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情境使用“三法”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多的研究表明,创设有趣、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地探索,发现新的概念和方法,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而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不少的活动性问题情境,如何立足教材,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合理使用呢?
  一、用:研究编者意图,直接利用教材问题情境,让活动有效开展
  教材中的问题情境,都是专家学者认真研究的,对一线教师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教材中问题情境,我们首先要研究教材,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从更高层面理解该情境的教学价值。当教材问题情境符合所教学生实际,操作性强时,我们可以采用直接呈现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进行活动,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作用。
  问题情境1:教材“分桃子”——把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可能吃几个?这一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用学具代替桃子,同桌2人为一组,进行操作,充分体验分的过程。
  在课堂上,根据这一问题情境,组织同桌两人有序地开展“分桃子”活动。汇报各自的分法时,用多媒体动画来代替静态的情境图,配合学生回答展示每一种分法的情况,以及两只小猴的表情。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对比各种分法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分成1和7、2和6、3和5都是分得不一样多的,而分成4和4是分得一样多的,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等分、不等分的含义,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同样多。
  在“分桃子”这一情境的实践活动体验中,根据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充分感知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初步领悟除法的意义。
  二、改:以教材为蓝本,改进问题情境,让活动操作性更强
  教材设置的问题情境,不一定每个都能满足多样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在不改变原有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基础上,对原有的问题进行加工,使得操作性更强,更符合教学需要。
  问题情境2:教材中的创设的“分苹果”情境是12个苹果,要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可以每个盘子放2个,12个苹果可以放几盘?
  由于把12个苹果进行平均分,会出现许多种分得情况,为了让学生更深刻体会等分的含义,并渗透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时我把这个情境转化为两个活动(活动一:把12个苹果全部平均分在若干个盘子里,那么每盘放几个?活动二:把12个苹果若干个为一份,全部平均分在盘子里,那么可以放几盘?)并设计了两个相应的开放性表格。
  通过对教材问题情境的改进,学生通过对这两个表格的观察、对比、讨论,更深刻地体会到“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个分一份”这两种分法的说法不同,但分得每一份都是一样多,都是平均分,有利于学生从对比中理解等分的含义。以此同时,由于表格的开放性必然在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地把自己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度。
  三、变:以生为本,改变教材问题情境,让活动对知识建构更有效
  每个地区、每间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需要,而教材则是静态的,固定的,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师可以改变问题情境,使其更容易操作和切合需要。
  问题情境3:在分数目较小实物的活动基础上,分数目较大的实物。教材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并要求把分的过程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分完20块糖后,教材还有个小组活动: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由于孩子们对20的数感还是比较强的,把20块糖平均分成5个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可操作性不强,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怎样平均分数目大的实物,为抽象出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本单元的“分一分”活动中除了这个课时,其余都是分水果,结合小组的实际人数和小组学习成员的人数,我把这个“分糖果”的情境改为:把36个雪梨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用36根小棒代表雪梨,让学生独立分一分,对分的步骤不做统一的规定,数感不强的孩子可能需要几次才分完,数感较强的孩子可能一次就每人分9块,正好分完。
  编制问题表格进行观察、对比、讨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教材问题情境的改编,学生从4人小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怎样才能分得同样多,以分促算,体验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亲身经历出发认识除法,体会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产生寻求一步就分平均的快速方法的愿望,体会出现新算法的需求,“除法”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
羽毛球是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之一,一般以必修课、选修课、选项课形式出现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运动能力的主要课程。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和相关的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创新意识,教师要突破思想的保守性,思维的陈旧性,思路的局限性,从小处着手,走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现状,积极地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创设愉快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创新活动具有扩展、强化的功能。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开展争论,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教者要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
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职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意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第一线,是薄弱环节,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是高职学校英语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由于受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并没有很好地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因此,英语专
农村实行综合改革以来,乡镇会计工作在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转变乡镇财政职能、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乡村会计的管理
在现如今信息化时代,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势在必行。 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 the importance o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生的拟题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需要教师细心耐心引导,更重要的是讲究引导的方法。  1. 巧抓“物件”拟题  如果文章所写的内容,与某种物件密切相关,就用该物件名称做题目。这种方法简单易学,不会跑题。但是,要提醒学生,选择这种物件作为文题的时候,务必确定这个物件对作文表情达意方面是关键性的物品,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肯定是贯穿在文章的始末,起到重要作用或者线索的物件才
100多年来,钢丝绳提升式载人升降机(电梯)都采用安全钳夹导轨的形式防吊笼坠落,并且一直都被规定为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但是安全钳用在室外露天环境里,容易失灵,可靠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