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散治疗湿热下注型淋证的效果观察

来源 :医学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te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八正散治疗湿热下注型淋证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湿热下注型淋证患者中任意抽取62例进行研究,用双盲法分成治疗组和对比组,每组31例。对比组通过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实施规律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实施八正散治疗,判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比组的治疗有效率80.6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正散治疗湿热下注型淋证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八正散;湿热下注型淋证;治疗有效率
  淋证是一种中医病名,患者具体表现为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和小腹拘急疼痛。按照病因和临床症状主要分为热淋、石淋、膏淋、劳淋、血淋、气淋六种,湿热下注型淋证属于石淋。西医把淋证看作是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女性由于尿道短并宽,离肛门较近,雌性激素水平在围绝经期见频繁波动,所以患病人数多于男性。治疗淋证的主要方式是给予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过多会造成细菌耐药出现,有很多副作用[1]。八正散属于中药,本次研究对八正散治疗湿热下注型淋证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内容如下。
  1 基本资料和方法
  1.5基本资料
  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湿热下注型淋证患者中任意抽取62例进行研究,用双盲法分成治疗组和对比组,每组31例。对比组中男性1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1.28±12.4)岁,平均病程(3.16±0.29)d;治疗组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2.46±12.3)岁,平均病程(3.57±0.72)d。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经过中医诊断,属于湿热下注型淋证标准;②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③符合西医尿路感染标准。排除标准:①不属于湿热下注型淋证标准以及西医尿路感染标准;②反对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③对治疗使用药物过敏;④泌尿系统畸形或患有结石;⑤存在心脑血管、内分泌和重大器官疾病;⑥严重肿瘤、结核患者。
  1.6方法
  对比组按照中段尿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头孢他啶(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60502,生产厂家:JW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0.5g,每12h给药一次。头孢噻肟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240,生产厂家: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48g,每12h给药一次。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407,生产厂家: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ml,1次/d,治疗时间为14d。
  治疗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之上实施八正散治疗,八正散配方:车前子、滑石各15g,瞿麦、扁蓄、山栀子仁、通草各10g,甘草(炙)3g,大黄、灯芯草各6g,用水煎服,1剂/d,分成早晚两次服用,治疗时间为14d。
  1.7疗效指标
  治疗组与对比组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评判准则: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没有,复查尿常规两次正常,尿菌为阴性,没有复发情况;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尿常规正常或者趋向正常,尿菌为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尿常规好转,尿菌有时为阴性;无效:上述情况均没有变化。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8统计学分析
  把代表治疗效果的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计算,计数资料用(%)表示,x2證明,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中(n=31),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3.55%。
  对比组中(n=31),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80.65%,x2=7.4053,P=0.0065,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淋的中医名称来源于《内经》,《金匮要略》对淋证患者病症做具体描述,称为:“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淋证病因有外感湿热,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侵入机体;饮食不节,多食辛热肥甘,或者是嗜酒太过,情志失调,肝气郁结;劳伤久病,肾和膀胱先天畸形等。
  湿热下注型淋证症状为尿中有时夹沙石,小便艰涩,尿时疼痛难忍或者突然中断,腹部绞痛,舌质红等,治疗时需要清利湿热、排石通淋,调节身体机制,增强免疫力,提高远期治疗效果。湿热下注型淋证在临床上表现为泌尿道感染,造成排便困难、尿急、尿频,女性在身体上与男性有根本区别,反复感染泌尿道主要是因为肾阳虚衰,因此,治疗原则为温肾助阳。中医上治疗湿热下注型淋证的代表药方为八正散,八正散里面富含多种中草药,其中瞿麦和萹蓄有利水通淋、清热凉血的作用。滑石、通草以及车前草均有清热解毒、利于通淋的功效,加上大黄、栀子通腑泻热,巩固治疗效果[2]。经过比较治疗组与对比组的治疗有效率,发现在常规抗感染治疗中加入八正散的作用明显。
  总之,八正散治疗湿热下注型淋证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兴智, 王铀, 张玲,等. 清淋合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性科学, 2019, 230(03):124-127.
  [2]王秀颖, 袁晓庆, 谢建军. 加味八正散治疗湿热下注型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的效果[J]. 医学信息, 2020, 505(02):171-172.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王河镇卫生院 四川广元 6283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高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同时该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准许。  1.2方法  两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选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的冠心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 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DD、LVESD均比对照组低,LVEF比对照组高(P0.05),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且获得伦理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药
期刊
摘要:目的:浅析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分组,按治疗先后分为对比组和试验组,每组患儿各40例,共有患儿80例。对比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则采用阿奇霉素结合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以后基本消痊愈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二甲双胍分别与胰岛素、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病例筛选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联合应用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治疗采用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分析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良好,且患者用药期间产生的不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氢氧化钙糊剂与根管治疗术联合用于牙髓炎的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科接诊牙髓炎病患10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氢氧化钙糊剂和根管治疗术,对照组行根管治疗。对比V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VAS评分,研究组治疗后(2.81±0.47)分,比对照組(4.12±0.69)分低,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8.0%,比对照组82.0%高,P0.05,具有可比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防治小儿热性惊厥过程中,小剂量水合氯醛与小剂量安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92 例患有小儿热性惊厥的患儿,通过随机的形式,将其划分成2组,一组为水合氯醛组,一组为安定组,每组人数相同,都为46例。在两组中,都采取常规的抗感染、退热以及氧疗措施。在水合氯醛组中,给予病人应用小剂量的水合氯醛,在安定组中,给予小剂量的安定。经过6个月左右时间的治疗,对2组的GDS评分、退热时间以及复发情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及对VEGF,IL-6,IL-17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电脑随机分组,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30例接受常规化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VEGF、IL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更年期妇女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对其保健作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中心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随机挑选84例更年期妇女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42例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更年期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在治疗期间存在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kupperman评分和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比组,Fugl-Meyer评分优于对比组(P<0.05)。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10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外科手术麻醉患者,分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5例,观察组进行0.3μg/(kg.min)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对照组行0.1μg/(kg.min)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小儿患者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记录不同时间点患儿心率和平均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胎膜早破引产中间苯三酚药物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胎膜早破引产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单一组(缩宫素治疗)和联合组(缩宫素+间苯三酚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产程进展、宫颈成熟度、阴道分娩率以及母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第一产程以及总产程均短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宫颈Bishop评分高于单一组(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