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校长为什么应该带头上课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手”校长是否应该上课这个问题争论已久。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在2006年开学初出台的一项硬性规定——“校长不上课就要‘下课’”。一石激起千层浪,对此规定,赞同者有之,批评者更多,说什么校长已经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现在还要求他们上课,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此言差矣,笔者以为,说这句话的人才真正颠倒了校长角色的主次关系,理由如下。
  
  1.校长带头上课就是最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
  
  校长职责的核心是什么,是管理工作,这是无可置疑的。但问题的核心是这里的“管理工作”一词的含义究竟应怎么界定?检查督促是管理,难道以身垂范,亲自上课就不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认为,一位校长如果能把课上好,如果能率先将教学工作认真执行好,如果能在教学实绩上一马当先,这就是最好的教学管理方式,是无声的管理,普通教师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反之,如果一位不上课的校长批评你的教学时,你的心里服吗?教学工作有较大弹性,如果校长自己不是行家里手,点评不能击中要害,是不能服人的。所以笔者坚持认为:①校长要上课,上好课,这是他管理工作中团结教师、凝聚人心的最重要的一张牌。②只有上课,研究课,始终站在教学一线,才能保证校长有教学上的指挥权,才能实现教学管理工作中效益的最大化。
  
  2.校长真的没有时间上课吗?谬矣
  
  许多人用“文山会海、来访应酬、组织活动、指导教师、经费、安全、升学率”来形容校长沉重的工作负担。我说这样的人不会做校长,不能做校长。如果校长都像这样大包大揽,那还要设置那么多中层岗位干什么呢?教学工作才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军人物,如果游离于这个核心之外,整天忙也是瞎忙,白忙活。历史上的诸葛亮,事必躬亲,疲于奔命,把本属于其他领导干部的事务与权力也掠为己有,结果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建议校长们真的要好好研究魏书生,学学魏书生,这个人平凡但不平常。如他所说,学校工作都是常规性、轨道性工作,开学初安排好即可,根本无需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即使偶有突发事件,也应先找相应的职能部门。现实中,本是三言二语就能表达的要求,校长为什么一定要在主席台上“从意义到态度”讲上半天呢?说到底,还是部分校长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欲太强。
  这里,笔者不妨再谈一个庸俗的、但也是人人心知肚明的观点。都说校长工作负担沉重,可也几乎没见哪个校长是主动辞职的,也没听说过谁不想当校长。何也?做校长可以享受到一些普通教师没有的特权。应酬吃喝,会务旅游,不受考勤制度的约束,被颂扬时的心理满足感……
  结论:校长不是没有上课的时间,而是在碌碌无为中荒废了时间。所以笔者认为扬州市教育局的规定是合理的——如果你不能胜任就辞职嘛!教师队伍中人才济济,总有既能上好课,又能履行好管理职能的人。
  
  3.打铁先要自身硬——不能上好课的校长抓教学手软
  
  有人认为“要求校长上课混淆了选拔校长的主次标准”。笔者认为这个逻辑关系真有点莫名其妙。校长抓的就是教学质量,岂能自己不是教学业务上的强手?难道真要让外行来领导内行吗?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说,任何一位走上领导岗位的领导,都应该有他的基层工作经验,江苏启东中学、湖北黄冈中学、河北衡水中学之所以名扬全国,就在于它们的校长在教学上皆是强手中的强手(前二位是省数学特级教师,后一位是省优秀教师)。
  管理学校并不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也没有什么奇招怪招,根本无需150以上的智商,还不就是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一点上,我看,没有什么方法比校长带头上好课更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了。
其他文献
班主任要组织好、引导好、协调好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要使一个班的学生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实践证明,班主任如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自我完善的欲望,学生就能由“他律”逐渐变成“自律”,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强化目标管理    努力创设一个
编者按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逐渐成为沟通中国内地与东盟各国的最便捷、综合效益最佳的国际大通道,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实施双向开放的桥梁和基地,了解东盟各国基础教育也就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需求。本刊从本期起,将陆续介绍东盟各国基础教育的简单概况。    缅甸(Burnla,Myanmar),全称缅甸联邦,位于中南半岛的西北部,与中国、印度、泰国、老挝、孟加拉国等国接壤。缅甸与中国毗邻,两国
[案例]某市数学新教材培训活动中,请骨干教师上了一堂《找规律》的示范课,课上出示了一道例题。
热热闹闹谈德育,扎扎实实抓智育,这是很多学校的现状。什么时候德育工作也能像抓智育那样扎扎实实了,育德之成效也必将充分地显示出来。  育智过程中,我们提倡“精讲多练”。要求教师讲得少些、精炼些;要让学生“练”得多些、扎实些。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一年中大多时间在外面讲学,但他的语文教学质量之高被同行所公认。这成绩不也是在魏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练出来的吗?魏老师本领再大,也无法一边在外讲学一边为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