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孔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出自《论语·微子》)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是能够赶上,要努力争取。以此诠释中国少儿科普摆脱当下处境所遵行的原则最为恰当不过的。目前,我国图书市场上少儿科普图书虽种类多样,且不乏受到广大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喜爱的力作。但也应该看到,少儿科普图书名目繁多的背后,大多数图书似乎还不能满足小读者的要求,相当一部分书籍质量并不乐观,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一方面少儿科普出版者每年都花力气推出大量少儿科普图书,但除少数作品畅销之外,多数书籍或滞销堆积,或挥泪甩卖;另一方面,迫切渴求科学知识的小读者在眼花缭乱的科普图书中无法找到他们的心仪之作,家长面对一套套价格不菲的少儿科普图书也只能慨叹囊中羞涩。
  如果说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和读者需求的矛盾仅限于此,问题似乎还相对简单,但许多国外同类书籍也纷纷抢滩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市场,这就使原本激烈的竞争更加白热化。这些情形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国内少儿科普出版者(本沙龙请海飞、张克文作为嘉宾代表)的深思:总结中国少儿科普发展道路上的成败得失,思考其当下存在着哪些问题;中国小读者对于科普图书的阅读兴趣究竟怎样,他们到底喜欢什么形式的科普图书;中国少儿科普出版者应如何处理和调试与少儿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数字化语境下的少儿科普应如何发展;“洋”科普在中国少年儿童的心目中究竟占据着何种地位以及在其引進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中国少儿科普作家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张克文: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百废待兴。出版业也是方兴未艾,广大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让图书市场供不应求。2000年后,出版市场逐步进入买方市场,出版也越来越细化,科普虽不如儿童文学那般一枝独秀,但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据近三年开卷数据发现,少儿科普市场份额一直稳居少儿整体市场三、四位。其年增长率与少儿大类持平,2009年增长率达12.89%,增速比同期少儿类高2.41%。
  当然,少儿科普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整体上来说,少儿科普出版还跟不上时代的需求,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跟不上少年儿童对科学的认知与呼唤,还存在需求脱节现象;二、市场上缺乏富有号召力、品牌响的本土化成熟作者;三、少儿科普出版市场面临着“洋派”作品、作家一统天下,而本土作家似乎成了陪衬的尴尬局面;四、社会对少儿科普阅读氛围的营造不够,还存在着国家对推动科普阅读的政策力度及推动科普阅读的民间团体数量偏少等问题。
  海飞:如张克文社长所言,我国当今的科普出版显而易见地存在着问题和不足。这就是科普原创乏力。纵观我国新世纪以来的科普读物,陈旧得多、重复的多、拼凑的多、肤浅的多、乏味的多、罗列知识点的多,缺乏创新、缺乏突破、缺乏专著、缺乏权威、缺乏经典、缺乏精品、缺乏传世之作。但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少儿出版的老出版人、作为中国版协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主任,我对中国的少儿科普出版,持乐观的态度,持积极的态度。
  主持人:不光您,我想大多数科普工作者对中国少儿科普出版的未来都是乐观的。作为局内人,您的乐观态度一定是理性且有根据的,能否详细谈谈您这方面的见解。
  海飞:我有四点根据。一是政策好。我国是一个高度重视科普出版、科普读物的国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推行的“四化建设”“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国”“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少儿科普出版的发展和少儿科普读物的普及。
  二是人努力。我国曾经出现过三次少儿科普出版热,有少儿科普出版的底蕴。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百废待兴的热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使出版界高度关注少儿科普读物这一新门类的出版。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郭沫若作序,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著名科学家撰写的《科学家谈21世纪》、大型问答式科普知识丛书《十万个为什么》等,是第一次出版热的代表作。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热潮和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带来的“科学的春天”,使出版界再一次聚焦少儿科普出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230多位著名专家、教授、作家、教师撰稿,50多位编辑参与,历时10年的《少年百科丛书》(120册)成为第二次出版热的代表作。第三次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世纪之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兴国”极大地推动了少儿科普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大百科出版社的《儿童百科全书》等,是第三次出版热的代表作。
  三是引进热。我国全方位、全品种、无障碍、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少儿科普读物,是名副其实的少儿科普引进出版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优秀少儿科普读物,被大量引进我国。如DK公司的少儿科普图书版权,几乎处于“被争抢”的“断供”状态,不管“白猫黑猫”,全部“落户”我国,有的甚至中英文同步出版。
  四是市场大。少儿科普读物一直是我国童书市场“前三甲”图书品种。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儿童文学图书、低幼图书、少儿科普图书分别以40%、18%、17%名列我国童书市场的前三名。
  主持人:刚才两位嘉宾都谈到“洋”科普,且对其态度也存在着不同。目前国内少儿科普畅销榜单上,多数被国外的翻译科普图书所占据。对此,怎样看待“洋”科普受热捧?在“洋”科普围攻下本土原创少儿科普应如何突围?与此同时,“洋”科普在引进国内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实现本土化。
  海飞:“洋”科普在一个阶段内受热捧,占据畅销榜,我想,这是正常的,也是情理之中的。在整个少儿出版中,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欧美的整体出版水平高于我们,并且差距还较大。儿童文学图书是这样,动漫图书是这样,图画书是这样,科普图书同样也是这样,这是不争的事实。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信,要有目标,要持之以恒地、锲而不舍地边引进、边学习、边原创、边提高、边竞争。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成功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如21世纪出版社,从引进国外的《彩乌鸦》儿童文学系列,到原创本土的《彩乌鸦》儿童文学系列,再到输出自己的《彩乌鸦》儿童文学系列,一步一个脚印,成果显著。过去我们曾经非常地羡慕欧美有畅销童书,现在我们自己也有了!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等,都是本土儿童文学突围的胜利。儿童文学图书能做到,儿童科普图书也一定能做到。   张克文:“洋”科普受追捧,根本原因在于很好地把握住了中小学生阅读偏好。从开卷数据来看,连续三年位居科普榜单第一的图书都是青少年版的《昆虫记》,截至2011年底,其监控销量已突破10万册。从近三年,开卷少儿科普畅销榜前30位来看,再没有一本类似于几十年前条目式的《十万个为什么》,这说明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而我们要做就是深入研究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作者、出版者能联合起来,相互促进,打破原有的少儿科普思维模式,在内容创作上要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认真写作,在形式上要进行创新才能突出重围,有所收获。
  关于“洋”科普的本土化改造问题,应该说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而言,主要注意:一是选题要有时代性,要考虑国人的阅读品位与习惯;二是翻译要适合国人的阅读口味;三是内容适度改造,增加与中国相关的知识板块;四是本土化的推广、互动。
  主持人:有了两位嘉宾说的这些,少儿科普一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不过正如两位所言,少儿科普读物的不景气固然有出版本身的原因,这是目前我们分析得最多、看得最透的一方面。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考角度,从少儿科普读物的读者受众的需求来探讨一下其不景气的原因。少儿科普读物有其特定的读者对象,即少年儿童,在我国恰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的学生。那么,他们对少儿科普读物的需求怎样呢?面对其需求,于出版者而言,应怎样处理和调适?
  张克文:就小学中高年级到中学生这个阅读群体来说,这一发展阶段的学生是最需要科学知识的。这一阶段是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精神的关键期、黄金期,而通过科普阅读强化这方面的素养无疑是最为必须和有效的途径。所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是他们本身,更包括学长和学校都希望他们能学习科普知识、掌握科普知识,应该说他们对科普有着刚性般的需求。
  我们应该:一是出版一大批适合他们需求的精品之作;二是出版一批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等符合这一年龄段读者群认知特点、阅读习惯的好书;三是联合老师、科普作家、民间科普推广人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开展少儿科普阅读推广活动,从小使他们养成看科普、爱科普的良好习惯。我社近年持续开展的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就很成功,既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学校、家长的高度赞扬。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主动找到我们要求我们请这方面的专家去学校开展科普讲座活动。
  海飞:阅读,对成年人而言,是一种自由的、体现自我喜好、自我追求的文化活动。阅读,对于未成年人亦即少年儿童来说,是一种需要引导的、追求成长的文化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今少年儿童的需求和追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我们儿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一种“共识”,长大当科学家、当工程师、当老师,是一种相对普遍的理想。而现在,歌星、影星、体育明星,则是许多孩子的梦想。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肆无忌惮地、潜移默化地、令人可怕地影响着年轻一代。毫无疑问,少儿科普读物的繁荣发展,要坚定不移的和这种社会世俗作斗争,要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读者为振兴中华、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阅读。
  主持人:用什么样的少儿科普读物去影响、引导、教育年轻一代, 这是我们少儿科普读物出版者长期以来不断思考和探求的问题。怎样界定一本好的少儿科普读物,或者说,一本好的少儿科普图书具有哪些特质和水准?
  张克文:应该说,随着人们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很少简单地需要“地球是什么形状”的这种读物。转而向内容更加丰富、能满足其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科普读物。所以,界定是否是一本好的少儿科普图书,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特质:一、求是:科普读物虽然与其他读物一样,具有文学特点。但其首要还在于其科学属性。而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因此能准确地反映所讲述的对象是科普读物是否合格的最基本标准。而这个准确既需要作者本身对所写之物的精准理解,也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具有“较真”的本事;二、专业:少儿科普就要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要开发出适合这一年龄特征,具有针对性的科普读物;三、趣味:科普读物尤其是少儿科普不仅是要把深奥的科学知识白话化、通俗化,更要能通过图片、语言,甚至声音、图像让其“活”起来,要能吸引在图像、声音刺激下长大的一代孩子们的眼球。四、时代:科普读物不能永远停留在解释什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层次,他要能与时俱进,能反映出时代的进步,引领读者感知现在,探索未来;五、理念:一本好的科普读物既要有科学知识,又能超越科学知识,能够激发读者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精神,使其成为对孩子一生成长有好处的科普精品。
  海飞:科普出版,是少儿出版中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出版门类。科普出版,首先姓“科”。科普出版要把高深的科学理论、高深的科学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少年儿童读者,需要有科学家的才能,有相应的知识水准。科普出版,其次姓“普”。科普出版要把高深的科学理论、高深的科学知识变成广大少年儿童读者引人入胜、喜闻乐见的大众读物,需要有文学家的才能,有吸引读者眼球的功力。优秀的少儿科普图书,应该是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最佳结合;优秀的少儿科普作家,应该是文理相通、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的“作家加教授、作家加专家、爱心加童心”的特殊人才。
  主持人:科普出版处在两难境地,一是对科普出版的投入和扶持的措施不多;二是作者队伍实力不强,科普创作队伍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大家常有这样的误解:少儿科普是随随便便写给小孩子的,可恰恰是写给小孩子的,就更要知识精准、内容精彩、逻辑精细。少儿时代获得的知识和观念一旦偏误,对其将来是有很大影响的。少儿科普出版者既要有深厚的科技知识功底, 还要有“板凳甘做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认真和执著,这也难住了一批人。请谈谈在少儿科普作者队伍培养上的看法。
  张克文:对出版領域而言,作者是第一生产力。拥有一流作者的出版社,必将有一流的生产力。国外很多出版社承担着作者的经纪人角色,对作者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培养和规划、推动他们的写作。   在培养少儿科普作者方面,我社的经验是结合优势资源,把每个阶段的事情分配到最擅长做这件事的人或组织机构那里。我们通过由刘嘉麒院士主编的《今日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版,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作者。这批年青的少儿科普作者可能在学术造诣上达不到专家、院士的水平,但他们却能用最贴近小读者的语言和形式将科学知识表述出来。再加上由专家、院士对内容严格把关,使该书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列入《中国当代科普精品书目》。也正因为如此,仅《今日十万个为什么·在火星上踩个脚印》这一本就畅销15万册,码洋200多万。其次,是联手专业团队。培养作者可以联合专业的学术机构,年轻朝气、有思想的专业科普网站等。通过与这些一心致力于科普研究与推广的专业人士、专业机构联手,实现内容到读者的无缝对接,为科普推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加广阔的平台。
  海飞:少儿科普作者、作家队伍的建设,相对而言,有两条路较为可行。一是激发专家、教授的爱心、童心,诚邀专家、教授加入到少儿科普作家队伍中来。科学家一般都具有大智、大爱,如钱学森先生就曾说过,希望每个科学家在完成一篇科学论文的同时,为孩子写一篇科普作品。二是激发作家的好奇心、趣味性,诚邀作家加入到科普作家队伍中来。有的作家,文理兼修,才智出众,完全可以成为“两栖”作家。如叶永烈、杨红樱等。
  主持人: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出版为传统少儿科普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挥数字出版的优势,寻求少儿科普出版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请谈谈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少儿科普出版新探索。
  张克文:多媒体产品的互动探索特性,是特别适合少儿科普出版物的,特别是在iPad等直接触碰操作的终端出现后?,国外少儿科普类、教材类产品的电子版销售有了很大提高。结合国内情况,有两点工作可以尝试:
  一、尝试加工制作引进版少儿科普读物数字产品。大家都知道,引进国外数字版权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一个是国外对国内版权保护环境有顾虑,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对数字版权的开发利用还很有限。制作引进版少儿科普读物数字产品可以进一步提升原有产品的价值,提高利润率。
  二、结合科技手段,尝试打造国内少儿科普精品。与国内由作家独立写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情况不同,国外推动科普图书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是一些专业出版机构,即以专业化出版机制催生科普精品——由熟悉科普的专业编辑、美编共同策划,通过与技术公司合作,运用先进计算机软件和庞大的科普数据系统支撑制作。
  海飞:数字出版的实践已经告诉我们,科技出版数字化先行于大众出版,百科全书数字化出版先行于大众出版,并且已经有了成功的、系统的商业模式。少年儿童天生喜动好玩、天生喜爱多姿多彩的数字出版。毫无疑问,少儿科普出版的数字化发展空间巨大。以我之见,少儿数字科普出版,可以从少儿百科全书、少儿百科图鉴做起。
  主持人: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同时知识又对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起到前所未有的促进,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以其前瞻性、实用性更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个大环境下,二位嘉宾认为少儿科普的发展趋势如何?
  张克文:第一,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更要看好少儿科普出版,坚信少儿科普出版蛋糕将越来越大。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到,“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 。如此高规格地出台文件,对公民的科学素养做出详细说明,可见中央对科学普及问题的重视。这是少儿科普出版必将实现大发展的政策保障;第二,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少儿科普出版也将越来越细化,出版手段也将日趋多样化,少儿科普出版将进入纸质、数字出版共存共生的时代;第三,随着人们对少儿科普阅读的需求增加及出版社对科普作者的培养不断加大,少儿科普市场将会诞生一至两个明星般的大家;第四,本土作者、本土作品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机遇,现有“洋”科普一统天下的局面将會被打破。
  海飞: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的“第一推动力”。少年儿童是人类的未来,让少年儿童从小初知通晓一些科学知识,从小做一个健康聪明的儿童,既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诉求,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崇高的愿望。少儿科普出版的繁荣发展,是个关乎未来的大事,前景广阔。正是基于这一具有普世性的认识,中国出版协会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把2011年定为中国的少儿科普出版发展年,把2012年定为中国的少儿数字出版发展年,以期推动中国的少儿科普出版、少儿数字出版、乃至整个少儿出版的大繁荣大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国少儿出版进入“黄金时代”,已经有10多年的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已经是我国出版界公认的行业“领涨”力量。虽然,我国少儿出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只要努力创新,科学发展,中国少儿出版的“黄金时代”,一定会“成色”更高,“时空”更久远。
  主持人:科普工作,特别是少儿科普工作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心。少儿科普书籍中的精品相对还比较少,有的精品还不够“精”,少儿科普图书尚没有完全满足小读者的需求,图书的出版和消费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错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因此,少儿科普出版者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我国少儿科普书籍的质量,建立和完善销售渠道,加大少儿科普图书普及力度,出版具有科学性、严肃性、指导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少儿科普读物,提高科普读物在小读者心目中的地位,真正解决好少儿科普出版和读者需求的对接。
  最后感谢中国版协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海飞主任、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张克文社长百忙之中接受本刊采访。
  海飞 ,第五届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版协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主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
  张克文,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资深少儿出版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奖获得者,其编辑、策划的图书多次获奖。
其他文献
2012年这个春天,注定不平静。一种特殊题材的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少儿图书市场,它有一个孩子们熟悉的名字,叫《植物大战僵尸》。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出版的《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于2012年年初上市,8个多月的时间发行量已突破500万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出版界的一片热议。作为一名少儿图书编辑,探究少儿图书出版产业的新特点、新趋势,始于探讨《植物大战僵尸》
期刊
越早认识到社会发展、媒体介质的多样化对儿童心理和性格的影响,就越能理解为什么儿童图书市场越来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  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经济学理论,影响某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种:商品自身的价格,收入水平,其他可替代商品,个人消费结构,可支配的时间,消费偏好、预期及对知识的重视程度等。因此,要了解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首先要了解这些因素对市场的
期刊
父亲曾说:“打仗不是演戏,不是知识分子游行喊口号,死神大手一抹,成千上万的生命灰飞烟灭,何来雄壮可言……”“但愿战争永远不要再發生了。”  《父亲的一九四二》  邓贤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定价:36.00元  在历史类的图书选题中,抗战题材一直是保持了较高热度的。早期,抗战题材大多集中在游击战场、敌后战场,后来,慢慢拓展到正面战场,谍报战场,体裁形式也是从小说到纪实文学再到“
期刊
嘉宾介绍:  高洪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白 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  葛 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蓝皮鼠与大脸猫”之父  金 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  刘丙钧: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樊发稼: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  萧 袤: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孙云晓:中国教育改革风云人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汤 锐: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束沛德: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期刊
2012年10月5日,恰逢“文坛祖母”冰心的112周年诞辰。这位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拓者,备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文坛世纪老人,用毕生的爱点亮了中国儿童的心灵。冰心老人的《寄小读者》一文,曾经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五十年,滋润了几代人的成长,受到几亿人的喜爱。虽然冰心老人已经离开我们13年,但是在冰心老人90岁生日时创立的“冰心奖”,却一直伴随着中国儿童文学的成长。在过去的23年里,“冰心奖”从来没有停止过
期刊
二十六个人,十五年,五十六封信,十五张汇款单,七万元欠款,在这个数字喧嚣的年代,这些微不足道的数字平地崛起、掷地有声。  十五年前,一位父亲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背上了七万多元的债;十五年前,儿子的一群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十五年收到了十五张汇款单、五十六封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演绎了一段延续了十五年的真情;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不仅激励着两位老人勇敢地活了下
期刊
我国的海外书刊战略已经从文化贸易逐渐向文化投资转移,战略重心的转移意味着文化发展建设进入注重“走进去”的新阶段,但是战略的转向最终也要以基础建设和服务细节为依托。  近年来,国家对于“走出去”的重视有目共睹,而企业“走出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我国出版物出口接近4000万美元的时候,我们却在“走出去”的乐章中发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  内涵  内容无疑是一个优秀出版物内涵与气质的展现,好的出版物应
期刊
儿童读者从《弥天大谎》打开的这扇窗户里窥见的成人世界是真实可感的……这也许就是儿童读者阅读《弥天大谎》的意义所在。  《弥天大谎》  左泓 著  中國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5月版  定价:18.00元  有人说,生活本身要比小说复杂得多。左泓导演手记系列中的《弥天大谎》当属此类。  为了一圆自己的导演梦,左泓和李峰硬着头皮编制了一个弥天大谎,说自己曾经编导过电视剧,得过飞天奖。两个人这一信口
期刊
毋庸赘言,有兴趣者,请自动购票,乘“云蓬号”绿皮火车,余票有限,过站不候。  周云蓬绝对是个好玩的人,这是他上一本书《春天责备》带给我的印象。从《中国孩子》开始,我就关注这位盲人民谣歌手了。特别说明身份,并非要刻意一种励志版的表述。因为失明,我想他体会了更多的辛酸与尘世的喧嚣,他是靠耳朵和声音,还有心灵,从每一个春天出发,乘坐每一趟最为廉价的绿皮火车,奔向梦中的地方,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巡回演出,与
期刊
[摘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新华书店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发挥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以“文化领先”来引导各项工作。同时要以文化推进和发展为根本,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充实经营方略,强化各项机制和制度,维护书店品牌,扎实推进新华书店的整体发展,提升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新华书店 文化发展 经营方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文化兴国的战略部署,其精神已经深入人心,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