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先,分析了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面临新的形势:须采用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接着,通过案例比较研究了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得出了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作业成本法更切合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环境,更符合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现代化;比较研究;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185-02
随着先进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在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广泛应用企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间接费用在总成本费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基于生产工时和产品数量的间接费用分配方式已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成本信息,无法满足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同时,不少企业没有认清现代化进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成本核算和管理观念依旧落后,以致没有及时和有效地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本文结合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基于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一、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面临的新形势
(一)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难以满足企业现代化需要
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由大批量、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转变,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间接费用在生产费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总量为基础,采用单一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难以为企业提供精确的信息支持。
(二)先天成本优势正在丧失
我国的企业长期以来都依赖来自于廉价劳动力等方面的相对成本优势,但这一先天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企业应及早扭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加强成本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成本优势,进而促进企业的现代化。
(三)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加强成本管理
当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很多行业的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就显得日益重要。只有采用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企业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制造企业为例
(一)作业成本法简介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的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分配率来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认为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而作业又导致间接费用的发生,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指导思想,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采用直接追溯法计入产品成本,间接费用以作业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
与传统成本法以总量为基础,采用单一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不同,作业成本法根据成本产生的原因,采用多元化的成本动因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2]。本文以制造企业为例,分别运用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比较,分析得出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二)一个案例——以制造企业为例
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两种产品2011年12月份的相关成本资料见表1。A产品为小批量生产,技术含量较高;B产品为大批量生产,技术含量较低。该厂当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93 685元,与制造费用有关的作业有4个,相关资料见表2。
表1 A、B两种产品相关成本资料
表2 制造费用相关作业资料
表3 制造费用分配
(2)计算产品成本,见表4。
表4 传统成本法下A、B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核算
(1)根据表2,将制造费用归集到相应作业成本库中,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作业动因,计算单位产品作业成本,见表5。
表5 单位产品作业成本计算
(2)将制造费用按单位作业成本分摊到各产品,得到制造费用分配表,见表6。
表6 制造费用分配
(3)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见表7。
表7 作业成本法下A、B产品成本
通过计算可知,用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是不同的。作业成本法下的A产品单位成本是1 163元,比传统成本法下的216.10元增加了946.9元;作业成本法下的B产品单位成本是180.85元,比传统成本法下的192.4元减少了11.55元。显然,传统成本法低估了那些批量小、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成本,高估了那些批量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成本。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是因为作业成本法采用多元化分配标准,为不同的作业耗费选择相应的成本动因来向产品分配制造费用,真正体现了“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3]。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1.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计算成本
作业成本法将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成本库”,按照不同的“成本动因”分配制造费用,通过细化制造费用,提高了产品实际耗费和产品生产的相关性,使得产品成本的计算更加准确、合理。
2.能降低企业产品成本
可通过作业成本法的作业动因分析来评价各个作业的增值性,使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不是增值作业,从而减少不增值作业,降低产品成本。
3.可改进企业作业库的业绩评价
作业成本法通过作业的识别、计量和作业消耗资源费用的归集和确认,把各种成本费用归集到不同的作业库,使得各个作业库的责任得以分清,有利于企业考评各作业库的业绩,促进生产率的提高[4]。
4.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作业成本法把作业管理和责任成本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科学的成本控制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个作业库在努力取得自身经营成果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企业的价值,有利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正因为作业成本法具有传统成本法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它更符合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三、总结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它的产生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内外部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的,所以更切合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环境。本文从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面临的新形势和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的优势,论证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现代化过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作业成本法不仅适用于制造行业,也适用于其他所有行业。随着我国企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定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分析法及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2,(2).
[2] 周频.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J].理论与现代化,2005,(S1).
[3] 高媛,易江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12).
[4] 郭莲.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与传统成本法比较视角[J].财会研究,2011,(20).
[责任编辑 高惠琦]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现代化;比较研究;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185-02
随着先进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在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广泛应用企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间接费用在总成本费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基于生产工时和产品数量的间接费用分配方式已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成本信息,无法满足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同时,不少企业没有认清现代化进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成本核算和管理观念依旧落后,以致没有及时和有效地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本文结合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基于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一、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面临的新形势
(一)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难以满足企业现代化需要
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由大批量、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转变,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间接费用在生产费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总量为基础,采用单一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难以为企业提供精确的信息支持。
(二)先天成本优势正在丧失
我国的企业长期以来都依赖来自于廉价劳动力等方面的相对成本优势,但这一先天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企业应及早扭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加强成本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成本优势,进而促进企业的现代化。
(三)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加强成本管理
当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很多行业的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就显得日益重要。只有采用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企业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制造企业为例
(一)作业成本法简介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的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分配率来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认为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而作业又导致间接费用的发生,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指导思想,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采用直接追溯法计入产品成本,间接费用以作业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
与传统成本法以总量为基础,采用单一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不同,作业成本法根据成本产生的原因,采用多元化的成本动因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2]。本文以制造企业为例,分别运用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比较,分析得出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二)一个案例——以制造企业为例
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两种产品2011年12月份的相关成本资料见表1。A产品为小批量生产,技术含量较高;B产品为大批量生产,技术含量较低。该厂当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93 685元,与制造费用有关的作业有4个,相关资料见表2。
表1 A、B两种产品相关成本资料
表2 制造费用相关作业资料
表3 制造费用分配
(2)计算产品成本,见表4。
表4 传统成本法下A、B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核算
(1)根据表2,将制造费用归集到相应作业成本库中,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作业动因,计算单位产品作业成本,见表5。
表5 单位产品作业成本计算
(2)将制造费用按单位作业成本分摊到各产品,得到制造费用分配表,见表6。
表6 制造费用分配
(3)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见表7。
表7 作业成本法下A、B产品成本
通过计算可知,用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是不同的。作业成本法下的A产品单位成本是1 163元,比传统成本法下的216.10元增加了946.9元;作业成本法下的B产品单位成本是180.85元,比传统成本法下的192.4元减少了11.55元。显然,传统成本法低估了那些批量小、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成本,高估了那些批量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成本。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是因为作业成本法采用多元化分配标准,为不同的作业耗费选择相应的成本动因来向产品分配制造费用,真正体现了“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3]。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1.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计算成本
作业成本法将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成本库”,按照不同的“成本动因”分配制造费用,通过细化制造费用,提高了产品实际耗费和产品生产的相关性,使得产品成本的计算更加准确、合理。
2.能降低企业产品成本
可通过作业成本法的作业动因分析来评价各个作业的增值性,使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不是增值作业,从而减少不增值作业,降低产品成本。
3.可改进企业作业库的业绩评价
作业成本法通过作业的识别、计量和作业消耗资源费用的归集和确认,把各种成本费用归集到不同的作业库,使得各个作业库的责任得以分清,有利于企业考评各作业库的业绩,促进生产率的提高[4]。
4.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作业成本法把作业管理和责任成本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科学的成本控制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个作业库在努力取得自身经营成果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企业的价值,有利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正因为作业成本法具有传统成本法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它更符合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三、总结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它的产生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内外部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的,所以更切合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环境。本文从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面临的新形势和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的优势,论证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现代化过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作业成本法不仅适用于制造行业,也适用于其他所有行业。随着我国企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定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分析法及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2,(2).
[2] 周频.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J].理论与现代化,2005,(S1).
[3] 高媛,易江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12).
[4] 郭莲.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与传统成本法比较视角[J].财会研究,2011,(20).
[责任编辑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