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学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天”对人的规范有益于人体全面健康,民族振兴和世界和平;应虚心学习,以继承古籍为基础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族振兴 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哲学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天行健”、“厚德载物”
  (见《周易》)。“敬天之命”(《管子·大匡》),“尚同”
  (《墨子·尚同》)即服从天,“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孙子·地形篇》)。“天”对人的规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黄帝内经·灵枢》)。“天下有道” (《论语·季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周易·系词上》),“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
  (《吕氏春秋·大乐》),太极与太一均乃“道”。“志于道,据以德”(《论语·述而》),“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孔夫子的仁、义、礼等也都是基于“道”,“令人得欲之道,不可不审”(《吕氏春秋·为欲》)。“道生法”(长沙马王堆墓出土汉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子·有度》),“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贵义》),“义者循理” (《荀子·议兵》)。“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天地》)。我国古代哲学家在感恩敬、顺从“天”的基础上物从其类。人类去私顺“天”意难。逆“天”背“道”欺师灭祖无法无天,以己欲施于人,人兽不分是我国君王误国殃民的根源。掌权者爱国必爱民,重民生、民权,“治国之道,爱民而己。”(《刘向·说苑》);要“夙夜在公”(《诗经·召南》)为民,“有容乃大”(《尚书·君陈》),“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要切记“公生明,偏生暗。”(《荀
  子·不苟》),“民之所利立之,所害除之”(《管子·幼
  官》),”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公则天下平矣”
  (《吕氏春秋·大乐》),要加强各民族团结。“行大道,重教化,国泰民安”(《董仲舒·举?良对策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 子路》),“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人类生存在自有永有、无形、恒定并佈满宇宙无穷大的“道”场之中[1]。自然科学的场、论都是“道”场中的小场、小论。唯独“道”与人类沟通。人感恩敬爱、顺从“天”是饮水思源传统美德。人应光明正大,应有相互尊重、平等,高尚、纯真无私的“爱”。爱“天”与人有别。
  “少思寡欲”(《老子·道德经》)、“子绝四”(《论语 ·子罕》)均指一切祸福荣辱因我而起,无我则安。“至人无己”(《庄子·消遥游》),“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扬雄·扬子法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故善学者,假人之长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进则退”(《邓折子·无后篇》);要牢记“礼、义、廉、耻”(《管子·牧民》),“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欧阳修·五代史》)和“仁、义、礼、智”
  (《孟子·告子上》)。要“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
  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上》),“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俭节则昌,谣佚则亡” (《墨子·词过》),“不党父母,不偏富贵,不嬖颜色”(《墨子·尚贤中》,“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志不强者智不達”(《墨子·修身》)。“和为贵”、“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孟子·尽心上》)。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第三章》)创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要在学习中继承、奠定基础并发扬光大。
  “道”——人体内部——人体反映相关,要多动脑勤思考经自己选择行出“德”与“爱”[2, 3]。对弃“德”应“无为”。“死生有命”(《论语·颜渊 》),“人为不为命”(《扬子法言·卷六》),不可竖人独裁成霸。“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丘明·国语》),“反天意必得罚”(见《墨子·天志上》)。以上古训是民族的灵魂代代相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与Bible同出一辙并无东、西方之分,对照学习有益理解,成事的是“道”;人无完人,不可坐井观天。老天爷或“天”与Our Father in heaven是称呼不同的一位。世上无超博大精深的文化,要警惕以己所欲施于人或釜底抽薪。否则,贻害无穷。外语教学应重视传统如:文明礼貌和用语;汉语拼音和英文及英文音标之别;古代称呼老师为夫子,孔夫子翻译为Confucius正确。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益于人体全面健康、民族团结、人类和平发展,应虚心学习以经典古籍为根基提高素质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融入传统文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校园英语(中).2015,32:29.
  [2]瞿文吉,张人骧.提高教学质量[J].校园英语(下).2016,1:16.
  [3]殷新茹,殷梅英,张人骧.提高翻译质量[J].校园英语(下).2016,1:232.
其他文献
【摘要】交通运输部于2015年7月公布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简称《条例》)修订稿,该条例一经发布就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本文以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为研究路径对该条例的语言特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及物性研究探求语言形式选择背后的深层动因,揭示该语篇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功能文体学 及物性系统 韩礼德  一、引言  及物性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纯理功能中概念功能的重要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暗示教育,期待成功; 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情感态度 英语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列入目标要求,这体现出了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主义观念
【摘要】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大部分还停留在注重语法知识及语言写作方面,忽视了学生在口语运用方面的练习以及如何改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等问题。这导致了“哑巴英语”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只写不说的英语教学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英语运用要求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是目前显著适合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法的探讨,进一步探讨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教育先哲“因材施教”这一合乎科学规律的理念深深根植于主流的教学思想中,影响并规范着我们的教学活动。高中英语新课标提出: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既要统一的要求,又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然而,我们偏远教育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学科教学中仍存在着“一刀切,以教师为中心”等弊端,学生在课堂上探求知识、训练能力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根
【摘要】英语课程对于小学在校生来说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用于人类沟通交流的语言工具,更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掌握英语,能够熟练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小学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改进教学,适当引入一部分尽管精心选择的影视作品,作为教程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小学学生学习英语时“乐听善说”的良好学习习惯,充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通过我的一些教学积累,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体现的是对艺术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美  结构完美,
一个大问题:5G与AI的关系rn对普罗大众而言,5G和AI都是这两年才流行起来的时髦词汇.rn2016年3月,一场机器人阿尔法狗与韩国围棋大师李世石之间的围棋赛,才使AI从“象牙之塔”
期刊
DNA computing was proposed for solving a class of intractable computational problems, of which the computing time will grow exponentially with the problem size.
期刊
【摘要】对于小学英语,在课堂中常见的有下面的几种课程类型:词汇和句型方面的教学;阅读方面的教学;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以及作文和联系方面的教学。因此,通过对于不同课型的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是为了让小学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更加清晰化的课型,更好的去解决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所遇到的很多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的目标更加的明确和坚定,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型研究 小学英语 有效教学  在现在的小学英
【摘要】文章简要的介绍了关于“狗”的网络热词的来源及发展,然后从人类认知的视角对其中的隐喻进行了解析,并分析了其流行原因,以期进一步了解其语用认知价值。  【关键词】“狗” 隐喻 流行原因  一、前言  网络流行语的层出不穷,离不开创造性隐喻思维的运用,正如Lakoff所说,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狗”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多是负面的否定意义,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狗”被赋予了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