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皮划艇训练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x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皮划艇运动是综合力量很强制运动项目,也是我国近年来重点开展的奥运项目之一,发展十分迅速,在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取得了较好的名次,有的运动员还得了金牌。在划船运动中,每一块肌肉必须具备最佳的肌肉力量,而运动员肌肉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的发展程度是皮划艇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允许有任何的薄弱环节,否则会影响运动员的能力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皮划艇 项目特征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49-02
  皮划艇运动是综合力量很强的周期性项目,也是我国近年来重点开展的奥运项目之一,发展十分迅速,在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在此基础上借鉴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训练的经验并结合皮划艇的项目特征,旨在认识皮划艇项目的训练规律,促进皮划艇项目的科学化训练程度,以期提高我国在该项目上的训练成绩。
  一、皮划艇项目规律特征的认识
  皮划艇属于周期性项目,运动员通过协调用力,用桨推动船行进,技术动作周期性重复,动作要领关键在于腰部发力及上手支撑转换到水下支撑。整个赛程中,舒展、有节奏、最大程度的用力是判断运动员技术好坏的标准。从该项运动对运动员素质的特殊要求上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器材的改进,材料的更新,在原来大力量的基础上,对运动员的速度性力量及全身爆发性的协调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力量与技术动作更加紧密地结合。皮划艇的制胜规律是技术加体能的完美结合。技术方面:放松、连贯、大幅度与快速、实效、高桨频的统一。体能方面:是速度+力量+耐力等运动素质硬件与协调、柔韧、水感等运动素质软件的专项整合。技术合理了、连贯流畅能抓住水,并且是一个快速、高桨频的过程。除技、战术原因外,运动员的体能好坏是胜负的关键,爆发力好、持久性长的运动员往往能取得好的成绩。
  二、皮划艇的科学训练规律
  1、以有氧能力训练为基础
  长期以来,人们对皮划艇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主要是依据其比赛距离和时间,根据其能量代谢的特点来考虑,认为皮划艇运动是以无氧糖酵解为主导供能的运动项目,故在训练中过分重视无氧训练,大强度的间歇训练比例安排过大,而对长距离有氧耐力训练重视不足,忽视了有氧能力训练。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是无氧能力的基础,高度的无氧能力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有氧能力的基础上。高度的有氧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有氧供能速率,而且也有助于加快乳酸的消除,还可以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培养“技术感觉”与专项知觉,加大运动素质的专项化转移,提高肌肉募集程度,提高每桨输出功率,以及有效地提高肌肉中糖原的储藏量,有效改善有氧代谢系统的结构(肌肉形态—肌肉细胞、肌肉附属结构的支撑强度、内脏结构),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持竞技状态,延长运动寿命。
  2、以“每一桨划船效果”为重点,技术训练与运动负荷训练相统一
  在训练中必须加强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如果要提高每一桨划船效果就必需要提高每一桨的最大输出功率(力量*速度),从而实现对皮划艇的有效推进。为此,必须加强运动员技术训练,重視每一桨的划船效果。提高和保持每桨最大输出功率就必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运动素质,同时,由于皮划艇前进运动的动力具有非连续的特殊性,保持船体高速动力需要减小划桨动作对船体前进动力的破坏,这又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肌肉放松和协调能力,技术越合理,这种破坏就越小。因此,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始终与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进行。
  三、皮划艇体能训练方法
  1、间歇练习法
  间歇练习法是指运动员在一次练习后,按照严格规定的未完全恢复的时间间歇,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间歇训练法则是以未完全恢复的间歇和积极间歇方式进行的,因而运动员总是在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一次练习。在明显的疲劳积累,对机体的刺激强度则因间歇负荷水平较高而无法达到重复训练的水平。一般心率在170-180次/分,负荷强度达90%-100%,因而间歇训练法有利于提高皮划艇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发展无氧耐力和专项耐力。
  2、有氧训练法
  (1)根据项目特征,抓有氧基础训练
  皮划艇运动属于体能型速度耐力、力量耐力的周期性项目。从其运动供能形式看,主要是混合供能。为此进行有氧基础训练时可采用两种方法:(1)有氧基础训练,中等速度连续划20—40min,心率控制在每24-26次/10s,3-4组,目的是发展最大摄氧能力,提高有氧供能。(2)强度训练,以最大速度80%的强度进行5-12min练习,心率控制每20-28次/10s,目的是提高有氧和无氧混合供能。在全年准备阶段与赛前准备阶段特别要注重抓好有氧供能系统的训练。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手段,关键要抓住提高和发展有氧能力的基础训练。
  (2)在有氧训练基础上,发展无氧供能系统的训练
  无氧训练分为两部分:一是低乳酸,二是耐乳酸训练。前者时间短(10-30s),后者持续时间长(1-2min)。在实践中,我们常采用心率控制在28次/10s的强度。主要训练手段有短主项距离反复划、变速划等。目的是发展非乳酸供能系统能力。另外训练中穿插一些无氧乳酸能力的训练(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上述无氧训练手段是提高皮划艇500m成绩的主要手段。
  3、皮划艇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皮划艇运动是周期性的划桨运动。在皮划艇运动的技术环节中,拉桨是划桨的关键,拉桨实际上就是使身体的力量传递至桨叶作用于水,产生反作用力,以克服水和空气等阻力,使船体前进。划船的技术可解释为用力的效果即通过拉桨,使全部的力量由桨叶最有效地作用于水,周而复始。力量素质是有效地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因此,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在陆地上发展身体力量,是不断改善运动员身体机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
  四、皮划艇训练的发展趋势
  从雅典奥运的比赛和近年来皮划艇的一系列比赛以及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皮划艇训练的发展趋势,可用两句话来概括:①突出力量、速度和技术的完善结合;②高度发展耐力的同时,重视速度训练。教练必须研究和把握住这种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卫星,蔡有志;体能——力量训练指南;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刘爱杰,袁守龙,曹景伟,吴昊;我国皮划艇科学训练的探索;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1)
  [3]宋应华,董小卫;皮划艇专项力量训练内容、方法及调控的研究;体育科学;2013(0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50-01  数学生态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与价值取向,也是教改反思后的理性回归。它以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理念为核心,使师生在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中,有效运用各种资源,促进物质能量转化,在充满个性、自由、真实、创造性的课堂中,经历对数学知识的自主体验、探究、感悟、内化的构建过程。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从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纸质期刊的传播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学术期刊发展的要求,期刊网络化已成为新的发展模式。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注重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因此注重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发现,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中有着积极作用和影响。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扎实把握写作基础,提高词汇应用效果,促进最终写作能力的提高。下面本文将针对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详细分析,促进该教学理念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促进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关
摘要温度在气体污染物扩散的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日晒和地表辐射的存在,使得地面、建筑物外表面都与空气存在一定的温差。温差的存在会改变地表及壁面附近的流场,从而对住宅区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利用理论推导对热力因素及扩散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且与数值模拟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理论推导与试验结果整体趋势相一致。这表明在与无温差情况相比较,温差存在时,地表及壁面附近流场更加紊乱;温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Nd3+、Er3+、Gd3+和La3+对枯草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探讨稀土可能会导致生物体发生氧化损伤。[方法] 采用荧光探针法, 测定其细胞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含量。[结果] 4种稀土培养基培养后的枯草芽孢杆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含量均增加。[结论] 一定浓度的稀土离子很有可能会导致生物体发生氧化损伤。4种稀土离子浓度的影响有所不同。稀土离子
[目的]为获得不同方式、不同时段滇池打捞的蓝藻泥中氮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对2011年滇池打捞的藻泥含氮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移动式、固定式2种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段
【摘 要】人们通常从区分事物开始认识事物。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分类”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恰当地利用分类的思想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产生分类的意识,充分掌握数学概念,利用分类学习法将数学知识系统化,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具条理性,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因此,本文主要详细阐述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分类思想 小学数学
【摘 要】初中音乐教育现状的改观,发展水平的提高,需要音乐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共同配合、努力,相信只要我们一起与时俱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育人为本。笔者在本文中就初中音乐课程改革的现状作了一些探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 音乐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