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是”推出“应当”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西方哲学认为事实与价值是截然区分的,从“"是”中不能推出“应当”,海德格尔反对这种提法,他认为“是”与“应当”不是逻辑的衍推关系,而是相互浸润的关系,“是”本身就包含着“应当”。
  关键词:“是”;“应当”;海德格尔
  中图分类号:B51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5)06—0042—02
  脱开认识论来谈伦理学,是极其不妙的事情:因为认识是非不仅是理论上的意见,而且是坚定的实践上的信念,不仅属于理智问题,而且属于意志问题。维特根斯坦断言:“人会把他自身的全部邪恶看作是蒙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海德格尔不做伦理学;善意的人说,海德格尔的此在论就是一种道德理论。海氏本人认为自己的学说是基础存在论。正当的说法是:海德格尔希望把道德论推到更为根本的基础上来讨论。我在此希望借助海德格尔的思想来讨论一个棘手的伦理问题——能否从“是”推出“应当”,讨论的过程中会参照塞尔和维特根斯坦的论述。
  据说,事实[fact]与价值[Value]之间的区分是最古老的形而上学区分之一。在这一区分之下暗藏着这样一种理解:价值总以某种方式来源于人,并且不能在岩石、江河、树木之类的赤裸事实(bmte facts)组成的世界之中。因为一旦价值置身其中,就将不再是价值,而完全成为这世界的另一个部分了。通常认为休谟在其《人性论》的一个著名段落中已经提及了这一区分。摩尔认为这一区分根据的是在诸如“黄色的”之类的“自然”属性同像“善”这样的“非自然”属性之间的差别。摩尔的后继者们,做了一个形而上学反转,把这一形而上学区分解读为语言中关于衍推(entajlment即必然蕴含)关系的论题,从而使其降低为语言问题。它被分析为这样一个论题:不管任何系列的描述性陈述都不能够衍推出某一价值性陈述。塞尔早年的成名作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中的最后一节专门讲这个问题。塞尔评价说,这个反转挺具讽刺意味,因为语言中随处可见对该论题的反例;正是用以表达该论题的这些术语——衍推、意义、及有效性这些术语一预设了该论题的虚假。塞尔接着区分出语言中的一些价值词和描述词,告诉读者其实两组词之间的严格区分并不怎么有用;然后他很快地诉诸于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句的效力,借助社会的既定风俗习惯来论证自己的论点:从是当然能(必然地)推出应当。
  我以为塞尔走错了方向:他以承认摩尔门徒的反转为前提来同他们争论;我的意思是说他承认是与应当之间的关系是逻辑的衍推关系,一上来就落了下风。海德格尔与之根本不同。
  为了论证上的完满,这里还要赘述几句传统西方哲学和海氏在认识论上的一般看法。传统认识论以笛卡尔的和洛克的论述最为经典:这个世界像人一样截然划分为物执(肉体)和思执(灵魂)两部分;物执的属性是广延,思执的属性是思维;两种实体绝对的不同,思执没有广延,物执不能思维。善啦、美啦等价值之类的东西被认作纯粹是人类的观念,从而收归于主体。广延既成为物的本质规定,我们就可以用数学来测量一切占据空间的东西及空间本身反过来,能够用数学把握的也才是本质。就此,物在本质上是那些可测量性质的集合,而不是我们日常看到的那个样子;本来世界是有质的不同,现在只是量上的差别;本来我们说东西的软、硬,现在我们说物体对我们的触摸有抗力的大小也既受力物体的广延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海德格尔争辩说,原本不是这样;人是在活着,人源始地不是这世界冷静的观察者,而是生活的参与者;人类的认识也不是与生活之流相断裂的纯智性活动,人的生存、一举手一投足本就渗透着对世界的理解。海德格尔要提请西方人注意情对知的参与作用,因为哪怕“最纯的理论也不曾脱离一切情绪”。原始之知是有感之知,我们天生带着情绪来认识事物。然而科学所诟病的正是原始真理的这种情理不分。洛克把物简化分解为性质,再把性质集合为“对象”,然后告诉我们这是物的本质。可海氏强辩道:近代科学把存在者对象化后得到的知识从不造成我们的理解。物的显象本来是包含着美、丑这些个价值的,现在你把这一切层层剥除,告诉我那个赤裸裸的一堆数值才是本质;接下来我要问:你怎么知道这就是物的本质?你回答说:我是按照物的本来样子知道的。那我可就犯糊涂了,物本来不是这个样子啊,它明明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啊?“……什么是你绘画的对象呢:人的图画(例如)抑或图画所表现的那个人?”。
  ——可是你会看错,数值不会犯错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近代的哲学传统强烈地否定现象,理由就是现象的不稳定,一时这样、一时那样。这我承认,但争点就在于此,生活的经验从不整齐划一。生活总流动,经验自绵延;你把语言打磨光滑了,现实依旧粗躁。科学确实精确,错误是少了,但同时我也丧失了感觉,无法理解。谨慎的人愿意说:我们不知道动物眼中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儿,但可以肯定它们对世界的反应倒是无所谓对错;我们也不知道哪个物种的成像水平更好更有效,但人眼中的世界无疑更丰富:人既以语言为家,我们就在语言的层次上成像,也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所有的错误。一个无错无对的世界该有多无聊,只有你能做对了,我们才批评你做错了。江枫渔火、月落乌啼,君不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明明是名词的堆砌,偏弄出几分唏嘘感伤。我们要看,就要用我们“有色”的眼睛来看;我们看到了,是非对错美丑好恶同时就来了;却不是先看到了,再好整以暇地给出评价。“是”与“应当”根本不是什么逻辑的衍推关系,而是相互浸润、不可分离的:“应当”紧紧缠绕在“是”上,“是”本身就包含着“应当”。
  ——但你只是摆出了个观点和立场,从逻辑上我的观点还是无懈可击的。好,你要谈逻辑,我们就来谈逻辑。比如,张三借给李四十元钱。人们会说:在这种情况下,李四应当还钱给张三。可李四要是个好较真儿的人,就会问:“张三借给我钱,这我承认,但为什么我就应当还钱?从‘是’推不出‘应当’啊!”错了!如果你是个心智健全的人,你就不能这么问,实际上你也不会这么问,“借”的语法阻止你这么问(做哲学反思的时候倒可能发出此等奇谈怪论)。我们争论有没有“张三借给李四十元钱”这个事实,而不争论“李四应不应该把钱还给张三”;因为“借”这个词的语法保证了借贷者应当还借物给借出者,你不得不还。可李四还会反驳说:“你说的我理解,可‘是’与‘应当’之间还是有着一条鸿沟;应该‘还’是一回事,我‘还’不‘还’是另一回事。”——好,你说你懂得应当这个词的意义;可你说你理解了,我怎么知道你理解了?——我可以马上还钱啊!但我还是可以不还钱,我并不总要向你证明我理解了。——不错,你是可以不还钱;但这正是道德的力量所在:只有你能够自由选择,我们才谴责、惩罚你的不道德。现在我要问:你是怎么学会应当这个词的?你对着一块标着“向左走”的指示牌会做何反应?答案是:你什么也不用想,你只照着就做好了。“命令有时不被服从。但若命令从不被服从,那会是什么样子?‘命令’这个概念就会无的放矢”。同理,承诺有时不被履行,劝诫有时不被接受,但若一直如此,我们的语言里根本就不会出现这些语词!从是到应当的推出“……是个推断;但不是逻辑推断。推断是向断言的过渡;因此也是向与断言相应的行为的过渡。我不仅在话语上‘获取结论’,而且也在行动上‘获取结论,”。说话可以违反逻辑,做事无法违反逻辑!
  尽管道德律令多以“应当”的句式出现,可“应当”的句式并不都是道德律令;比如:牛肉很有营养,你应当多吃牛肉。那么此时说从前一句可以推出后一句来总不那么有道理了吧,我就是不爱吃牛肉而已啊(或者我干脆是个素食主义者)。话说到这儿,我能做的只是沉默。“应当”有时没有多大强制力,吃牛肉不是你的义务。塞尔的例子举得好:我说我晚上要去参加晚会,可我临时就是不想去了;有人会说,你做过承诺,你有去的义务,你应当去,可人们会因此批评我吗?不!可如果我的到场对晚会至关重要,我就会被众人谴责;很清楚,这里无关承诺和应当。远征的士兵临行之际向心上人发誓:我保证会活着回来;现实往往事与愿违。你会谴责那死去的士兵没有遵守诺言吗?与其说这是承诺,不如说是美好的愿望。问题的复杂性正在于此:情况千差万别,反常层出不穷,都需要我们解释。否则,还要我们这些弄哲学的人干吗?
  最后强调一遍:“是”与“应当”根本不是什么逻辑的衍推关系,而是相互浸润、不可分离的:“应当”紧紧缠绕在“是”上,“是”本身就包含着“应当”。
   编辑/华超
其他文献
建设村始建于1926年。1946年土改时,取名为建设,下辖三个自然屯。文革期间,建设经济发展比较落后。1976年,宋加明任党支部书记后,各项工作开始起步,1979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机械化后三年同前三年相比,粮食单产出120斤增加到433斤,增收2.61倍;总收入由110万元增加到336万元,增长2.1倍;公共积累由10.37万元增加到123.24万元,增长了近11倍;人均分配由99元增加3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20余年来,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是要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关键词:家族式民营企业;管理者素质;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5)05—0093—02
期刊
摘 要:作为人民银行国库监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的退库业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目前,退库法规不健全,国库部门没有可操作的监督法规;退库文件政出多门,国库部门对监管依据很难掌握;退库监管不到位,国库部门监管处于被动地位;退库制度不规范,基层国库人员不足。要进一步完善国库资金监管法规,规范退库制度;加强国库、财税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信息共享;加强退库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加强国库内控管理,明确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对鹤的记载,研究很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鹤文化。在丈人笔下,鹤既是抒发情感的载体,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象征。  关键词:中国历史;鹤;鹤文化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4)06—0023—02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不断构建社女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和谐进步和A的全面发展;要着力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问题,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小政府,大社会”,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坚持以
期刊
着眼科学发展观加强审计执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9.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2234(2005)04—0163—01  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是自身的根本任务,着眼科学发展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审计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审计机关如何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人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不断提高审计监督质量和执法能力是 是
期刊
摘 要: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创新应当走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相结合的路子。首先应尽快改变农地产权虚置和残缺的现状,还农户对土地的完整产权,在此基础上,应走国家扶植企业、企业扶植农户的新路子,使广大农户能够扬长避短,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和最恰当的定位进入市场,并能有效地承担市场主体的角色,从而使我国既有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科学系统有序地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  关键词:农村经济组织
期刊
摘 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A”字新体系,以“富”字为突破口,以推进民主化建设为中心,以推进文化建设为主体,协调运作,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落到了实处,并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三条主干线全方位抓的新格局;促进了村班子建设;陶冶了村民的道德情操;有效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意识;化解了农村各种矛盾。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构建“A”宇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D422.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
期刊
摘 要:位于今嫩江西岸,东南与齐齐哈尔市中心直距二十华里的哈拉村古城址,始建于金代。今天齐齐哈尔市的发展,即是哈拉城的历史延续。经过考证,哈拉城址为《金史》所载的庞葛城,庞葛城始建之年也是齐齐哈尔建城之年。据《金史》记载,乌古迪烈部迁至庞葛城为公元U25年。依此计算,2004年,是齐齐哈尔市建城879周年。  关键词:哈拉城址;庞葛城;齐齐哈尔;建城始源    中图分类号:K7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 要:何为良知,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统的良知观是以王阳明的良知说为代表。他认为人的良知是生而有之的,但又认为良知的实现状态与人后天的修炼是密不可分的。到了现代,西方的海德格尔对良知又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良知是人本真生存的见证,其在本质上呼唤人性的回归。  关键词:良知说;王阳明;海德格尔  中图分类号:B516.54,B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5)06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