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湛江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来源 :南方农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q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深入了解广东湛江休闲农业的现状,运用SWTO分析法对湛江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认为湛江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缺乏创意、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低、服务意识淡薄、忽视农民利益、缺乏针对性政策支持等问题,从而提出坚持以农为本、因季施策、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合理规划休闲农业产业布局、加大宣传力度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湛江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湛江市;休闲农业;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8)02-0047-06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形式,是指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景观资源,将观光、休闲、旅游融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的“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休闲农业的发展则是调整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拓宽农民收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重要渠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现方式。
  一、湛江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一)湛江休闲农业发展态势喜人
  广东省湛江市拥有较为丰富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禀赋优势。湛江市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给予农户政策优惠,降低准入门槛,使湛江休闲农业发展规模日趋壮大。据湛江市农业局相关统计,2016年湛江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总量达1220万人次,同比增长10.2%,经营收入达到84.8亿元,同比增长9.4%,休闲农业个体经营户920户,带动就业2.74万人,同比2015年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廉江市制定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精心设计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提升休闲农业的档次。麻章区着力打造湛江休闲农业基地,麻章区亚热带植物园2105年被评选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2016年湛江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中心落户麻章,为湛江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范本。遂溪、雷州、徐闻等地依靠当地丰富且独特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休闲旅游项目,创新休闲农业发展类型和模式,湛江市休闲农业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湛江休闲农业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三化”同步发展
  湛江市2014年制定《湛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针对不同县(市、区)的农业资源状况,因地制宜的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推广不同的发展模式,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旅游功能区。湛江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制定了农业旅游接待中心服务标准、对农业旅游进行了精心的规划、明确了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园区主题、建立一整套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行业标准。新时期“互联网+”概念深入人心,湛江市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将休闲农业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休闲农业进行宣传,将农业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这种“互联网+农业+旅游”的新模式,既能提高湛江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又能够提高农户收入。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采用“互联网+”的形式,湛江休闲农业初步形成了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新格局。
  (三)休闲农业类型日趋多样化
  湛江市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等条件,综合评估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合理规划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在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等基础上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激发休闲农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功能,为区域发展带来活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代表性的有雷州“菠萝的海”、雷州热带农业核心示范区、湛江湖光农场等。
  (四)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
  休闲农业经营由最初的农民自发经营向政府引导农户经营转变,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休闲农业进行规范管理,积极引导休闲农业有序健康发展,注重休闲农业多功能的开发与产业间的相互衔接,形成功能区互补、特色产业互补的新格局,休闲农业的经营规模从最初的零星分布、分散经营到集群分布、集约经营,功能定位从单一餐饮功能发展到具有休闲、教育、体验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从景区周边和城市郊区扩散到更多适宜区域,经营主体已从单一农户经营向多主体经营转变。湛江市休闲农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
  (五)积极创建休闲农业示范区
  湛江市各地积极申报休闲农业示范点,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强化示范作用,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2016年广东省开展的评选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活动中,湛江麻章区湖光镇和湛江市南三岛旅游示范区南三镇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徐闻神州木兰园、廉江良垌田山水休闲农业园、吴川市佛子岭生态森林公园、湛江南三岛湖村、湛江南三岛海丰村、吴川市蛤岭生态园、遂溪金龟岭休闲农场、湛江赤坎高田农业观光园等8个园区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二、湛江休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湛江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
  1.自然條件优越,热带农业资源丰富
  湛江市地处亚热带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雨,适宜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的生长。湛江的亚热带植物丰富多样,被誉为全国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宝库,农业基础好,具有很大的资源开发优势。湛江旅游资源形成以玛珥湖火山景观、南亚热带果树及蔬菜花卉等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农耕文化遗址、新农村建设观光带、滨海休闲体验农业、特色旅游餐饮为主题的六大特色功能区,协调六大特色功能区的发展是提升湛江农业旅游产品影响力与知名度的有效方式。此外,六大特色之中包含素有“中国大陆最优美、面积最大”之称的徐闻珊瑚礁景观、徐闻“菠萝的海”,中原农耕文化与岭南农耕文化完美结合的雷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面积最大的廉江高桥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保护区内红树林面积为18.6万亩,22个品种。“全国之最”的桉树林基地300多万亩、“全省之冠”的芒果基地14万多亩、“全国最大”的剑麻种植基地面积8.7万亩、同时也是我国海水珍珠养殖的最大基地,海水珍珠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可以看出,湛江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旅游资源丰富,这些自然资源为湛江休闲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战略区位优势明显,客源市场广阔
  湛江位于粤、桂、琼三省交汇处,铁路、航运、空运、公路设施完善,交通便捷。2016年湛江市被确立为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届时湛江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将进一步优化,对临近客源市场的潜在顾客吸引力也将大大增加。在省内,湛江市邻靠全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省内旅游,区位优势突出,湛江高铁经过几年如火如荼的修建,预计2018年下半年通车,届时将极大缩短珠三角地区到湛江的距离,进一步扩大湛江省内旅游的优势;面对国内市场,疏港大道、渝湛高速公路、G75国道、G207国道、G325国道将西南地区客源市场与湛江市连接;湛江位于北部湾核心地位,湛江具有汇集广东、广西旅游资源与市场资源的优势,成为沟通大西南、连接珠三角的重要节点和珠三角旅游圈与中国---东盟跨国旅游合作圈的接合部。
  3.农业科研优势突出
  湛江拥有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文理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桉树研究开发中心、湛江珍稀水果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及众多涉农的科研单位,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湛江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推动了湛江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2016年湛江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大对湛江市农业资源的开发和支持,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别建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作科研基地、湛江人才创新基地、南亚热带作物科技创新基地、抗寒育种基地、湛江综合科研基地、南亚热带植物园,这些科研基地的的设立和运转为湛江农业科技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4.广东省改革创新的先导区,市场意识浓厚
  近年来,湛江市经济实力和综合效益逐年提高,地方财政增长显著。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引导下,湛江市政府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增加财政支出促进农业的发展。湛江市在农业发展新阶段,积极开拓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创新农业发展新路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合理调整农业种养结构,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坚持走“绿色、有机、生态、安全”的发展之路。坚持创新驱动的持续协调发展,注重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质量,实施品牌化战略拓展国内外市场,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坚持以工促农、工农良性互动的发展道路。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入股,为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
  湛江休闲农业发展的劣势
  1.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自然灾害频繁
  农业资源开发不合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休闲农业的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1951-1990年期间,湛江市7级以上台风82个,平均每年2.05个。近年来台风的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加剧,对农业的危害程度也越来越大。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不当,工业污染、城市污染相继转移到农村地区或偏远郊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诸如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对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困扰。
  2.休闲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
  湛江休闲农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已有的品牌缺乏知名度,没有在市场上打开局面。品牌设计理念陈旧、品牌创建和保护工作未能及时对市场进行综合的评估与规划,导致品牌发展工作不连续,失去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品牌创建与保护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资金链的短缺会使品牌的市场美誉度受损。再者,现有的发展模式单一,技术服务不成熟,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对发展舒适、高质、高效的新型农业具有一定的制约。
  3.休闲项目功能单一,缺乏特色
  长期以来,湛江的农业资源开发和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对农业资源的宏观管理不足;各地的农业庄园经营规模小、地方特色不突出,很多休闲农业庄园存在同质同构现象,游客引不来、留不住、难再来的现象较为严重,主要的原因在于园区发展模式落后、服务功能单一。目前湛江市很多园区的活动主题普遍是“采摘-聚餐”模式,主题缺乏创意与特色,未能让人耳目一新。休闲农业缺乏深入的挖掘开发。现有发展规模和发展模式无法承担湛江新时期外部环境改变带来的利好,难以承接地区经济发展功能外溢,无法满足周边城市居民的发展需求,发展优势有待挖掘。
  4.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缓慢,缺乏服务意识
  湛江休闲农业的发展,总体处于规模小,数量多,布局散的初级发展阶段,经营主体多为个体农户,即使一些较大的农业庄园中的从业人员也是周边的农户,虽然促进了周边农户的就业,但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总体而言专业素质较低,服务意识薄弱。同时休闲农业主体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管理人才和团队建设,无法真正满足休闲农业发展的要求。
  5.忽视农民利益,项目农“味”不足
  引进少数工商资本发展休闲农业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经营主体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忽视农业发展的基础元素,损害周边农民的切身利益,项目开发农“味”不足,与发展初衷背道而驰。
  (三)湛江休闲农业发展的机遇
  1.一帶一路战略实施提供发展契机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构想缩小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距离,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重组提供了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湛江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湛江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开发跨区、跨省休闲农业项目,引进国外先进休闲农业发展理念与技术,招纳行业精英,推进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可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等带来了巨大的红利。
  2.乡村振兴战略为休闲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激发乡村的内在活力,培育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休闲农业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农村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方式。“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湛江休闲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休闲农业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消费结构随人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居民消费从只求吃饱、穿暖的生存型消费向要吃的健康、个人成长、生活休闲、快乐工作、旅游休闲、康体保健、文化消费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消费结构转变。目前,湛江市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幅提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市民更加注重身心的健康和精神的享受,休闲农业是集生产、休闲、观光、旅游、文化交流、康体保健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是工作繁忙之余,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释放压力、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重要方式。
  4.低碳休闲旅游日趋深入人心
  目前,在城市生活与工作的人们每天饱受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感受幽静的田园风光、舒适的农家生活成为他们舒缓压力的重要方式。休闲农业发展满足低碳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城市居民享受自然、释放压力、品味农家绿色美食的需求,城市居民对有机食物的追求,对食品安全的担憂,对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为湛江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湛江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挑战
  近年来,由于耕地资源的减少,人力资本的上升,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水电费用的上涨,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本快速增加,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遭遇天花板,农民经济收入遭到成本上升和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目前,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仍然是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2.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农业组织创新,现代农业发展衍生出大量个性化、定制化、特惠式的服务需求,对传统的公益性、普惠性的农业服务体系有着巨大的冲击。体制改革之后,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技术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业保险业务推进缓慢,缺乏有效的抵押和保险,金融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动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资金进入第一产业的通道,加大了农业经营的风险。
  3.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交通拥堵、物价水平上涨、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隐患、消费者权益容易遭受侵犯等诸多问题,增加了消费者出门旅游的潜在风险和消费负担。另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休闲娱乐方式也日渐多样,这对传统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造成新的威胁。国外市场而言,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休闲农业起步较早,体系相对完善,而且近些年这些欧美国家又出台了一些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国消费者旅游,不少国内游客流向欧美等旅游市场,这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4.周边省市同业竞争激烈化
  湛江市南与海口隔海相望,西与北海市毗邻,北接玉林东接茂名。海口、北海、桂林等周边城市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并且近年来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也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周边省市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比如海口市年丰休闲农业观光园、万岱农业休闲观光园、凤生香草园等休闲农业示范区。这些示范区经过数年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是集旅游观光、水果采摘、养生度假、餐饮娱乐、康体锻炼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园。北海市近年发展滨海旅游业,北海银滩、北海园博园、北海涠洲岛等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这些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兴起对湛江市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
  四、湛江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及政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湛江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市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针对当前发展规模小而分散的情况,市政府应加强引导,结合湛江市各区县实际情况,对湛江市休闲农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增加湛江市休闲农业的竞争力。在产业政策上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尤其在信贷、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深入挖掘湛江本土文化,实现差异化发展
  促进湛江农业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三化结合。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是支撑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在脉络,湛江乡土民俗文化能够给游客体验风格各异的民间习俗,调动游客对湛江文化的好奇心,增加湛江对游客的新引力。湛江市作为农业大市,经过长期的发展拥有自己独特的农业文化,菠萝节、火龙果采摘节以及各种以水果为主题的庆典活动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式。乡土特色与农业特色,是休闲农业打造品牌价值、开发市场的强劲动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国人有着内在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打造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农业休闲活动既能突出项目特色,又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将湛江特有的农业文化、民俗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休闲活动,能够增加湛江市休闲农业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对周边城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竞争力。
  (三)坚持以农为本,提高农民收入
  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要坚持以农为本,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农民参与休闲农业发展的热情。政府要充分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利用休闲农业进行农村精准扶贫、兴旺农村相关产业、富裕人民生活。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美好人民生活作为首要目标,通过着力解决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创业资金不足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现实问题,达到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
  (四)休闲农业发展因季施策,全年化经营
  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季节对农业园区旅游产品的种类、建设规模、客流量等有很大的影响。在休闲农业庄园等发展规划过程中,要兼顾季节因素,合理利用农业设施发展种植业,或者以特种养殖为主体避开这些不利因素。总之,根据湛江季节性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季特色规划农业园区休闲观光项目,让旅客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有效的宣传是扩大休闲农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湛江市休闲农业品牌知名度低的现状,湛江市要打造一批有特色、重体验的休闲农业产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网络作用,大力宣传其产品特色,还应向消费者明确交通路线、联系方式和价格等信息,便于消费者及时准确地了解产品信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消费者前来体验,扩大湛江休闲农业产品知名度。另外,要對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服务体验。
  五、结语
  湛江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起步虽晚,但近些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迅速发展。湛江市依托自身优厚的农业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民俗村、休闲农园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旅游项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类型。湛江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户的生活。虽然湛江休闲农业近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项目建设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等。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湛江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合理规划相关产业,通过政策的制定加强引导,结合本土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优势项目。
  参考文献:
  [1]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09.
  [2]钟来元.湛江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4(02).
  [3]王家润.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6.
  [4]蒋颖.北京市门头沟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
  大学,2013.
  [5]李倩玮.广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
  学,2016.
  [6]詹玲.发展休闲农业的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9.
  [7]金侠鸾,过建春.海南省休闲农业的SWOT分析[J].农业科技
  通讯,2008(10).
  [8]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湛江市农业局.湛江现代农业
  发展规划(2010-2020)[EB/OL].http://www.doc88.com/
  p-9595450102727.html,2014.
  (责任编辑:陈 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进行村镇设施规模与选址的规划布局时,采用综合型原则量化分析更加符合实际要求。本文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中学规划布局为例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功能重要性、空间规划布局、建设规模大小得到不同规划方案,再结合投资金额对比分析,进行最优化规划布局和建设规模选取,为其他村镇设施建设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村镇设施;规划布局;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
期刊
摘 要:当前农村人口流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以致农村人才不断流失,农村人口结构空心化,给农村治理带来困难。文章以浙东某农村的调查为基础,提出:在人口流动背景下突破治理困境,需要国家强化农业保护政策,提高农业比较利益;需要发展非农产业,增强农村经济的内生能力,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要重视流动人口社会人力资本,鼓励农村能人参与村庄治理。  关键词:农村;人口流动;治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全面启动及持续推进,对相关培训绩效评价的研究需求愈发迫切。为此,本文综合设计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能评价》量表,以广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学员为调研对象,获得有效问卷411份,实证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能评价结构模型:包括影响因子层、即时效能层、持续效能层3个层次,内容匹配度、课堂质量、组织管理与服务、培训效果感知、持续影响力5个维度,共24项观察变量;并依据各维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实现产业兴旺的着力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初期阶段,哪个群体最具新型职业农民潜质,最具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特征,尚需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认知统一。课题组依据对某地区以粮疏种植为“主业”的农村村落的调研认知,与现有文献观点商榷。以此结论演绎乡村振兴战略初期以粮疏种植为主业的广众农村地区的新型职业农
期刊
摘 要:广东作为禽流感疫情高发地区,食用鸡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政府企图通过实行标准化生鲜鸡应对此问题,目前却出现了政策后退的现象。本文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最具代表性的梅州为例,研究消费者对标准化生鲜鸡的支付意愿不高的原因。实证分析显示:消费者对生鲜鸡的支付意愿受个体特征的影响,例如男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的消费者支付意愿较强;消费者习惯购买活鸡以及对生鲜鸡质量的不信任是导致支付意愿不高的重要
期刊
摘 要:为探讨如何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根据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理论建立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对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跨村联营”模式形成的阶段、阻力因素、动力因素和做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成功模式进行提炼,以期为各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路径依赖;制度变迁;集体经济;跨村联营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0)04-0018-06 
期刊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框架中,亟待构建生态协同发展的利益机制与模式,解决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面临的困境。跨域治理理论倡导的去科层制的扁平网络化协同治理关系,适用于解决生态协同发展问题;但基于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的特点,从发展水平较低的河北省视角看,应当构建在中央政府整体调配全区域资源前提下,三省市各级政府积极趋动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网络化互动的治理模式,形成中央政府统领下的权力线与扁平化相结合
期刊
摘 要:随着PPP模式在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呈现不同程度上的优越性,我国对其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然而,农业基础设施PPP仍处于稳妥推进阶段,面临制度及环境等障碍,进而识别其影响因素是实现项目成功落地及良序发展的前提。本文在总结和引用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诸多影响农业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因素统一于“合法性-有效性-精准性”三维解释框架之下,对江西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推动农业
期刊
摘 要: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网络构建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不同于已有的将“亲缘”和“地缘”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本文从“趣缘”切入,以一支完全由农村留守妇女组成的腰鼓队为例,探究这种趣缘网络的构建方式,分析其社会功能,以期为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些许启示。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趣缘网络;腰鼓队  中图分类号:D42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5-007
期刊
摘 要:县域乡镇作为精准扶贫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国家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的决定力量。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亟需各县域乡镇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本文通过三次进入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镇—恩施市龙凤镇的走访调研,提出县域乡镇应从“六个精准”出发构建精准扶贫路径,主要包括:建立入户调查打分体系识别差异化贫困户、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产业项目、通过金融创新放大各类资金扶贫功效、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扶贫到户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