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图表类”试题解题指导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o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表类试题的特征是以图表、图像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给出,把题目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图像中获得处理和应用数据的能力以及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运用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图表图像、分析处理数据,发掘其中隐含信息的能力,学会将图像数据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或将文字数据信息转换为图像信息,对学生的信息转换能力要求较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组合、筛选、归纳、综合、评价时,应善于将题设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工具结合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图像类试题
  【题型分析】多变量图像题是高考考查的一个方向和趋势,它是指在一个图上存在多个变量的图像,如各种离子浓度的变化,多个条件的曲线变化等。此类题的特点是:一方面信息量大,考查了读图能力;另一方面多变量的存在,考查了分析推理能力。常见有三种类型:环境污染因素的多变量;溶液中离子变化的多变量;化学平衡体系中的多条件变化。
  【例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光化学烟雾消长规律,在一烟雾实验箱中,测得烟雾的主要成分为RH(烃)、NO、NO2、O3、PAN(CH3COOONO2)及各种物质的相对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于图1中。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推论最不合理的是( )
  A. NO消失的速率比RH快
  B. NO生成NO2
  C. RH及NO2反应生成PAN及O3
  D. O3生成PAN
  解析:由曲线斜率可知在某一时间段内NO消失的速率比RH快;NO的浓度一直在减小,NO2的浓度先增加后减小,在0~1时间段内NO可能生成NO2;O3、PAN的浓度在增加,而RH的浓度在减小,RH及NO2在某一时间段内可能反应生成PAN及O3;O3的浓度一直在增加,不可能作为反应物,D项不正确。
  答案:D
  【解题策略】解图像题一般思路为:首先需认清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量,然后再从曲线的起点位置及曲线的变化趋势确定函数曲线的增减性;理解曲线斜率大小即曲线“平”与“陡”的意义;准确把握各特殊点(原点、曲线的拐点、最高点及交叉点等)的含义;准确理解某些关键数据在解题中的特定作用,找出直接或隐含的化学相关知识才能快捷地解答出答案。
  【变式练习】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Ca(NO3)2+3(NH4)2HPO4+4NH3·H2O=Ca5(PO4)3OH↓+ +
  ②5Ca(OH)2+3H3PO4=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 。
  (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 。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 (填化学式)。
  (5)糖沾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酸碱反应的了解,考查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能力、读图解析和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化学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根据原子守恒可以配平反应方程式,方法A与方法B对比,主要是A产物有副产物NH4NO3,原子利用率不高。本题后二问要利用平衡思想解决,人体pH基本上在7.39~7.41,所以钙主要存在形式为Ca5(PO4)3OH,结合其电离平衡可以分析酸会促进其电离而溶解,造成龋齿。
  答案:(1)①10NH4NO3、3H2O②Ca5(PO4)3OH↓+9H2O(2)唯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产生(4)Ca5(PO4)3OH(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葑5Ca2+(aq)+3PO43-(aq)+OH-(aq)向右移动,导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龋齿。
  二、表格类试题
  【题型分析】含数据表格的化学试题,就是将物质的某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根据表格中数据提供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按其内在联系抽象成知识与规律,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题型。数据一般是通过化学实验实测的,也可以是教科书中提供的物质本身就具有的性质数据,如溶解度、熔点、沸点、密度等。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对数据的灵活运用和分析处理的能力。
  【例2】“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显色时间t2=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填字母)
  A <22.0s B 22.0~44.0s
  C >44.0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解析:本题通过提供碘钟实验的有关数据,要求考生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体现了对考生数据处理、提出假设与归纳推理等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1)5组实验数据每组都是两个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对应,反应物浓度明显地不是随意任取的,而是经过设计有规律地变化,显色时间则间接代表了反应速率,因此实验目的是为了考查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2)第①、②和⑤三组数据组成一个系列,其中c(SO42–)保持不变,而c(I–)按倍数递增,比较第①、②组的t值发现它是按倍数递减的,因此推断在c(SO42–)保持不变时t与c(I–)成反比,因而t1= 88.0s×0.040mol·L-1 /0.120mol·L-1=29.3s。(3)题中指出“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这个一般规律就是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中数据是20℃获得的,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相应反应速率应当增大,反应时间则减小,即小于表中③所对应的22.0 s,因此选择A为答案。(4)作为结论,应当总结出规律。定量型的探究实验应得到定量型的规律。由上述对第(2)题的分析已经推断出c(SO42-)保持不变时t与c(I-)成反比,而比较第②、③两组实验数据又可以分析得出c(I-)保持不变时t与c(SO42-)成反比。进一步归纳,可得到t与c(SO42-)和c(I-)的乘积成反比,或者说反应速率与两个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这样的结论。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理财意识逐渐形成,各家商业银行也借势发行了大量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规模迅速扩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理财”已然成为一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全球性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形式。汇率波动对跨国公司的贸易活动带来不小的冲击,不断威胁着跨国投资机
减肥,现在似乎已经是人人都爱挂在嘴边的词语。尤其是每年春暖花开,人们脱下厚重冬装的时节,减肥更是潮流般地盛行起来。
分析大学思政课的接受障碍,一方面要从传授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传授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的形式或内容是否妥当;另一方面还应对接受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分析接受者
【正】我们列举出应该最常出现在你餐桌上的25种食品当人们看到你有着不错围度的双臂和六块清晰的腹肌时,他们肯定认为你的饮食以水煮鸡胸肉为主,没有调味的红薯和西兰花。我
为提高定位精度,提出用移动窗积分进行活跃系数定位的算法。结合双滤波器结构,利用一级滤波器W1(k)辨识目标系统,对W1(k)进行平方与移动窗积分运算,以最大积分值区间作为活跃系数位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经济发展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永恒话题,在经济发展各项要素中,金融的作用日益增强,对于金融的理解日益丰富,“金融资源”的提出更是从更高层次对金融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阐述,
文中探讨了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含义,分析了建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必要性,并根据企业情报信息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思路。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与现代人的生活分离不开。当然,也就自然地出现了许多与"茶"相关的字眼。语言作为人们重要的沟通工具,是对社会生活与活动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