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农村高中学生入学时成绩差距大,兴趣爱好千差万别,尤其对于数学科,学生的成绩差异更大,为了学生将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教师要分层次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茁壮成长。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创设环境 狠抓基础 分层测试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课程,不仅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他们认知能力,使他们获得日常生活或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在考虑课堂教学内容的严密性、条理性之外,也应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
一、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班级学习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我们把一个年级的学生按照成绩的高低,以班级为单位分为三个层次,上游的学生分在“英才班”,中游的学生分在“实验班”,下游的学生分在“普通班”。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目标,“英才班”目标一类本科,在省市级竞赛中锻炼成长,“实验班” 目标二类本科,主抓学习成绩,“普通班”发挥艺术特长,适当的开展音乐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体育训练小组,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让我们走向一条文化兴校,艺体富校的光辉大道。
二、注重基础,目标分层,辅导分层
高中教学过程中,辅导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虽然说重在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但是由于高中的数学的内容多,思维量大,课堂容量必然大,导致很多学生思考发生障碍。因此对学生的辅导是必须不可缺少的。
当然对学生的辅导不仅仅指的是课后的自习课的辅导,而指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辅导,比如说课前预习的辅导、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辅导以及课后自习课的辅导等。课前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按照老师布置预习思考问题时所产生的疑惑,老师及时给以解除疑惑,为第二天的听课做好准备。同时对于问题的设置也要注意有一定的区分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不同思考题的机会。课堂教学中的辅导,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练习时间,及时给学生排除困难,解决疑惑,避免对课堂后面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而课后的辅导则是为了对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检查,同时也是为了漏补缺,巩固现有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对于班级中学习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应该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辅导的内容重点也应有所差别。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相对次数要多些,辅导的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对中等成绩学生的辅导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归类辅导和心理状态调整辅导。对优秀生主要采取鞭策激励方式,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开发性的问题或介绍一些参考资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散、求异,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把握接受能力,分层次测试
六模块教学中的目标检测是验证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种检测无论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对于学生的学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教的角度讲,可以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决策提供可靠数据,便于调整和强化教学过程,从学的角度说,可以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从而为后续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目标检测中的题目有必做题,选做题之分。必做题是学习目标相应的基本题。选做题是相应的提高题。要求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低级的同学必答必做题级题,选答其他题,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高级的同学必答必做题题和选做题题,通过这样的分层测试,不仅可以检验各层学生的达标情况,而且也可以鼓励学生超额完成任务,不断向前努力,争取最大进步。
四、分层次教学,注重概念的外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力的差异是引出分层教学的根由。既然实施分层教学,就应该从对应的学生身上着手如何开展分层教学,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景。情景是一种感情境界,教学情景是指知识得以在其中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等。创设良好、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等科学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棵小草在风雨要表现出一股顽强的生命力,一只鸟时常展开漂亮的羽毛,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总会体现一定的价值。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获得赞美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在适当的时机,对适当的对象,以适当的形式加以赏识,激发受赏识者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注意力集中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概念可以把表象的概念引向深入,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概念明确概念的真正意义和地位,贯彻整个知识环节。把知识领入大道,就是认识大道理。整体思维的引领是思维的全局,也是学科的纵深,使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形成学科知识体系,这样的学习比零碎的知识具有更好的学科教育,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五、分层布置作业,充分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满足成绩自豪感
为使分层作业的要求能够真正促进各层学生取得应有的进步,在实施该环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作业分层要求,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数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但需防止某些学生将之当成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的借口。分层作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在作业中证明能力,表现进步,增加自信,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对学生作业的积极表现及时地给予肯定评价,以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热情。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及时地帮助解决。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分层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解决。
分层教学要教师因层施教,使教师工作量更大、负担更重。为此教师要加强协作,多进行教研活动,并注重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探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的优化。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将会使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充分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立荣.如何进行数学分层教学[J].吉林教育,2011年12期
[2]高锐波.浅谈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第12期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创设环境 狠抓基础 分层测试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课程,不仅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他们认知能力,使他们获得日常生活或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在考虑课堂教学内容的严密性、条理性之外,也应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
一、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班级学习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我们把一个年级的学生按照成绩的高低,以班级为单位分为三个层次,上游的学生分在“英才班”,中游的学生分在“实验班”,下游的学生分在“普通班”。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目标,“英才班”目标一类本科,在省市级竞赛中锻炼成长,“实验班” 目标二类本科,主抓学习成绩,“普通班”发挥艺术特长,适当的开展音乐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体育训练小组,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让我们走向一条文化兴校,艺体富校的光辉大道。
二、注重基础,目标分层,辅导分层
高中教学过程中,辅导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虽然说重在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但是由于高中的数学的内容多,思维量大,课堂容量必然大,导致很多学生思考发生障碍。因此对学生的辅导是必须不可缺少的。
当然对学生的辅导不仅仅指的是课后的自习课的辅导,而指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辅导,比如说课前预习的辅导、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辅导以及课后自习课的辅导等。课前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按照老师布置预习思考问题时所产生的疑惑,老师及时给以解除疑惑,为第二天的听课做好准备。同时对于问题的设置也要注意有一定的区分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不同思考题的机会。课堂教学中的辅导,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练习时间,及时给学生排除困难,解决疑惑,避免对课堂后面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而课后的辅导则是为了对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检查,同时也是为了漏补缺,巩固现有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对于班级中学习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应该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辅导的内容重点也应有所差别。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相对次数要多些,辅导的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对中等成绩学生的辅导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归类辅导和心理状态调整辅导。对优秀生主要采取鞭策激励方式,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开发性的问题或介绍一些参考资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散、求异,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把握接受能力,分层次测试
六模块教学中的目标检测是验证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种检测无论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对于学生的学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教的角度讲,可以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决策提供可靠数据,便于调整和强化教学过程,从学的角度说,可以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从而为后续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目标检测中的题目有必做题,选做题之分。必做题是学习目标相应的基本题。选做题是相应的提高题。要求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低级的同学必答必做题级题,选答其他题,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高级的同学必答必做题题和选做题题,通过这样的分层测试,不仅可以检验各层学生的达标情况,而且也可以鼓励学生超额完成任务,不断向前努力,争取最大进步。
四、分层次教学,注重概念的外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力的差异是引出分层教学的根由。既然实施分层教学,就应该从对应的学生身上着手如何开展分层教学,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景。情景是一种感情境界,教学情景是指知识得以在其中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等。创设良好、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等科学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棵小草在风雨要表现出一股顽强的生命力,一只鸟时常展开漂亮的羽毛,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总会体现一定的价值。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获得赞美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在适当的时机,对适当的对象,以适当的形式加以赏识,激发受赏识者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注意力集中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概念可以把表象的概念引向深入,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概念明确概念的真正意义和地位,贯彻整个知识环节。把知识领入大道,就是认识大道理。整体思维的引领是思维的全局,也是学科的纵深,使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形成学科知识体系,这样的学习比零碎的知识具有更好的学科教育,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五、分层布置作业,充分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满足成绩自豪感
为使分层作业的要求能够真正促进各层学生取得应有的进步,在实施该环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作业分层要求,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数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但需防止某些学生将之当成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的借口。分层作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在作业中证明能力,表现进步,增加自信,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对学生作业的积极表现及时地给予肯定评价,以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热情。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及时地帮助解决。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分层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解决。
分层教学要教师因层施教,使教师工作量更大、负担更重。为此教师要加强协作,多进行教研活动,并注重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探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的优化。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将会使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充分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立荣.如何进行数学分层教学[J].吉林教育,2011年12期
[2]高锐波.浅谈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