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eeq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作为电子材料专业的基础和入门课程,对于学生夯实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展开深层次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电子材料与器件知识有着重要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将新形势下电子科技学科教学改革的特点和教学经验相结合,通过对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更加完善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器件;教学方法
  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是电子科学技术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是极为重要的。而提高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的质量,使课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是高校教师探索的重中之重。笔者承担着我校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1.电子材料与器件简介
  处于电子科学技术产业链前端的电子材料和元器件是众多核心基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网络、通讯、数字音频等系统和相关产品发展的基础。电子材料与器件是指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和器件,包括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介电材料与器件、压电与铁电材料、导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和磁性材料、电磁波屏蔽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与器件。电子材料与器件是现代电子产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又是科技领域中技术导向型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电子技术、固体物理学和工艺基础等多学科知识。根据材料的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电子材料,电子陶瓷,高分子电子、玻璃电介质、气体绝缘介质材料,电感器、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电子五金件、电工陶瓷材料、屏蔽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电子精细化工材料、电子轻建纺材料、电子锡焊料材料、PCB制作材料、其它电子材料。
  2.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模式
  2.1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形式
  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既包含电子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还包含丰富的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理论知识,并且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增强实践意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因此,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课程教学应采取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师安排合理的实验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技能的教学目标。
  2.2电子材料与器件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采用教材《电子材料与器件原理》。在电子材料与器件教学的课时安排上,该课程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总课时应不少于80学时,理论课学时设计应在64学时左右,实验课学时应在16学时左右,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某一章节的课时安排。
  2.3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材选择
  在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教材选择方面,由于电子材料与器件是电子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内容,目前我国关于电子科学技术的参考书籍很多,其中也不乏经典教材,但考虑到本科生对于该课程接触时间段、基础知识薄弱等特点,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可以自行编写课件和讲义,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除此之外,由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加拿大电子材料与器件首席科学家萨法·卡萨普编写的《电子材料与器件原理(第3版)》也是业界公认的电子材料与器件教学的参考书籍。
  3.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理论教学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理论教学更侧重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对传统的电子科学技术教学中重视原理、定律和规律的模式进行调整,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体系,以笔者讲授电子材料与器件理论课程(共80学时)为例,该理论课程共被划分为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固体中的电导和热导、量子物理基础、现代固体理论等四个章节,这四个章节阐述了电子材料与器件涉及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固体中的电导和热导、量子物理基础和现代固体理论,以及对各种功能材料与器件的原理与性能的讨论。另外,在讲授每章内容时,任课教师应注意弱化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知识。
  4.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实验教学
  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实验教学要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并重点介绍理论课上讲过的电子材料与器件,实验课程学时不能偏少,开设实在要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使学生能够充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要求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实验结束后,学生要写实验报告,使实验切实产生作用,而不是走马观花。在实验课程的设定方面,要尽量避免与其其它验课程的重复,还要确保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充分利用实验资源。
  5.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的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学生评价标准应区别于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教师要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理论知识掌握、实践能力等纳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促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对电子材料与器件规律、定义等知识的僵化掌握,而是将学习重点偏向于实践和应用。这种评价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在理论中深化实践知识,全面提高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
  电子材料与器件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研究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它既是电子科学技术体系专业知识中的重要环节,更为电子科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基础和就业竞争力。本文通过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与电子材料与元器件课程内容的分析,探讨了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在电子科学专业领域的重要性,笔者还结合自身多年电子科学专业的教学经验,对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教学的教学形式、课时安排、教材选择进行了新的探索,对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提出了新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萨法·卡萨普.《电子材料与器件原理(第3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2]安毓英,刘继芳,李庆辉.光电子技术[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侯宏录,陈海滨,刘缠牢等.电子材料与器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法、偏离一份额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部分福建省各市的经济增长进行计算,得出沿海、内地两大地带及各地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并据此为依据,对
采用文献计量法对2009-2015年发表在国内期刊关于适应性记忆的论文进行分析。从生存加工和繁衍加工两大领域探讨记忆的适应性功能研究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意见,以
从创新观念、创新工作平台、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服务等6个方面,探讨了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指出只有强化管理,不断创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
世界上现存3种公司资本制度,即法定资本制、折衷资本制、授权资本制,不同国家及其不同时期常常采取不一样的公司资本制度。本文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公司资本制度与社会制度的
论述了高喷灌浆在郭家寨水库高喷防渗墙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高喷灌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查,并对高喷防渗墙施工中特殊情况的处理进
阐述了混凝土性能对PCCP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摘 要】 普通高中物理必修课程要紧紧抓住“力与运动”、“功和能”这些核心内容,专注于力、运动的分析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删去繁杂的矢量运算,促进学生培养用力的规律、能量的观点去科学分析力学、电学等现象的思维习惯。调动一线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特色、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使课程“接地气”。  【关键词】物理必修;课程内容;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年后,教育部
【摘 要】数学教学语言不但应是准确、简炼和合乎逻辑的,而且还应是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趣味性  数学理论的科学性和抽象性,决定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简炼性。同时也往往使得我们的课堂语言显得枯燥干巴、平淡乏味,给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来各种疑惑和困难。所以我们认为数学教学语言不但应是准确、简炼和合乎逻辑的,而且还应是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
采用最近邻点距离法,对福建省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对3种景观资源的号源现状及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福建省总体景观资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