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尝试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深入研究教学提问的理论,加强教师教学提问艺术的修养,对于保证和提高中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谈点认识:
  一、问题必须要有思考的价值。
  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刺激学生投入学习,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分寸,注意难易适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努力“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学生在尝到甜头,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如果设计的问题太容易,则无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会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在实际操作中,教教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情感特点,让课堂波澜迭起,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细细涟漪荡开来”的教学氛围,在这种由“善问”营造的有效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能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可以这样设计课堂提出的问题:从题目的示意中可以知道,全文划分多少部分?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为什么说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你学习了本文,喜欢怎么样的学习生活?又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引入新课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印象是什么?济南的冬天为什么会给你这样的感觉呢?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不难看出,这些问题的设计注重指导学生带着有层次性的问题潜心读书,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讨论,落实了语文双基教学,并以此为线,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和谐地融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和表达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注意课堂提问的形式变化。
  课堂提问的形式在一般上是师问生答,从而控制一节课的节奏。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点自己的做法。一是追问,就是把所传授的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系统地提问学生,其特点是老师发问时语气急促,问题间间隙时间短,这种提问形式能创设热烈气氛,训练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并且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刺激其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山中访友》一文时设计了这些问题:作者到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是如何称呼这些朋友的?这些朋友都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二是开拓,用于训练学生运用学到的基础知识及原理进行创造性思维。具体又可分为三种形式:①方法性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获得的知识的学习过程,教会他们总结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探取新知识的效率。例如我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分析景物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对分析过程的总结得出了结论:先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分析,再从描写顺序入手,看作者的观察点,然后再分析作者的文法如修辞、句式等。②规律性提问。目的是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比较儿整理、归类学会发现知识规律。如我在讲解古文时,通过按“读——释义——背——分析”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学生分析,从而让他们总结出自学古文的规律,而古文的知识点每一篇几乎者是相同的,如词语中需要掌握通假字、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如之、者、而等。形成的规律,自然就能针对重点进行记忆。③是创造性提问。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它主要发展学生想象力,如我要讲作文的立意时,先让学生做思维发散训练,比如出示一个图型“○”把它想像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物,并赋予它某种精神,45个同学就会有45种想象,大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三、问题要设置梯度化大为小。
  这种提问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语文一般是按事件的发生,人物出现的顺序,论点论据提出的先后来提问。对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它转化为一系列小问题,特别是在中学低年级,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高,如果问题提得过于宽泛,学生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对问题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中,教师能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尤其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应当注意化大为小,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易及难,化大为小,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到中心问题,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因为文章内容庞杂,有些还不易理解,直接让学生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给“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难以做到,我们可以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提出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百草园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第二,你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的什么感受?第三,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冬天雪后捕鸟情境的?第四,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读后对他有什么印象?第五,我问“怪哉”,先生为什么生气?第六,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有什么作用?第七,先生与“我们”读书的内容苦涩难懂,引出来有什么作用呢?第八,写我画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把统领全文的大问题给予分解,便于学生逐步认识学习,自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当然,问题设置也不能事无具细,问题提问小,太简单,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在课堂提问时,还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提问,要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要让全体学生享有煅练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四、教师提问的态度要亲切和蔼。
  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想要在教学中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授课氛围。提问时,教师的表情应当亲切、和蔼,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授课时,我便注意运用身体语言,用眼神、手势、微笑,亲切自然地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对待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论他(她)回答正确与否,都不应惩罚。如果学生答对了,我便用“好,非常好”等进行表扬。如果答错了,我便提示再仔细想想,或者让他们坐下再思考一下。尽力改变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拘谨态度,排除其畏惧心理,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举手是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发言时自在踊跃,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采用问题教学法,课堂提问的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目标所要求的。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把口头表达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这显然是片面的。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也许有的人再也不会去写文章,但话却是天天要说的。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得清、说得精、说得好、说得巧,需要严格有效的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循序渐进 创造环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形成独立的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写作对象、任务,要求有了较大的变化:议论文越来越占据写作范畴的主要位置。  关键词:模仿 关键步骤  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形成独立的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正如张志公先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去向的教育实践。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因为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身心发展和最主要时期,这时应该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这阶段的创新教育中,创新教育的重点和方式应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  一、巧妙运用数学游戏。  用数学游戏
期刊
谈心是班主任和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手段,是沟通老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次成功的谈心,可使学生如沐春风,给学生以启发、鼓励;反之,也可以使学生消沉、迷惑,甚至一蹶不振。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才能较好地使用这一教育手段呢?这里就有一个方法问题,艺术技巧问题。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大量的不能选择的信息冲击着学生,让学生的思想已不再“单纯”,“浇树要浇根,教人要教心”,作为教师的我
期刊
摘要: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要想指导好孩子的学习,一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二是要为孩子创造学习的动力;三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四是要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五是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六是要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长 引导 习惯 学习 成长  从现在的孩子教育现状来看,不是今天的孩子不爱学习,而是今天我们对孩子的学习指导思想和方法上出了问题。一是我们有的
期刊
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工作的重点就是要进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用新课标的理念去重新审视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不免感到有较大的遗憾:教师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盲目追求教学效果和升学率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正意义。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一味的多讲,因而也放弃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学生弥足珍贵的天性和好奇心、独特性、创造力在
期刊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能蹲下身子看孩子,是孩子心声的倾听者。课堂上,孩子们思维灵动,神采飞扬,敢于创新,善于发现;师生在交流互动中思维时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放飞学生的理想,打造有效课堂。  一、理想课堂——充满兴趣的课堂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朋友的孩子把他家新买的电脑拆坏了,他不但没有训斥孩子,而且把孩子和电脑一起送到了电脑修理部,请求
期刊
我喜欢读书,带动了女儿也喜欢读书。因此,我们娘俩常到书市淘书,偶然一次淘得了《海底两万里》,怀着好奇心,静静地坐着,随着主人公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
期刊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
期刊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宝宝形成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可以有意无意地培养习惯。幼儿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各种好习惯越易形成。我们应抓住习惯培养的最佳期,提出适宜幼儿的习惯培养方案,坚决、耐心、持久地实施,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二天打鱼、两天晒网”,以求获得良好效果。孩子一出生,即应注意开始训练,为小儿制订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