避免重复购置及过期浪费等情况。在仪器的管理上,需要制定仪器设备信息库,以便查询操作用仪器的耗用情况。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需要使登记规范化、维护规律化、修理系统化,及时检查出报废的仪器并采购补充。解剖实验室的常用设备有电脑、投影仪、平磨机等,技术人员不仅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正确操作,还要掌握维修和清洁的方法。
(三)挂图模型室与标本陈列室的管理
上课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使用到挂图与模型这两种重要教学用具。一旦挂图模型室管理出现错乱,将会对教学造成很大影响。在教师使用挂图与模型后,归还时必须按照教学顺序分类放好,以供下次及时准确的取用。标本陈列室作为学生学习需要重点参观的地点,必须保持整洁美观,对标本下的标签需要严格检查,防止出现字符混乱、信息错误等问题。同时也要对标本的维护与保养规律化,以防出现塑化标本霉变或瓶装标本泄露等现象。
(四) 标本尸体库的管理
解剖学科的主要实验对象是尸体,因此对尸体库的建设与管理同样不能松懈。尸池是建设和管理尸体库最关键的地方,它承担着放置尸体和标本材料的职责。在放置方法上可选择卧式尸池或者立式尸池,不同的尸池在管理方法上也有不同。卧式尸池属于老式尸池,在打捞尸体的时候耗费的人力比立式尸池多很多。在尸体库时要注意排风和采光,在工作中,打捞尸体需要忍受刺激性的味道,及时排风才能减少甲醛气体的伤害。采光良好能够使尸库室内的霉菌生长减少,同时也能使工作人员的心理保持舒适。
二、解剖课程的实验教学管理
(一)实验教学方式
1.实验考核方法。在单一实验考核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变更为综合性考试,增加考试范围,将理论与临床知识及标本的辨认结合。学生在题库中进行抽签选择题目后,采取分组进行考试,给予学生们充分的讨论时间,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们在交流中各取所需一展所长,还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性。
2.解剖实验室全天开放。解剖学科说到底必须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学习透彻,在全天开放解剖实验室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解剖学,能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得到更多动手机会,获取教学资源,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实践出脑海中的理论,完成内心的构想,使因材施教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 实验课堂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学生理解上的误差导致的错误教学效果,理论教学中出现错误导致的结果需要时间显现,但实验课堂上,一旦操作失误,将面对“立竿见影”的可怕后果,所以严格规范实验课堂是实现解剖学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讲课时,需要密切留意台下学生们的反应,在互动过程中也要留意学生的回答,及时分析学生思考的方向是否存在误差,将课程做整体介绍,运用合理得当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通过与学生讨论交流等方法了解学生们的需求,以此调整教学进度。
在课堂结束前,教师需要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总结,帮助学生系统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最大化地汲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通过主动询问的方式来发掘学生们学习的盲点,以便调整教学方案。
(三)教师队伍建设
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和操作水平都有要求。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将教学效率提高的基础,教师在承担解剖实验教学这一责任的时候,不仅要使自身的教学水平达到标准,还要严格要求自身的操作,必须给学生最标准规范的示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学习质量。
学生们在面对实验标本及尸体时,手足无措或产生恐惧都是常见现象,此时教师应承担起责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简单的器官结合实际讲解,逐渐消除学生们的恐惧感,尽量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结语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的基础课程,根据上述措施,通过对实验室的卫生安全、教学设备、附属科室进行科学管理,以及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课堂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达到对解剖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质量,以便更好的为教育学习与科学研究服务。
参考文献:
[1]柏永刚,刘文,车永哲,高长岭.提高解剖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1).
[2]柏永刚,刘文,车永哲,高长岭.解剖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