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绘丹青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着几分仰慕、几分欣赏和十分的钦佩,我反复审视着几十幅张淑君女士的绘画作品。这些画中有山水,有花鸟;有六尺见长的大幅作品,也有巴掌大小的精致小画。无论何种题材,何种尺幅,每一幅均生动优美,别有韵致。这些都是淑君女士近八十高龄时的作品,细审画作,却看不出丝毫年龄的痕迹……山水清雅秀润,荷花出水亭亭。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些画中还不时流露出些许童趣,并透着令人舒适的宁静和安详,这是一位受尽人世磨难的老人笔下的世界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与淑君女士未曾谋面,然而读过著名画家、艺术评论家阎正先生的文章后,不由对这位饱经沧桑而始终坚韧不屈的老人,从心底生出由衷的敬意。淑君女士是我国解放初期国内知名的音乐家和舞蹈艺术家,也是一位广受学生敬爱的模范教师。他的丈夫阎少显先生,是我国颇具影响的新闻界前辈。这样的家世,又兼之自身骄人的容貌和才华,淑君女士该有异常灿烂的人生。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被打为“右派分子”,从此便是二十四年的苦难生涯……对于一个充满信念,在事业上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来说,一夜之间由“年年先进,岁岁模范”变成了被批斗、流放的对象,并被剥夺工作的权利,应该是最难忍受的痛苦了。可是这样的苦难并没有打垮这个坚毅的人,远远没有!看了阎正先生在文章中记述的一件事,不由得我不热烈地赞叹!文章是这样说的:
  “不久,母亲就被押送到大山里伐木头。寒冬腊月,我带妹妹去看她,漫天风雪,到哪里去找?意外远处传来了歌声,好像是母亲特意给我们唱的,那天唱的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顺着歌声终于找到了母亲,她在一片松树下面,完全变了模样,穿着开了花的烂棉袄,腰里扎根稻草绳,满头满脸的雪,眼睫毛都结了冰凌,但那精神还是老样子。我当时只想哭,母亲却说:‘没事,我不反毛主席,不反党,会给我平反的’。”
  面对磨难和痛苦时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坚强,是生命最美的底色,国家因此屹立,人类因此绵延。淑君女士在二十四年的蒙冤和四处诉状的苦难后,终于赢来平反后的好日子。然而临近花甲之年的她还不肯退休,恢复名誉后不但坚持给学生上课,坚持弹琴、唱歌,而且还在艺术道路上开辟出新的一章——学起了画画。因为儿子阎正是著名的美术评论家,她的家中经常会有画林高手光临,她就近水楼台,遍学名家,一整天一整天不停地埋头书画,到今天,在绘画艺术上,也积累了二十年功力,其作品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艺术性审美性之高,真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这一代人生于改革开放之时,长于各种思潮、各种观念冲击摩擦之世,在日复一日的经济浪潮、消费观念的支配下,幼年的理想主义教育几乎不复记忆。何为理想?何为信念?何为人生的追求?我们已经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淑君女士用她的作品,用她那面对苦难时的乐观坚强,更重要的是用她那无论顺境逆境都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精神给了我有力的一击,使我思考作为后辈的我们应如何面对她博大而深远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
  行文至此,我的耳边仿佛真的听到了淑君女士在冰天雪地里那清亮的歌声。“青山在,人未老”,我们衷心地祝福老人身体康健,在崭新的艺术道路上再次书写灿烂的篇章!(责编:魏佩)
其他文献
老年画 新风情    随着新年的到来,各类色彩丰富、风格各异的年画开始势不可挡地走进收藏市场,来到我们的眼前。  年画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是民间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
期刊
我国从美国成功追回国家一级文物唐代石椁    事件回顾:2010年6月17日下午,陕西省公安机关将从美国追回的唐贞顺皇后陵墓(敬陵)被盗石椁正式移交给陕西省文物部门,专家们对石椁进行修复和复原后,将长期存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免费供人参观。至此,流失美国长达6年之久的珍贵文物唐贞顺皇后陵墓(敬陵)石椁终于回到了中国。这是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从境外成功追回的重量体积最大、文物级别最高、件数较多的唐代文物
期刊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词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中描述了一位渔父在鹭白桃红的江南水乡垂钓,恬静淡泊,清逸闲适,飘潇自如。张志和自号“烟波钓徒”,由于厌弃功名利禄,隐居江湖,沉浸于山光水色中,超脱于利欲熏心的官场纷争,返璞归真,追求豁达与飘逸。诗人借渔父的形象表达其与世无争、安于淡泊的处世态度。由于渔翁的特定环境和隐士们的心境相吻合,在中国历史上
期刊
吴湖帆是现代绘画大师,著名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吴湖帆集书画、鉴赏、收藏于一身,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在书画创作方面,吴湖帆与其他画家诸如张大千等一道构筑了20世纪中国画坛的辉煌。  由于吴湖帆在民国时期画坛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成为画坛公认的领袖人物,跟其学画的人众多,桃李满天下,当代著名书画家王季迁、徐邦达、陆抑非、
期刊
西安博物院藏有大批明清书画,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画,可称之书画宝库。对这批书画的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时期的书画艺术风格特征与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现介绍六幅山水画与读者共赏:    蒋嵩(崧)《高山松木图》(图1)  《高山松木图》纵l37厘米,宽46厘米。蒋嵩(崧),生卒年不详,字三松,号徂来山人,三松居士,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善山水、人物,宗吴伟,用焦笔枯墨最入时人之眼,然行笔粗莽,多越矩
期刊
许四海这名字不知是谁起的,但对拥有这个名字的人来说,那真是贴切准确、实至名归。书画界常讲“书如其人,画如其人”,许四海就是名如其人并壶如其人了。  许四海来到这个世界,似乎就是为壶而生、为壶而来的。  他玩壶较早,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部队时就已经喜欢了。他爱壶、买壶、藏壶进而亲手制壶,四十多年奋斗以壶而闻名于世。他纵横四海,四海纵横,过手的紫砂壶超过两万,收藏老壶一千多把。在那个年代,他做着每个人都
期刊
由中国泥人博物馆、《收藏界》杂志社、《鉴宝》杂志社、汉隆文化机构传统文化保护中心共同发起,联合国内活跃的收藏界、古泉园地、翰龙雅集收藏、复兴致远收藏、新开元收藏、草原文化收藏社区、鉴宝联谊会、钱币纵横等二十多家收藏网进行藏品征集活动,揭开了传统博物馆与民间收藏结合征集藏品的模式。  位于无锡惠山古镇的中国泥人博物馆即将落成开馆。中国泥人博物馆占地面积11163平米,整体建筑呈青瓦覆盖,斜面大屋顶形
期刊
陈毅谦于上世纪70年代生于天津,原名陈锡平。锡平的父亲陈邦杰是我中学时的同窗好友,由于同在学生会负责宣传工作,常在一起设计壁报,画画是我们共同的爱好,因此来往交厚。后来我有缘进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从事彩塑艺术。由于上世纪60年代在报刊上常发表了一些作品,在社会上和同学心目中有些影响,于是邦杰荐独生子锡平拜我为师学彩塑。  学艺首先是得踏实,且有耐心。锡平年轻时沉默寡言不善言谈,喜爱美术,正是学艺
期刊
作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和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伴随着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山东博物馆悄然度过了百年华诞。  山东博物馆前身是清朝末年设立于山东省图书馆内的“山东金石保管所”是国内省级地方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博物馆性质的机构,坐落在济南风光秀丽的大明湖西南角的遐园。1953年10月,山东省文管会的陈列、文物保管部分与省自然博物馆筹备处合并,正式成立博物馆筹备处,1954年8月
期刊
财神供奉的起源颇难考据,虽有所谓“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圣帝君、“正财神”赵公明等,但所供奉的神明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  青年艺术家陈毅谦,系泥人张彩塑的第六代传人。适值当今和谐盛世,故虔塑各路财神,盼能传颂其仁义忠信、公正无私之美德,更愿彰显所谓“财帛无心,有德斯昌”之意趣。  在笔者看来,以传承久远的彩塑艺术来表现华人心目中的财神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一、彩塑艺术的传承    我国的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