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学习故事解析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课程游戏化指明了方向,充分说明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只有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体验中,才能快乐发展。
  一、学习故事
  1.活动背景
  游戏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来到了有沙池、水池、大树、山坡的草地上,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玩开了。
  2.活动实录
  沙池里,妍妍和淇淇在用小塑料锹挖沙,装到独轮车里,挖着挖着,妍妍说:“沙子里为什么没有蚯蚓?昨天下雨后,我和哥哥在小路上看见了蚯蚓。”淇淇说:“下雨后,泥里湿的,蚯蚓怕潮湿,所以出来了。”妍妍说:“不是,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两个孩子的讨论引起了一旁天天和洁洁的关注,大家就蚯蚓喜欢生活在哪里争论起来,有的说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有的说喜欢干燥的地方,争执不下,纷纷跑过去问带班秦老师,秦老师故意装作不懂地说:“我也不知道蚯蚓到底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谁说的对呢?”妍妍说:“我有个好办法,我们分别到潮湿的和干燥的地方去挖,如果在潮湿的地方挖到蚯蚓,说明它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秦老师追问道:“那什么地方潮湿?什么地方干燥呢?在一旁认真倾听的天天说:“我们每天晨间活动的时候,发现草地上有露珠,所以草地上是潮湿,还有水沟旁边也是湿的。”“大树下太阳晒不到,可能也是湿的”洁洁也抢着说。
  于是,秦老师请生活老师为孩子拿来小铲子、小盒子等挖蚯蚓的工具,来到草地上开始挖蚯蚓,孩子们很兴奋,叫着、跳着。妍妍赶紧做出“嘘”的声音:“别闹了,别把蚯蚓吓跑了!”孩子们赶紧安静下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始挖,当有的挖了好几个坑,都没有发现,正准备放弃时,突然天天喊起来:“快看,这儿有一条蚯蚓!”孩子一听全部围了过来,争着看一看。
  而另一些认为在干燥地方有蚯蚓的小朋友,在小土路上挖了一个又一个坑,就是找不到蚯蚓,这几个孩子有点灰心,但还是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秦老师建议到:“我们再换个地方,前面有个干燥的小山坡,再去试试看!”孩子们换了一个地方,挖的更认真了,可还是没有发现,这时,洁洁端着装蚯蚓的盒子跑到那几个小朋友面前说:“这是我们在草地上挖到的蚯蚓,那里的土很潮湿。”秦老师抓住机会问:“蚯蚓是喜欢干燥的地方还是潮湿的地方呢?”在干燥的地方没有找到的几个小朋友有的笑一笑,有的挠挠头说:“看来蚯蚓真的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啊!”孩子们在亲自实践中终于找到了答案。
  二、故事解析
  1.幼儿的探究活动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兴趣最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是幼儿持续活动的内因,从而激发幼儿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案例中,教师及时发现孩子在自由交谈中对蚯蚓的兴趣,于是引导孩子进行探究。他们从猜想、寻找方法到挖蚯蚓的整个过程都是兴趣盎然地、积极地投入。
  2.幼儿是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来探究事物的
  在案例中,孩子们猜想马路上、草地里有蚯蚓,不论是否正确,都是幼儿的真实猜想,都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这是幼儿的特点,案例中的秦老师能接纳、尊重幼儿的想法,并将问题重新抛给幼儿:“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哪个说法是对的呢?”
  3.幼儿从探究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小朋友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经历了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案例中的秦老师支持孩子的想法,鼓励幼儿到大树下、干燥的土地、潮湿的麦地和草坪等地方去挖一挖,让幼儿自己去验证,自己得出结论。
  三、教育策略
  1.抓住兴趣点,鼓励孩子探究
  幼儿的兴趣点是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教师要在活动中关注他们,观察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善于发现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与幼儿平等地进行探讨与引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从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在案例中,秦老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蚯蚓到底喜欢生活在哪里?有什么办法知道?此次幼儿的生成活动是在老师的意料之外产生的,却是孩子喜欢、感兴趣的。
  2.提供材料,满足幼儿探究的需要
  在幼儿进行科学观察的时候,教师要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科学观察活动的兴趣,注重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环境材料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环境材料要便于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要数量充足,种类齐全。
  3.尊重幼儿,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原有生活经验,支持和推进幼儿的自发生成活动,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成为活动的主体和主动建构者,使幼儿体验到受老师关心和重视的愉快情感体验,从而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探索过程中,教师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幼儿,以建议的方式提出来供幼儿参考,案例中教师发现在小土路上挖蚯蚓的幼儿老是挖不到蚯蚓,有点灰心,便建议“我们再换个地方,前面有个干燥的小山坡,再去试试看!在老师的建议下,幼儿将探索活动继续下去。
  4.合理引导,帮助幼儿在探索中寻找答案
  教师作为平等的探究者参与其中,进行隐性指导,案例中教师面对幼儿的求助,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进行一系列的引导,通过提问、交流,把问题抛给了幼儿,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并为幼儿提供工具,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在挖蚯蚓、找蚯蚓的过程中自己寻找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项发现能使孩子感到激动,真理就会成为他终身珍惜的信念。”因此,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把握一切契机,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让科学探究随机生成,使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和观察,并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让勇于探究的习惯伴随他们一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极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初中;学生;经验;历史;教学  因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体系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并且中国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弘扬作为背景下,历史在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使历史教学得到了更广泛的重
对我来说,我觉得,在我的法律观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法与情共存。特别是在我们的新中国时代下,这种法、情共存则越来越得显现出我们国家的民主、人性化!  就在这个月初,在四川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一对夫妻联手,打死了自己那个染上多年毒瘾的儿子,而在他们居住的地方,有数百名群众一起联名到司法机关求情。事情经过大概是这样的:在今年三月的时候,两个老人因实在受不上吸毒儿子的打骂、骚扰,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将自
静脉取血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是常用的技术操作。但由于小儿血管细,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更细且不易摸到,难以穿刺成功,我科自1986年l0月引进后囟门穿刺,仅8个月时间共进行后囟门穿刺200
SCI是IEEE于1992年通过的高速互联标准,它为机群系统的互联提供了一个高效,经济,可扩展的解决方案。为了更有效地利用SCI标准提供的高带宽,文中对标准中的输入队列分配协议-A/B年龄协议进行了深入分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除了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体验式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对构建小学魅力课堂也有着重大意义,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体验式教学的魅力所在,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 体验;小学数学;魅力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对
为适应协作分布式问题求解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我们研制了面各agent的程序设计DL-1语言。DL-1语言由二部分组成:DL-1/system和DL-1/agent。DL-1/system6主要用于显式地描述CDPS系统行政管理结构。
聋哑学校的口语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声语言或有声语言的发音器官的运动形态,对聋哑儿童进行的发音、发话看话、传播知识、恢复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口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7页。
【摘 要】 在幼儿园中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就是注重对幼儿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性格,怀着善意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用积极的态度认识自己和他人。本文主要论述在幼儿园中加强人文关怀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人文关怀;教学  科学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造成目前的教育陷入到功利主义的教育中,这就与教育的初衷相违背。在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