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考点探究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wb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一、有关原子序数的考查
  【例1】原子序数小于20的X元素能形成H2X和XO2两种化合物,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A. 8 B. 12 C. 15 D. 16
  解析:根据H2X可知X的最低化合价为-2价,则最高正价为 6价,所以X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选项中最外层有6个电子的为8号元素和16号元素,根据O没有正价,不能组成XO2可确定答案为D。
  答案:D
  解法探究:当同一种元素既有正化合价又有负化合价时,一般是以负化合价为依据展开分析,原因是非金属元素的正化合价往往有变价情况,而负化合价只有特殊情况下才有变化。
  考点二、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例2】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Na Cl->Na >Al3
  C. Na  解析: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减小,即微粒半径:Al3 Cl->Na >Al3 ,B项正确;Na、Mg、Al、S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项错误;Na、K、Rb、Cs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D项错误。
  答案:B
  解法探究:“三看”法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1)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F)< r(Cl)< r(Br)< r(I),r(F-)< r(Cl-)< r(Br-)< r(I-)。
  (2)二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r(Na)> r(Mg)> r(Al)> r(S)> r(Cl),r(S2-)>r(Cl-)> r(K )> r(Ca2 )。
  (3)三看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Na )< r(Na),r(Cl-)> r(Cl)。
  考点三、元素周期表的結构
  【例3】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X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 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解析:由X、Y、Z、W四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可推出:X是硅,Y是氮,Z是氧,W是氯。A.原子半径:X>Y>Z。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Y。
  答案:C
  解法探究:有关周期表结构的题目,越来越注重对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本题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来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对元素周期表中的结构要注意以下“两性”:一是“残缺”性,即第1至第三周期缺少过渡元素;第七周期缺少ⅢA族及其后边的元素。二是“隐含”性,即第六、七周期ⅢB中分别隐含着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这两系中各有15种元素。
  考点四、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例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周期表是按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
  B. 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C. 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
  D. 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以稀有气体结束
  解析:现行周期表是按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A错;0族中,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其他元素为8,B错;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不是以稀有气体结束的,D错。
  答案:C
  解法探究: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是本节内容对同学们提出的要求。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划分、族的划分、前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都要熟记于心,这些方面也是高考中经常设置的考点。
  考点五、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判断
  【例5】(双选)X、Y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中的两种元素(稀有气体除外)。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得电子能力比Y强的是( )
  A.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多
  B. 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 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析: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元素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A可选;元素的得电子能力与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有关,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越强,C可选;元素的得电子能力与气态氢化物的熔沸点无关,B不可选;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表明得电子能力:Y>X,D不可选。
  答案:AC
  解法探究: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1)比较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其单质跟氢气越易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
  (3)比较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若非金属X能把非金属Y从它的盐溶液或气态氢化物中置换出来,则X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Y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   (4)比较非金属间的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其对应非金属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就越强。
  考点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例6】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A. 若R(OH)n为强碱,则W(OH)m也为强碱
  B. 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 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6
  D. 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解析:若R、W分别为Na、Mg,Mg(OH)2不是强碱,A错误;若HnXOm为强酸,即X的非金属性强,可知Y的非金属性更强,B正确;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为第ⅥA族元素,则Z在第ⅦA族,最高化合价为 7,C错误;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5,位于第ⅤA族,则R位于第ⅢA族,可能为Al,D错误。
  答案:B
  解法探究: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变小,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考点七、同主族元素的递变性质
  【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iH4比CH4稳定
  B. O2-还原性比S2-强
  C. Na和Cs属于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强
  D. 把钾放入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可制取金属钠
  解析:碳、硅在同一主族且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所以稳定性CH4>SiH4,A错;O2-半径比S2-小,故还原性S2- > O2-,B错;Na与Cs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C对;钾与钠都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所以钾无法置换钠盐溶液中的钠,D错。
  答案:C
  解法探究: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考点八、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综合运用
  【例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 ________,⑥ ________,⑦ ________,11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最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
  (3)在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4)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在⑧与12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①1~20号元素的名称及符号;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③能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1)N Si S Ca (2)K F Ar (3)F (4)Na Cl
  解法探究:元素周期表中,ⅤA族和ⅥA族之间有一条分界线,分界线左侧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氢元素写在后面(如NaH、CaH2、CH4、NH3等);分界线右侧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氢元素写在前面(如H2O、H2S、HF、HCl等)。
  责任编辑 李平安
其他文献
<正> 水是鸡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最主要的养分,鸡所需的饮水量是采食量的2—3倍。水质的好球对养鸡生产影响极大。目前,农村规模养鸡逐渐普及,但大多数养鸡户完全依靠
来自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是重组蛋白质中常见的污染物。由于其在体内和体外的高毒性,因此去除内毒素成为重组蛋白质可安全应用于人体的必需步骤。截至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
为了防止2007年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再次爆发, 《巴塞尔协议Ⅲ》应运而生,我国作为巴塞尔委员会成员也在积极实施《巴塞尔协议Ⅲ》。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
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教育学家Tony Buzan提出了思维导图的理论。该理论将人们的放射性思维通过图文加以具体化,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记忆的工具。本文结合课例分析说明怎样基于思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虽然运用的公式、原理和规律都是正确的,列出的方程与求解过程也都没有问题,但结果却未必就是该题的结论.因此须对物理问题的数学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或讨论,进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数学解答题(主观性试题)在每年的各省市高考中都是拉开考生分差的题型,其考查形式是考生最为熟悉的题型,而其考查功能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要优于选择题和填空题.解答题的试题模式(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探索题等)灵活多变,能充分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答题除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主要的是通过解答的过程考查考生思维的过程,从而测量其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