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会的灯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824z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寓楼上,电梯前、楼梯口安装了几盏声控灯,方便人们晚间出入、清理垃圾。声控灯很敬业,晚上,楼道里只要有一点响动,它就会亮起来,稍后又自动关闭。
   声控灯最初出现的时候,亲眼见过几名小学生的“恶作剧”。放学后,他们进了某个楼层,便动作夸张地跺脚、拍手、尖叫,只为“喊”亮头顶上的灯。灯亮了,欢呼;灯灭了,大叫……如此循环往复,孩子们乐此不疲。声控灯,在年少的他们眼里,成了一个免费玩具,而不只是照明。
   那年,母亲来省城小住。短短几日,她就已经有些焦躁不安,像被关在了笼子里。晚饭后,她一个人跑到楼道上来回转悠,那边自由、开阔些。我追出来,妈妈有些神色紧张地说,咦,灯怎么亮了?我……我不曾碰它。妈妈像闯祸的孩子一样委屈,我笑了:它自己亮的。我没法给她解释声控灯的什么原理。过了一会儿,妈妈发现楼道暗了,她又有些惊奇:哎,我不曾碰它,怎么又熄掉了?妈妈到我住的高楼上来过两次,这个镜头估计她要记住一辈子了。她50多岁才用上电灯,60多岁才看上电视机,80多岁才用起电话、洗衣机、冰箱、微波炉。——妈妈像一个留级补课的老学生,家用电器前些年才一件件给补齐了,而声控灯,应该是让她感到最不可思议的一件。
   媒体的一位同行,前些年上下班都要经过一条偏僻的小巷,走出漆黑的巷子才有路灯。某天熬夜至凌晨,从小巷往外走时,旁边大院门口的灯突然亮了,她以为是门口值班的师傅听见脚步声帮她开了灯,心里好一阵暖意。后来,她把这个感动的瞬间与同事分享,同事笑得前仰后合:那是新安的聲控灯!
   这个有些可笑的直觉判断,是一个误会,不过其中潜藏着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方式,看似自作多情,其实心存善意。你发现没有,在职场上跌打滚爬多年后,一些年轻人已经不善于或不敢于把别人往好处想了。
   常常想到声控灯被人“误用”“误解”的那些场景,我更惊喜于媒体同行对声控灯的“误会”。
   面对陌生的、变化的世界,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即时反应,积极、乐观、向上的人总是会心怀善意、心存感激。心理学研究表明,越往好处想,心就越开,越往坏处想,心就越窄。生活大数据也显示,微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好事情常常是发生在那些微笑着的人身上。古人说: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人生道路上,固然难以排除小人、坏人一类的人物设定,不过,他们只是个别少数,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当仁不让地和与人为善的大多数站在一边,想到一起。——思维方式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做人格局:假定人们是善意的,其实是与人为善的一个起点,至少比假定恶意,我们的心态要宽容些,语态要平和些,心里也会多一份温暖与感动。
   当然,善良也不是无限信任别人,甚至“你在我背后开了一枪,我依然相信是枪走了火”。人是独特的社会动物,社会制度的设计起点,应当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人心。只有以不信任和“最坏可能的想像”作为起点,才能以制度保障有好的结果。——制度的善,才是最大的可持续的善。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们社会交际的工具。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让人跳”的说法。   有这样一个家庭:夫妻俩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同在一所大学里教书,他们育有一儿两女。其中,儿子和小女儿学习都很努力,成绩很棒。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大女儿脑子欠灵光,也不太努力,所以初中毕业后不再念书,到当地一家工厂上了班。一次,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女儿与父母发生了
期刊
晚上休息之前,手机上点开那首《沙漠骆驼》,想给一天的疲乏冲刷一下。歌词唱到那段,我开始“心猿意马”:什么鬼魅传说,什么魑魅魍魉妖魔,只有那鹭鹰在幽幽地高歌……   尚未来得及陶醉其中,爱人猝不及防地“喊停”:什么玩意?太……太恐怖了,噪音,噪音!   按低音量,很想提升一下她的音乐素养,告诉她什么叫空灵、沧桑、悲壮?什么叫畅快淋漓、激情奔放、潇洒飘逸?爱人早已退避主卧,另寻清静了。   我不
期刊
黄老爷子是条老黄狗,一个狗家长,大门大户,老老少少,形形色色,多达上百条。狗多势众,黄老爷子自我感觉忒厉害,总喜欢炫耀威权,摆谱显派,肆意折腾。为了长命百岁,黄老爷子十二分注重养生,享受生活,膳食求精,奢靡无度,独尊独餐,顿顿36个菜,雷打不动。为何?六六三十六,图吉利,求大顺。   有一次,黄老爷子点的凤肝缺货,用普通鸡肝烹调,惹得黄老爷子大发雷霆,又摔酒瓶,又掀餐桌,说是蔑视家长,无休止闹腾
期刊
早先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内某老字号一家加盟店,对顾客差评摆出“老虎屁股摸不得”架势,引发舆论场罕见舆情,被指“倚老卖老”“傲慢无理”,致使口碑扫地自砸招牌。   都说人有“四种年龄”,其实,老字号也有“四种年龄”。   尽管对人的“四种年龄”说法不一,倾向一致的说法是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对老字号而言,设若把创立存续期看成是老字号实际年龄,那么,品质保质期、策略领先期、口碑认同期
期刊
农历2021年辛丑牛年到了,“执牛耳”“孺子牛”“气冲牛斗”“如牛负重”“初生牛犊不怕虎”“好牛不吃回头草”,牛的光辉形象再一次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是,鼠、猪、鹅、鹦鹉等都表示不服气,认为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要与牛比试比试。  一、鼠与牛比财产   江南的田野,农民在春耕生产。牛负着轭,犁田、耕田、耙田,辛勤耕作了一整天,挥着汗水回到圈中休息,嚼着干枯的稻草。   旁边一只硕鼠神气十足地说:“
期刊
《说文解字》云:梯,木阶也。电梯革命木梯,既有李白“身登青云梯”之气概,又有徐霞客“悬者通梯接之”之畅通。乘坐电梯的便利和快捷不言而喻,而其中的尴尬与风险,许多人也会感同身受。   单位电梯里,职工与领导同乘不可避免,其中学问亦有讲究。比如,电梯里遇见一位领导,你还好“尊称”他,但同时几位领导呢,你若只向职务最高者“问安”,余领导会怎么想,你想都不敢想。聪明的部下会如是招呼:“领导们好!”一个都
期刊
一般而言,死者生命结束,思维终止,无论是物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趋于消亡。然而,有些人在特定环境下死亡,后人会以特定的形式予以深切的纪念,使之遗绪犹存,似乎依然“活着”,甚或标示着某种人类生存的指向,影响并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度。这里列举三则有关德国对亡灵的另类纪念方式的轶事,乃是具有这一意涵。  在天堂的路上——高铁事故纪念园   德国高铁ICE884,运行7年事故发生率为零。1998年6月3日5时
期刊
世人崇尚真善美的“真”,不齿假恶丑的“假”,“假”一过街,喊打声会不绝于耳。不过“假”有时候又像臭豆腐,臭归臭,就是有人好这一口,甚至嗜痂成癖,“假”就“骄傲”起来。《假有假的骄傲》(《杂文月刊》2020年9月上原创版),就列出“假”的种种骄傲,令人深思。假与真是一个东西的两面,历史同样悠久,假的影响力不逊真,《红楼梦》满是假,奇怪的是人们愿意接受假,脂砚斋评语有“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
期刊
读了《消失的少年》(《杂文月刊》2020年9月上原创版)一文,不由得悲从中来。如果不是作者指出来,笔者真还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全球都极为罕见的现象:不知从何时起,中国12-17岁的少年,几乎全部从公共场所蒸发了!   笔者以为,这篇文章,應该能够部分地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们之所以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一直在逼迫学生以严重违反科学的方式学习科学!   然而,这种教育体
期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刊物《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火了——《政治岂是用来秀的》,剑指弊端的主题,电光石火的呵斥,瞬间引燃了社会的关注。   政治作秀,自古以来就不乏其行,“易牙杀子”“李渊佯疯”“刘备摔阿斗”……历代形形色色的“政治秀”根植中国官场两千多年,而今也不乏诸多令古人汗颜的政治“秀”才:   曾经一身“正气”、一脸“浩然”的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四华,最终被纪委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