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青山人家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8月份,我从大理师范学校毕业,被县教育局分配到鹤庆县六合乡的白依山寨任教,白依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因穿白色的火草衣而得名。火草,是旧时用火镰取火的引火原料,勤劳的白依妇女采集来后,佐以大麻,搓成线,织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当然,也就发生了一系列与白依族孩子们之间的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那是我到白依山寨的第二个隆冬季节,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上,有个极为可爱的名叫绞查查的白依小男孩。黝黑的方脸上,一双深陷机灵的亮铮亮铮的葡萄眼珠,身体单薄却显得结实。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在山上撵山长大的人。才十三岁,据说已经和狗熊打过交道,还和大人们围捕过麂子,打只松鼠、野鸡、野兔什么的那是家常便饭。
  1985年的那个冬天,这里下了场罕见的大雪,四周山顶上到处都是积雪,白皑皑的把横断山点染得如诗如画,这可是非常难得的美景。记得那时候又正好是寒假将要结束的几个周。有个周末那个白依族小男孩,就邀我到他家和他父亲一起去对付一只麂子。那只麂子,他父亲已经好几次看见了,甚至已经观察好了那只麂子进出的路线,如果去打那是十拿九稳的事,而且还离他们村子比较近,经常在他们村子东边的一个箐沟旁边的麦田里吃麦子。去围猎,一定会有收获的。
  那麂子肉的嫩香,便勾得我不断地咽口水。就有那么一回,绞查查就给我带了三斤左右的一砣细细嫩嫩的麂子肉,吃过后,那味道的鲜美真叫人终生回味。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鲜美味,就像我们平时说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虽然这样,可是想到如今环境的恶化,我还是忍住自己的馋欲,告诉他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还用生物学中的食物链形象地启发他,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这些关系体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利用,互相得利,缺谁都不可。
  我那天的讲解肯定是一副老学究教育弟子的嘴脸。我还强调说:“如果哪一天,这些动物灭绝了,人类的末日也就到了。”
  我开始给绞查查讲解时,他始终觉得,自古以来白依人以打猎为生,打猎那是天经地义的事,经过不断的讲道理,他才郑重地点了点头,答应我今后再也不去干杀戮野生动物的蠢事了。我感觉到他越发的可爱了。
  到了第二周的周末,绞查查还是很固执的要我随他到他们山寨里去玩一回,盛情难却,只好答应了!
  他还特意地说,是他父亲特别邀请我去的。于是我们俩带上了干粮,向着他家所居住的白依山寨走去。
  经过艰辛的连续不断的上下坡,四个多小时的跋涉之后,我们终于到一个葱绿的大深箐里。在一片茂盛的核桃树、梨树、桃树的遮掩下,我隐隐看到了一些秀丽的木楞平房(木楞平房是一种墙用方木垛起来,房顶用杉木撕下来的木片盖起来的,全木头房子,很像童话传说中的小木房)躲在深山箐里,静谧得像一位刚刚出生而又睡熟了的婴儿。
  我们在犬吠中,穿过一片桃核林,来到一幢漂亮的木楞房前,虽然一路上非常劳累,但清新的空气,给人一种沉浸在自然中的感觉。想起陶翁的《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情景,也不过如此罢了。
  正在想着,有一条精瘦的老土狗冲着我扑过来,在绞查查的呼唤下,那只精瘦的老土狗才一面狂吠着,一面往后退去。那条狗在对自己的小主人摇着尾巴亲热的同时,只不过对我这个陌生人却要尽职尽责地追咬一阵,以示自己对主人的忠诚罢了。但我丝毫也没有不愉快的感觉,因为,绞查查领我进了他家的堂屋,那堂屋吸引了我,所以也就无暇顾及那两面三刀的瘦狗了。虽然绞查查家大人不在,但他家居然没有上锁,就靠这条狗守门。我更加惊叹当今还有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纯洁之境。
  绞查查家的堂屋里,几乎没有什么所谓现代化的设备,却也收拾得非常有条理,非常整洁。看到山箐间有这样一个住所,感觉到的只是一种温馨和安详,同时也觉得有一种回归自然的舒坦和自然感。
  堂屋中间是一个四方形的火塘,上面有一个三脚架。绞查查见家里没有人,便轻轻拍了拍那只精瘦老土狗的头,就开始在火塘上烧起了水。
  火塘里的火刚好烧旺起来,绞查查的父母便回来了。他们用自己的民族语言,首先和儿子绞查查交谈起来,知道我是他们儿子的老师,一下子非常亲热起来。
  绞查查的父亲就用汉语跟我交谈,并拿出了陈年老酒。
  我听人说,到了白依山寨,是要过“九”(“酒”的谐音)关的。接过酒杯,我和绞查查的父亲便成了亲兄弟一般。我们一面喝酒,一面交谈,毫无障碍地交谈着,甚至谈到了环保问题。
  我以为绞查查的父亲一定知道的很少,可他告诉我,自己平素间就最爱听广播中的新闻节目。甚至我们还谈到了中东战争,世界格局,全球经济走势…….谈得非常入港,像一对相识恨晚的莫逆。
  这时我对这个白依汉子有了一种崇敬。酒酣耳热,夕阳西下,绞查查的母亲和他上山放羊的姐姐,倾其山寨所有,做了一席山间的土特产大全美餐,伴着火塘里呼呼直笑的炭火苗,他们像迎接出远门归来的游子一样,非常热情地款待了我,使我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只有绞查查的姐姐有些拘谨,很少言谈。
  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顿晚餐,不管将来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和什么样的贵宾共进美味佳肴,恐怕再也不可能有那种亲热的氛围了。这种感觉不光是那美味山野所生发的,更重要的是那浓浓的情愫,这情愫添加到那富有民族特色的山野晚餐里,那是人间无法寻找到的美餐啊!
  那次以后,我和绞查查一家人,成了莫逆之交,特别是他父亲,每次下来赶六合街,都会因为季节的不同,给我带来很多土特产。春天的香椿、蕨菜,夏天的野鸡肉、香菌,秋天的苹果、桃核,冬天的多依果、山梨。他要交换的,也只不过是一席交心的长谈而已,这是这位山里汉子的精神享受啊!
  绞查查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中央民族学院,是第一个上北京读书的白依后生。绞查查临走那天,他父亲,一位坚强的猎人,有些泪水盈眶地说:“都是托共产党和你这个知识分子的福。”
  就在绞查查上北京读书的那次,我又回了一趟白依山寨,和一伙白依同胞又痛痛快快地醉了一回,而且肉体和心灵都一同醉了。
其他文献
我曾读过一篇题为《新一代书生》的文章,内容是这样的:作者的女儿在考试中得了99分,原因是她将青青的瓦写成了清清的瓦,而事后却又问作者一个我们都认为很幼稚的问题:什么是瓦?  而又当作者的女儿读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后也出现了疑问:首先缸是什么?用什么做的?家里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缸?如果现在砸的话家里怎么会寻得到那么大的石头......  当然,现代都市的孩子的思维里出现这样的疑问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整
期刊
钻木取火黑夜女分娩  大自然牵着手光明学会独立  农历六月二十五炎炎夏日有了儿子六月狂欢  一根火把 一棵火把树繁枝茂叶  生男立树生女挖坑  本主庙前大青树下 五六丈高等待烈焰  太阳在老爷爷的脸上消失 洞经乐召唤遗音  老奶奶谛听魂灵的智慧 齐诵佛珠般的经文  唢呐鼓乐是仪式的先锋 门户开风起水涌  猪头公鸡茶酒 跪下取来本主庙里的火种  梨苹果海棠花红 摇摇欲坠青年男女  “連升三级”挽住欲
期刊
一    生活在苍山东面总有一种翻到西面看看的想法。也许这就是人对陌生事物的神秘感和求索欲吧。有人说,山后面依然是山,可我觉得并没有这么简单。苍山,有巍巍十九峰,有潺潺十八溪,是一座美丽而神奇的山,挺拔中有妩媚,婉约中有豪放,是任何地方的山都不可比拟的。面对苍山,遥望苍山,攀爬苍山,我的心底除充满敬畏而外就是赞叹。大理人能生活在苍山的庇护下,不可不说是鸿福当头。我想这一点谁都会感受颇深。  苍山西
期刊
1942年春天,著名画家徐悲鸿远道出游到大理与年轻的马丽生结缘留下了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年近百岁的马老每每讲到这一段经济心情格外畅快,老人仿佛又回到年轻时与大师相知相遇的岁月,恰似给我们开启一坛存封的好酒,又像给我们沏了一杯清香余绕的佳茗。  银苍玉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耄耋老人马丽生生于斯、长于斯,健康生活了九十六岁于2006年4月19日归真。老人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家庭,自小受伊斯兰道德教
期刊
【大理印象】 洱海苍山、风花雪月是人们难以忘怀的印象;大理三塔、大理古城是人们流连徘徊、不忍离去的地方;美丽聪慧、能歌善舞的白族姑娘,将《五朵金花》演绎成美丽的传说;“洋人街”则将世界缩小成一条温馨的小巷。去过大理,你会留下永远美好的回忆;没去过大理,你应立即启程,否则你会永远遗憾,永远惆怅。    一    见到那条河的时候,江楚生十三岁。也就是见到那条河的同时,江楚生梦见了那条河。  见到那条
期刊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之际,回顾大理州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简称影视家协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工作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做好大理州影视艺术家协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应运而生 蓬勃发展    电影电视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播形式,博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在我国,电影和电视的宣传和文化娱乐功能,从各个方面对社会生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视事业在大
期刊
离开老家已多年,但一想起故乡的茶叶,周身还是禁不住浸满幸福。那感觉不紧不慢,体贴入微,温馨且亲切。  那时,村里人栽的茶树并不多,不过每家都有,就栽在房前屋后土地肥沃的地方,少的数十株,多的一两百株。家家户户虽不以经营茶叶为生计,但都精心薅锄,悉心照管,自家饮用的茶叶一般不需大老远跑到集市上去买。大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看似有些小农意识,细细想来,在当时的年代也自有其道理。就算是到了如今,那样的活
期刊
公元一九八二年,中国历史记载了我国文化工作中的一件重大事件,即:国务院首次公布了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们依次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细心的读者发现,这些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国宝档案”的文化名城,大都是历史上建过都,抑或是山水风景名胜和人文荟萃之地,大理在其中三者兼而得之足见大理古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举足轻重因
期刊
第一次白族有了自己的自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关怀下,1956年8月,中共大理地委和大理专署召开了全区各民族代表会议,成立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筹备委员会”,负责建州的各项筹备工作。1956年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正式宣布成立。这是大理州各族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是大理州历史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大胜利。成立这一天,在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下关市举行了有3万人参加的庆祝盛会。  第
期刊
一    离开鸡足山  回到大理  再回到北京  我的心  仍留在大理  留在鸡足山    二    于是  在细雨霏霏的日子  在纷纷扬扬的大雪时  在风沙弥漫的天气  我常常伫立窗前  透过连绵的雨丝  透过漫天垂落的雪片  透过灰蒙蒙的烟尘  似乎都能看到  那神奇奥秘  而又清澈明亮的鸡足山    三    两年前五月的一天  同友人一起攀登鸡足山  行至半山腰  迎来喜降的甘霖  而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