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外科手术的淋巴结转移和残留癌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追加外科手术的淋巴结转移和残留癌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接受ESD术后追加外科手术的42例早期胃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为5∶1,平均年龄62岁(32~82岁)。主要研究指标为淋巴结转移风险和残留癌风险,次要研究指标为3年、5年总体生存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和残留癌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 OR:45.3,95%n CI:3.762~546.250,n P=0.003)、侵犯深度(n OR:3.965,95%n CI:1.1019~15.432,n P=0.047)、组织学类型(n OR:9.455,95%n CI:0.946~94.482,n P=0.049)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浸润形式(n OR:10.675,95%n CI:1.840~61.932,n P=0.008)和水平切缘(n OR:9.341,95%n CI:1.470~59.346,n P=0.018)是影响残留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侵犯至Tn 1b-SM1,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以及女性,肿瘤侵犯至Tn 1b-SM2,无论病理类型,均出现淋巴结转移。当水平切缘阳性,无论浸润形式如何;以及浸润形式为INF-c,无论水平切缘如何,均出现残留癌。生存分析显示:无淋巴结转移者3年(100%比60%,n P<0.001)和5年总体生存率(100%比25%,n P<0.001)均优于合并淋巴结转移者;无残留癌者3年(100%比80%)和5年总体生存率(100%比62.5%)显著优于有残留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 P<0.001)。n 结论:性别、侵犯深度、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浸润形式和水平切缘是影响残留癌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无淋巴结转移和无残留癌的早期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率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以及残留癌出现的患者。因此,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来说,E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部分患者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追加外科手术以期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和N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2月-2018年9月之间行直肠癌根治术的386例患者术前MRI及术后病理资料
新辅助放化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已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不同患者对于新辅助放化疗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部分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可获得病理完全缓解,远期生存明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LNM)的关系,为EGC的规范化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8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20年来明显升高,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有效保护甲状旁腺的结构和功能,一直是甲状腺外科医师关
目的:结直肠癌共识分子分型(CMS)是基于肿瘤基因差异的分型,本文试图描述不同CMS分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便指导结直肠癌的个体化诊疗。方法:R语言软件下载纳入的7个GSE号的serie
研究背景:  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最高。因其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缺少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致使75%的患者就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成为业界关注的学术热点,其中Siewert Ⅱ/Ⅲ型鉴于切缘、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等要求,适宜手术路径及适应证等方面尚在共识中。腹部外科治疗AEG
目的:探索甲状腺二次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16例甲状腺二次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二次术
在腹腔镜手术日益普及的基础上,近10余年,一批新的微创外科技术相继问世并不断发展,包括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以及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等。这些技术改变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