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柳州市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来源 :中低纬山地气象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j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柳州市2010—2019年75个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柳州市逐1 h、3 h、6 h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出现最多的是融安、融水一带以及鹿寨北部,山脉的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更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出现;高发期在5、6月,其次是7、8月;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呈现单峰结构,主要出现在夜间和早晨时段。该区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显著,与影响系统、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以及局地热力条件差异有关。
其他文献
2014—2021年广西自动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广西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广西短时强降水事件年频数主要为5-15次,年均频数最大出现在防城区达30.25次·a-1。全区13.54%的测站每年至少出现一次降水量≥50mm·h-1。(2)广西短时强降水发生范围广,极值区集中。高频高值中心位于沿海,次高频高值中心位于桂东北,桂中和桂西大部地区为相对低频区。高频高值站点基
利用陇东黄土高原旱区2013—2020年302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等,分析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地理因子的关系,并结合2021年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事件,总结地形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陇东黄土高原旱区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月日数占比(35.9%)最多、极端性最强,8月次数占比(46.9%)最多、强度最强;
了解上海郊区现制现售即食食品的安全问题,为提升基层监管有效性提出对策建议。通过“互联网+监管”信息系统和中国健康传媒监测系统,收集整理2021年度上海郊区现制现售即食食品的监督抽检信息、执法检查信息和舆情信息等,结合现场调查,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现制现售即食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6.90%,低于全市各类食品总体合格率(99.40%) 2.5个百分点,主要问题反映在食品卫
利用辽源市气象站2006年5—9月和2017年5—9月的地面月报表和年报表统计值、高低空探测资料等,对辽源地区12年的短时强降水历史天气个例进行了讨论,通过统计分析法、配料法等,判断短时强降水发生的高低空形势特征、物理量场分布情况,对影响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进行“分型”,找出关键区及影响因子阈值范围,建立预报模型,总结潜势预报指标。根据得到的指标对历史个例进行反馈,检验指标的可用性。
利用2010—2019年广东区域自动站逐时雨量定义短时强降水日,采用500 hPa和700 hPa广东区域日平均垂直速度来客观衡量天气尺度强迫,并对年均和强/弱天气尺度强迫下的短时强降水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区域的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4—9月,发生频次具有准双峰的日变化;粤西是短时强降水最频发区;茂名山区的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白天,弱天气尺度强迫下占比达80%以上;频发次中心位于珠江
选取2008—2019年东莞地区97个区域气象站的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东莞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东莞地区极端短时强降水总体呈现出中西部多、东部少的特征。城区片是极端短时强降水的易发区域,说明城市作用对稳定滞缓的降水系统有阻碍效应,导致城区的降水强度增大。全市极端短时强降水总体大致呈现“一年多两年少”的波动上升趋势;年内分布主要集中在主汛期(4—9月),并在5—6、8月呈现出“双
利用蓟州区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蓟州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发生规律和物理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蓟州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站次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短时强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7~8月,其中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高发期;短时强降水多出现在夜间凌晨左右;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平原地区短时强降水的发生也有明显的城郊差异;对流发生前,单站气压和湿度呈反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