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的雕塑瓷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bu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器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创造,瓷器则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巨大贡献,在一万年的陶瓷历史长河中,陶瓷大师们"点泥成金",创造了许多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人间瑰宝,雕塑瓷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品种。陶塑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江西商代吴城文化时已有原始瓷塑,晋代洪州窑生产的青瓷谷仓盖上常饰以堆塑人物纹和鸟兽纹。宋代江西吉州窑、湖田窑、白舍窑等窑场均大量生产供人们观赏把玩的雕塑瓷,装点环境,美化生活,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需求。吉州窑的瓷塑因巧拙相生的造型手法所产生的灵动感和充满纯民间意味的表现形式所营造出的艺术形象而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永恒性,在风格和气韵上使人耳目一新,成为民窑瓷塑中独步一时的杰作。吉州窑的瓷塑玩具以宋代瓷塑艺术大师舒翁、舒娇父女所制者最精,据《景德镇陶录》记载:"吉州窑昔有五窑,五窑中惟舒姓烧者颇佳,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舒娇尤善陶"。
  


  吉州窑瓷塑,一般高10厘米左右,也有小到3至4厘米者。品种丰富,题材广泛,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形制多变,举凡生活中的人物故事、飞禽走兽、仙佛妖怪,应有尽有。民间艺术家不讲究科学意义上的透视变化和形体结构的准确性,他们的时空观是自由的、动态的,他们是以一个运动的有生命的自我为主体随眼观看,随手捏出,出乎于心,超乎像外,以意写神,以神寄情,一切都在自己手上,一切都出自心中。劳动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形成了他们特殊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重视主观直觉,强调我有我在,把纯朴的审美理想与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相融合,升华为富有个性与激情的艺术创造,塑造自己看到的,塑造自己认识到的,塑造自己想象到的,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创作出妙趣横生的艺术作品,件件纯真可爱,又富有装饰性。常见的器形有官吏、仕女、武士、仙翁、罗汉、菩萨等摆设人像、仙佛,麒麟、犀牛、象、虎、牛、马、猴、狗、猫、鸡、鸭、鹅、鸽、鸟、龟、蟾蜍之类肖形动物,各种人物捏塑得形态各异,神气活现,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悠然自得;骑在马背上的战士,孔武雄健;夫妻相依俑,恬静惬意。人物瓷塑具有沉着宁静、端庄持重的特点,一般人像作端坐或伫立状,上部轻巧,下部稳重,基座作夸张处理,袍服拖地,裙裾掩履,或两足分开,与后衣片组成三角形或马蹄形支架,给人以稳健的感觉,也有助于塑像重心的稳定。而头面和四肢的处理又表现了动态,衣袖和下襟稍带风势,静中见动。大多数形态古朴,温文尔雅,神情安详,有的显得轻柔羸弱,带有明显的宋塑风格。动物雕塑,造型生动,比例得当,各有姿态,神气活现,在准确抓住所要描绘对象主要特征的同时,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了大胆夸张和渲染,用熟练而准确的外轮廓线塑造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向我们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伸头爬行的龟,憨态可爱;引颈蹲伏的鸭,活灵活现;蹲伏的犬,形象逼真。这些动物,信手捏成,但头面都经过精心刻划,表现得很生动,非常传神,在简练中寓精巧,于自然中见匠心,显示了民间陶瓷艺术家高超的造型技巧。
  


  吉州窑瓷塑以圆雕器居多,制作手法有手捏、模印、贴塑和彩绘数种,在同一件器物上,往往多种技法并用。比如人像的制作,就是先用手捏塑出人体躯干,再植以头面四肢,贴塑模印好的衣冠带饰,再用硬物刻划或彩绘出细部纹饰和五官,或施清新淡雅的黄釉,或施爽神悦目的青釉,或施庄重典雅的褐釉,因所绘形体而异。也有一部分瓷塑是模制而成,分块模制,压印出轮廓,再将对应的两块粘合起来,最后用手捏法进行细部加工,典型的作品有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的叠肚罗汉,丰额束肩、手执如意的寿翁,长袍宽袖、双手持笏的髯翁,等等。这些作品,成型规则,颜面清晰,纹饰细致,四肢衣袖附着性强。
  


  朴拙中见精巧是吉州窑瓷塑造型艺术手法最显著的特点,讲究造型效果、气势神韵,重视体积安排、外廊形象、线条韵律、节奏比例,在轮廓和细节上不求自然体的准确比例,不求形似,只求达意,不求合理,只求合情,造型并非客观的自然写实,而是抓住对象有利于装饰的局部特征,充分利用夸张和省略的手法,将人物、动物等形象收缩成一紧凑而又具有外扩张力的团块,使得方寸之中含有浑厚的体积感,呈现出一种极具量感的"朴拙"味。这些主观化了的形象,通过大夸张、大取舍,使主观与客观、现实与虚构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创作原形更美、更逗人喜欢,创作者和欣赏者都津津乐道。如骑马俑,体积饱满的马身呈厚实粗壮之态,四肢收缩简化到只能意会的程度,夸张的马头占马身的二分之一,张开的马口也占器型的四分之一,这种构图方式,强化了马的稚拙感;而骑在马背上的人,只突出了头部和面部。恰如其分的灵活处理,使瓷塑拙中见巧,拙而不滞。
  


  吉州窑瓷塑在注重造型的基础上,还借助色彩来增强层次装饰,弥补形象之不足。在小型的瓷塑品上雕出颜面五官和繁缛的花纹,不仅工艺难度大,而且也费时,工匠们为了在单位时间内降低生产成本,采用釉色来弥补上述不足。鉴于所用瓷土多呈米黄或灰白等浅暖色调、作品形制较小这一特点,工匠们根据所表现的对象来确定其色调和釉彩,有的略施米黄薄釉,颇为淡雅悦目;有的施淡青色釉,也觉清新明朗;有的在上半部分蘸酱黄、深褐等釉彩,与下半部分露胎形成鲜明对比,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有的以素胎出现,显得质朴大方。
  


  吉州窑的雕塑瓷,造型生动,捏塑精工,刻线细致,形象生动,虽然形体比较小,但刻画入微,题材新颖多样,写实性强,姿态活泼,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窑工的匠心,通过细腻写实和适度夸张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创作出绚丽多彩的艺术形象,它们或精致工整,或小巧玲珑,造型生动,线条流畅,比例恰当,技法娴熟,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又不失素雅端庄之态,用一种亲切、朴素、通俗、美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抒发窑工的真情实感,表现出窑工对社会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审美观,是无数能工巧匠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显示了他们高超的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折射出民间艺术自然质朴的神韵,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其他文献
在元代文人之中,赵孟頫是位多才多艺,开一代风气的“天才”式的人物。除了在政治、经济方面有所建树之外,在艺术上更为突出。他精通音乐,擅长鉴定古器物,而且还是一位诗人。当然,在人们印象中,最有建树的还是他的书画艺术。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收藏趙孟頫书画最多的博物馆。收藏的赵孟頫绘画作品有十余件之多,包括了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阶段的典型作品。从作品之中,能够使我们可以仔细品味到这位划时代人物的
期刊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因当年成功举办第25届奥运会而名扬天下。我国与西班牙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瓷器散落在西班牙我早有耳闻,所以到了巴塞罗那,便抽空去繁华的格拉西雅大道55号古玩市场淘宝。   一家家古玩店紧紧相依,一律开放式玻璃门面,里面展示着西洋家具、中世纪贵族用的银质餐具、名家油画以及各种精致的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有一家店专卖肯尼亚石雕和木雕工艺品,粗犷简洁,大都是一千
期刊
“1796年到1820年,嘉庆一朝历时25年,如果除去头三年乾隆帝当太上皇训政的时间,嘉庆帝行使权力实际仅22年。有一种说法是,嘉庆朝头三年所生产的瓷器,有一半是落乾隆款,一半落嘉庆款,整个嘉庆一朝官窑瓷器的生产数量都不大,流传至今,存世的更少。量少是直接导致近年来嘉庆瓷器价格上涨的原因。”    7月30日,北京诚轩拍卖公司瓷器工艺品部经理戴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嘉庆瓷器的当前行情。  事
期刊
嘉庆时期(1796—1820年)正处于清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嘉庆帝顒琰是清代唯一一位由禅让而即位的皇帝,尊乾隆帝为太上皇。嘉庆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正式立为太子,嘉庆元年(1796年)正式即位。嘉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经过清代康、雍、乾三代制瓷高峰后,景德镇御窑厂已没有专门督造的督陶官,而由地方官兼管。故瓷器的质量逐年下降,品种和数量也远远不及乾隆盛世。    嘉庆时期瓷器承袭乾隆时期的艺术
期刊
作为元代画坛核心人物,赵孟頫的创作风格和他对“元四家”以及元代李郭派画家,乃至职业画家的影响,都已经被反复讨论。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作于1295年(42岁)的《鹊华秋色图》(图一)和1302年(49岁)的《水村图》(图见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无疑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它们为之后的文人山水画树立了实际的样板,从此文人画从苏轼、米芾时代的理论大于实践状态,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平衡的状态。     平心而论,这
期刊
古往今来,画家们都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作品完美,不留下任何遗憾,甚至签名和印章也成为他们画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选择一种合适的签名及钤印形式会为作品增色不少,它可以平衡画面结构,起到装饰美化画面效果与强化表现主题内容的作用,因此,画家们对签名和钤印形式都是苦心经营,力求尽善尽美。另一方面,画家对签名和钤印形式的选择,表明了其对作品的责任感,最后成为一个画家作品的符号。由于画家们长期的经营,每个人的
期刊
世事沧桑,人间幻化,往往令看客感喟不已!多数人对赵孟頫绘画成就之认识,为“赵体”书名所掩,而更多的人又被“赵体”“媚俗”所欺,偏视了赵氏书法艺术成就。赵氏书法之精妙早为庸人误读,赵氏绘画之神逸更被俗子践踏。明清两代画界后学,或源自赵宋之董(源)巨(然)马(远)夏(珪),或师于蒙元之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不乏画中有得松雪法之句,然多貌合神离,谬之远矣。    流传至今的赵孟頫书画多保存
期刊
1920年代,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曾将清宫旧藏的1200余件历代书画珍品偷运出北京故宫,后又带到伪满洲国首都新京(今长春)。1945年 8月抗战胜利,这批书画再次流散。辽宁省博物馆通过各种方式,陆续将散佚在东北各地的清宫书画搜集入馆,形成了辽博的馆藏和特色。其中赵孟頫的精品书画作品达7件之多。    红衣西域僧图卷     赵孟頫善画山水、人物、鞍马、花鸟等,取材广泛,技巧全面。他的人物画多取材历史故
期刊
8月18日,中贸圣佳夏季拍卖一场名为“嘉庆宫廷艺术品”的专题拍卖,虽然仅推出了19件瓷器拍品,但仍然创出了万元的成交额。其中,件拍品创出了同类器型拍卖的最新成交纪录,第1614号拍品粉彩进宝图螭耳瓶以万元创嘉庆瓷器拍卖的价格之最(图30),打破了去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以938.74万元成交的一对粉彩缠枝莲纹葫芦瓶(图1)。    据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副总经理樊则春介绍,粉彩进宝图螭耳瓶高74厘米,是拍场
期刊
高鸿先生在《解读〈茅山雄姿〉》一文中,对著名画家傅抱石这幅在拍卖市场上风头十足的作品,就其优劣得失和几处疑点,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难能可贵。他发现在主体山顶部有隐隐约约的“东进林场”四个字,与画面十分不协调,判断可能是摩崖石刻,应该按其特点来处理,而不是在偌大的“山上”简单地用毛笔来书写。他认为“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难解的谜”。  其实,熟悉茅山的人都知道,在茅山大茅峰的山坡上有“东进林”三字,它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