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动物界的“哨兵”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a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南飞避寒,夜里在一个小岛上歇脚。飞了一整天,又累又饿,个个困得要死,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就找个干燥的地方互相挤着,把头埋进翅膀里睡了起来。经验与本能告诉它们,这里看似平静,万籁俱寂,实则危险四伏,觊觎它们的有狐狸、野狼、黄鼠狼、狗獾等,当然还有最危险最狡猾的猎人。所以,每到一地,都有哨兵執勤,一旦发现情况就及时报警。
   有经验的猎人来了,趁着夜色掩护,慢慢靠近雁群。他们故意闹出点动静,警觉的哨兵马上发出尖锐的叫声,群雁立刻腾空而起,盘旋了一阵子,见没啥危险,一场虚惊,四周除了无边无际的黑暗,似乎再没有其他什么了,就又落地继续睡觉。
   猎人又往前爬几步,再闹出点动静,哨兵又及时发出警报,群雁又飞上天空,还是没看到异常情况。落地后,大家十分气恼,纷纷去啄那只放哨的大雁。泄愤完毕后,叽叽咕咕一阵子,又各自睡去。
   猎人就这样又反复折腾了几次,大雁们飞起又落下,不胜其烦,竞相责怪放哨大雁是谎报军情,把气全撒在它身上,被啄痛的放哨大雁再也不敢随便叫了。猎人就大胆地一步步逼近雁群,最后,突然一张大网撒下,群雁全部落网,一阵惨叫后,面面相觑,只好自认倒霉。
   这个执勤的大雁就是雁群的“哨兵”。其他动物也都各有自己的“哨兵”。
   东非草原的猴群们下树觅食时,也很危险。狮子、豹子、鬣狗、野狼都是它们的天敌,一个个正饿得饥肠辘辘,四处游荡,猴子们一不小心就成了这些杀手的猎物。因而,每次集体出动时,总有一只猴子站在高高的树上四处瞭望,一发现危险就立刻发出刺耳的尖叫,通知众猴赶紧逃到树上。
   还有娇小卖萌的狐獴,觅食和活动时也都有哨兵站岗。狐獴本是四肢着地奔跑的小型哺乳动物,但狐獴哨兵却总是保持着笔直的站姿,因为站得高看得远,更容易发现敌情,发现危险。狐獴最大的天敌来自天空中猛禽,一看见老鹰袭来,哨兵就马上发出尖叫,众多狐獴立即躲进洞穴。
   动物里的“哨兵”现象,是千百万年进化的结果,也是保护种群的本能表现,若没有“哨兵”,动物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灭顶之灾。动物“哨兵”有指派的,也有自愿的,有刻意的,也有随机的。“哨兵”没有报酬、奖励,甚至连声叫好都没有,只有劳累与风险,堪称无私奉献。所以,动物里的“哨兵”地位很高,很受尊重,往往由富有经验的动物担当。
   而且,动物里的“哨兵”,权力很大,一言九鼎,不需向谁汇报,不需逐级请示,也不必考虑后果,只要见到危险就及时报警,大喊大叫。即便报错了,把狮子报成豹子,把两只金雕报成三只老鹰,也没人责怪,像大雁群里惩戒“哨兵”的事,一般都不会发生——那是狡猾猎人介入的结果。
   当然,“哨兵”不是火眼金睛,不是千里眼顺风耳,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如果因此而一棒子打死,那就没人敢当“哨兵”,最后吃亏的还是大家。绝大多数动物都无师自通地明白这一道理,充分体谅和支持“哨兵”的工作,无论如何不会干出像《红楼梦》里给“哨兵”焦大塞一嘴马粪的事,比有些人还要聪明和务实。
   大千世界,物竞天择,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群里,发出警报的“哨兵”都不可或缺,至关重要,其作用无可替代,存在意义非同小可。倘若我们不想当那被一网打尽的群雁,就请善待“哨兵”,这不仅是宽容敦厚的待人之术,更是机敏睿智的自保之道。
其他文献
早先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内某老字号一家加盟店,对顾客差评摆出“老虎屁股摸不得”架势,引发舆论场罕见舆情,被指“倚老卖老”“傲慢无理”,致使口碑扫地自砸招牌。   都说人有“四种年龄”,其实,老字号也有“四种年龄”。   尽管对人的“四种年龄”说法不一,倾向一致的说法是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对老字号而言,设若把创立存续期看成是老字号实际年龄,那么,品质保质期、策略领先期、口碑认同期
期刊
农历2021年辛丑牛年到了,“执牛耳”“孺子牛”“气冲牛斗”“如牛负重”“初生牛犊不怕虎”“好牛不吃回头草”,牛的光辉形象再一次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是,鼠、猪、鹅、鹦鹉等都表示不服气,认为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要与牛比试比试。  一、鼠与牛比财产   江南的田野,农民在春耕生产。牛负着轭,犁田、耕田、耙田,辛勤耕作了一整天,挥着汗水回到圈中休息,嚼着干枯的稻草。   旁边一只硕鼠神气十足地说:“
期刊
《说文解字》云:梯,木阶也。电梯革命木梯,既有李白“身登青云梯”之气概,又有徐霞客“悬者通梯接之”之畅通。乘坐电梯的便利和快捷不言而喻,而其中的尴尬与风险,许多人也会感同身受。   单位电梯里,职工与领导同乘不可避免,其中学问亦有讲究。比如,电梯里遇见一位领导,你还好“尊称”他,但同时几位领导呢,你若只向职务最高者“问安”,余领导会怎么想,你想都不敢想。聪明的部下会如是招呼:“领导们好!”一个都
期刊
一般而言,死者生命结束,思维终止,无论是物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趋于消亡。然而,有些人在特定环境下死亡,后人会以特定的形式予以深切的纪念,使之遗绪犹存,似乎依然“活着”,甚或标示着某种人类生存的指向,影响并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度。这里列举三则有关德国对亡灵的另类纪念方式的轶事,乃是具有这一意涵。  在天堂的路上——高铁事故纪念园   德国高铁ICE884,运行7年事故发生率为零。1998年6月3日5时
期刊
世人崇尚真善美的“真”,不齿假恶丑的“假”,“假”一过街,喊打声会不绝于耳。不过“假”有时候又像臭豆腐,臭归臭,就是有人好这一口,甚至嗜痂成癖,“假”就“骄傲”起来。《假有假的骄傲》(《杂文月刊》2020年9月上原创版),就列出“假”的种种骄傲,令人深思。假与真是一个东西的两面,历史同样悠久,假的影响力不逊真,《红楼梦》满是假,奇怪的是人们愿意接受假,脂砚斋评语有“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
期刊
读了《消失的少年》(《杂文月刊》2020年9月上原创版)一文,不由得悲从中来。如果不是作者指出来,笔者真还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全球都极为罕见的现象:不知从何时起,中国12-17岁的少年,几乎全部从公共场所蒸发了!   笔者以为,这篇文章,應该能够部分地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们之所以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一直在逼迫学生以严重违反科学的方式学习科学!   然而,这种教育体
期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刊物《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火了——《政治岂是用来秀的》,剑指弊端的主题,电光石火的呵斥,瞬间引燃了社会的关注。   政治作秀,自古以来就不乏其行,“易牙杀子”“李渊佯疯”“刘备摔阿斗”……历代形形色色的“政治秀”根植中国官场两千多年,而今也不乏诸多令古人汗颜的政治“秀”才:   曾经一身“正气”、一脸“浩然”的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四华,最终被纪委监
期刊
公寓楼上,电梯前、楼梯口安装了几盏声控灯,方便人们晚间出入、清理垃圾。声控灯很敬业,晚上,楼道里只要有一点响动,它就会亮起来,稍后又自动关闭。   声控灯最初出现的时候,亲眼见过几名小学生的“恶作剧”。放学后,他们进了某个楼层,便动作夸张地跺脚、拍手、尖叫,只为“喊”亮头顶上的灯。灯亮了,欢呼;灯灭了,大叫……如此循环往复,孩子们乐此不疲。声控灯,在年少的他们眼里,成了一个免费玩具,而不只是照明
期刊
老同学的儿子在日本定居,前一阵他们夫妻俩去儿子家住了一阵,结果提前回来了,说是不习惯。其间有多方面的原因。他特别说了一个细节:他在儿子家里说话时几次遭到儿子提醒:说话音量放低些!他感到奇怪,问儿子:“我说话声音响了吗?”儿子点点头,说日本人说话都轻声细气的,我们在这里时间长了,也养成了轻声的习惯。老同学说,他在国内家里说话从来都是这样的,很平常,怎么到了儿子家里就觉得不平常了呢?   “说话还要
期刊
调动主动性无疑乃职场最让人耳膜生茧的高频口号,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差强人意的老生常谈。而且,其热度一点也未随时过境迁而降温,而是循其固有惯性代际传承,续演着“年年岁岁语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黑色幽默。就行为表现而言,设若将主动性喻作“不用扬鞭自奋蹄”,被动性则好比“算盘珠子——不拨不动”。   对各类用人单位而言,调动主动性当然是梦寐以求的理想化境。毕竟,管理要素万变不离其宗,人财物人最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