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表现与积极反思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正所谓“无思考,难进步”,在应用性极强的数学学科教学中更是体现了这一定律。教师只有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低年级学生发展,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与积极思考,才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表现 积极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116
  在当今教育体系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一方面可以看到:尽管我国的课程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但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内容并不深奥。另一方面我们我们惊讶的发现: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学校,甚至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相差甚远。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教育现状与尴尬局面?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生活的“指路明灯”,教师应该敏感、本能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及表现,并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下面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低年级数学课堂纪律、课堂游戏与互动时间等三大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深刻的教学反思。
  一、反思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
  作为创新教育下的“育人先驱”,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本体性知识,(如掌握熟透的学科知识、数学发展史知识等)还有具备必须的条件性知识(如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具体表现为对所教授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与合理引导。)我们要明白:小学数学教学既不同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为主的语文学科,也不同于课堂相对严谨、教学内容丰富充实的初高中数学课堂。想要上好一节成功的小学数学课,不仅需要教师踏实的备课、积极的讲授,还要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有效分配。在新课标规定的一节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到底要花多少时间来对心智发育不成熟的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有多少时间是用来讲授新的数学知识?该用多少时间来让学生做数学练习题?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复习总结?这些问题教师不应该是在课堂教学时才想到,更应该用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教学机智和预测能力提前制定好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安排。根据心理学的知识引导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在课堂里的集中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10到15分钟。这样的现状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合理安排新课时间与复习旧课时间。比如在讲授小学二年级“100以内的加法”一章时,教师可用5分钟左右导入并回顾小学一年级所学100以内的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再用15分钟左右传授新知识,(突出10分钟精讲),剩下的时间可以灵活引导学生练习课后习题、讨论学习成果、做简单的课堂数学小实践等。当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的课堂教学时间还需教师切实根据学生反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与积极思考。
  二、反思低年级数学课堂纪律问题
  了解接触过小学生的教师都知道,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爱玩、好动好跳。他们不仅仅是在课后与家庭里是这样,在学校里、在课堂上,他们仍然会天真的显露他们的爱玩活跃习性。尽管有课堂纪律在约束着他们,但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活动,他们的思维与生活习性也许都还停留在幼稚园的玩耍时光里。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到虽然小学数学的知识相对简单,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难度存在的。尤其是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理论性,如果不学会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至20各数的认识,是很难学懂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章的。实践证明,数学这门学科无论是对于深奥的高年级还是相对简单的小学阶段,它的环环相扣性都是表现得极为明显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分心、走神、甚至吵闹打闹等,这些现象都是不利于数学学科学习的。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发挥自己的课堂管理优势,要对如何保持课堂良好纪律、如何将学生从分心走神中拉回来?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规则与方法让学生“该动就动、该静就静”,做到积极讨论问题时的活跃于安静思考问题的认真并存?如何做到在良好的课堂纪律中有效进行学习?这些都是教师必须承认的问题所在和必须思考反思的现状。
  三、反思课堂教學游戏与互动时间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教学中,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游戏与互动。小学生作为刚刚接受系统学科知识的对象,他们在从幼儿园到高年级的跨越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明白: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即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也不是一味地娱乐游戏。小学课堂的构建应取二者的结合点与中间的平衡点,帮助小学生完成从游戏到学习的过渡阶段。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游戏与互动时间的多少、比例就成了找好学与玩的平衡点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我们看到:现在小学数学的题目比早期教育的内容要复杂一些,程度也要更难一些。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工作绩效而忽略了小学的“游戏化学习”与“快乐性成长”。在小学阶段甚至一、二年级学生就有做不完的习题和沉重的书包,这样的问题现象不仅在学习压力沉重的名校表现突出,在普通学校甚至乡镇小学都有所普及。教师难道不应该对此进行反思?另一方面,我们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现象:在大力倡导素质化与求新求法的教育观风行影响下,一些教师误读甚至曲解了“创新教育”的观念。在他们的课堂教学里孩子自由的游戏玩耍,学习十以内的减法可以用五节课来教学。这样的“愉快式教学”是不是忽视了一种叫做“知识传授与学习”的教学主体呢?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学生的主要任务都毋庸置疑的是学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游戏互动与知识传授的时间,我们应摒弃“一昧传授死学”与“一昧玩耍”的错误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建构:“游戏与知识结合、互动与学习联系”的现代化数学教学课堂。
  四、结束语
  人们总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则认为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观下的教师更应该是“能动的反思者”与“创新的实践者”。除了以上几种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诸如作业布置的难易与合理性、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安排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突出表现问题和课堂潜在问题,更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与反思。只有这样,教学中的问题才会被逐一解决,教学质量才能稳步上升。
其他文献
英语是当今世界各国语言中一种极其重要的语言,英语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各国在交流过程中英语的运用也越来越频繁。初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英语教学对学生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研究“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民主共和国的
社会主要矛盾,是主导性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和时代变迁的决定因素。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印刻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体现着历史、实践和内在的“三重”逻辑。
【摘 要】学生高中阶段需要对化学学科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这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之一。因此,学生需要在对高中化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以便找到最为适宜的学习方法,从而保证化学综合能力得以稳步提高,达到学会、学懂、学好化学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 化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107
【正】 《柯林斯合作英语词典》(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下简称CCELD)是久负盛名的柯林斯出版公司1987年推出的又一力作。它是在主编约翰·辛克莱
<正> 亚力山大·蒲柏是十八世纪英国的重要诗人,善写“英雄双韵体”诗(the heroiccouplet),在这一体裁的运用上技巧炉火纯青,其成就至今无人超越。双韵体,是长度相等、脚韵互押的两行诗。最常见的双韵体是英雄双韵体,由两个五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的诗行组成。这一体裁最初见于乔叟的《贞节妇女的传说》(Legend of Good Women),但在新古典时期才臻于鼎盛,并垄断了英国诗坛;其间大多数重要诗人,从德莱顿到克莱布均长于使用
【摘 要】新课标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初中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也应该积极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题海战术,对阅读题进行大量练习,但作文板块虽然分值偏高,却有所忽略。新课标下,我们该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作文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生 英语作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
<正> 以1912年芝加哥《诗刊》的创办为标志的美国现代诗歌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五光十色、纷然杂陈的景象,其中有爱德华·埃斯特林·卡明斯(E.E.Cummings,1894—1962)独树一帜的“怪诗”。这位191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文学硕士曾在巴黎学过绘画,是一位对立体派推崇备至的专业画家,这无疑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他曾对他的编辑说过,“我的诗基本上都是画。”192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郁金香与烟囱》(Tulips and Chimneys),后来陆续出版诗
现今,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社会水平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用电量的急剧增加。目前我国的发电厂大多数是使用火力发电的,现在我国倡导环境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基础上形成的革命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凯恩斯主义改革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批判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