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俄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1988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在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的纲要,随着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改革与实践证实,德育教育已成为这一纲要的重中自重。但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身边很多的俄语教师一味强化学生知识技能,填鸭式教学,单一进行知识灌输,从而忽视了德育在语言教学中的渗透,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品”的现象。进而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能够面对竞争压力挑战的俄语人才成为了我们俄语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俄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发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创设各种学习活动,寓道德教育于现实的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关键词: 俄语教学 德育渗透 教学反思
  在当今的俄语教学中应该渗透道德教育、营造道德教育氛围,从而将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互为渗透,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教师应发挥“身正为范”的先行作用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最直接的够通就是通过语言建立起来的。作为一名语言教师,标准而礼貌的课堂用语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就要使用礼貌用语,如: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До свидания!(再见) Извините!(对不起) Спасибо! (谢谢) Пожалуйста!(请,不要客气)…… 教师在不同的场合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对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自觉的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教师应抓住每个学生的个性,实施兴趣教学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尤其是针对学习相对枯燥的外语。展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自豪与荣誉感,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变厌学为乐于学。从而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兴趣教学也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一种表现,现在的学生个性都很强,他们有被尊重,被关注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发现他们的特点进行有计划的针对教学。如:有些学生的口才好,就侧重于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根据学生的需求积极举办有关的口语大赛;有些学生写作能力强,就将班级的板报、墙报的设计工作交给他们;举办俄语歌曲大赛,使擅长唱歌的学生有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做到抓住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进而引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把握一切可以进行德育渗透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火眼金睛”,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时机,适时、适度的进行德育渗透。记得有一次讲一篇关于体育爱好的课文,在讲解完主要的知识点后,我询问了学生关于这方面的爱好,并将体育项目的名称写在小纸条上,让学生上台进行肢体表演,让其他学生来猜,并要求其试着用俄语来表达,这节课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结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我送给学生几句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名言:
  В здоровом теле здоровый дух.(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
  Заниматься спортом полезно для здоровья.(从事运动有助于健康)
  俄语教材种类多样,科目繁多,教材在设计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教材在内容上或多或少的渗透了相应的德育内容,教师应该以知识为载体,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德,社会道德规范等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俄语教学中也能熏陶自己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和观念,养成良好的品德素质。
  四、榜样学习、事实激励法
  俄语,就其复杂的语法而令人生畏,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会,他们最缺乏的就是自信心,作为教师就应该利用有效的方法来激励他们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向学。榜样是最好的代言人,我给他们讲了伟人刻苦学习俄语的事迹。比如马克思在50多岁的时候,除了学习英语、法语外,他觉得研究俄国形势很重要,于是他就开始学俄语,虽然年纪很大了,但由于他刻苦用功,不久便掌握了俄语,马克思的思想为后来俄国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有效的在俄语教学中利用伟人及实例引导学习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增强自信,而且从教育过程中受到激励,从而积极进取,努力学习。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进行德育教育,要视情节而定,因材施教,不能牵强附会,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人,要注意从知识与情感两方面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师生关系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道德人格互相感化,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俄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依靠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空洞,乏味,牵强的说教不但不能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相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这要求我们俄语教师在有限的知识基础上努力挖掘有价值的德育素材,为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的素质教育做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德育原理》 黄向阳著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学校教育道德原理》 檀传宝著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教师教育研究》 陈永明等著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张秀静,女,汉族,现就职于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及其重要,本文就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简而谈之。  关键词:学习习惯 激发兴趣 预习习惯 课堂学习习惯 复习习惯 课外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本研究以生长慢的二花脸猪和生长快的大白猪为实验模型,采用Northern杂交和RT-PCR方法,对出生后(0、3、20、30、45、90、120、180日龄)垂体中GH mRNA水平的发育性变化进行系统的
摘要:数学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学生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概念不明确,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一、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概念的教学”。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
摘要: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工具。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它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  关键词:数学语言 教学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工具。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撷取而来,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底蕴。在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传统美德 初中语文 积极渗透  现行的教育方向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