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泥人博物馆网络征集藏品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122702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泥人博物馆、《收藏界》杂志社、《鉴宝》杂志社、汉隆文化机构传统文化保护中心共同发起,联合国内活跃的收藏界、古泉园地、翰龙雅集收藏、复兴致远收藏、新开元收藏、草原文化收藏社区、鉴宝联谊会、钱币纵横等二十多家收藏网进行藏品征集活动,揭开了传统博物馆与民间收藏结合征集藏品的模式。
  位于无锡惠山古镇的中国泥人博物馆即将落成开馆。中国泥人博物馆占地面积11163平米,整体建筑呈青瓦覆盖,斜面大屋顶形制,设计高度17米,与江南古镇传统建筑十分协调。
  为丰富馆藏资源、弘扬中国泥人的人文内涵,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现向全国著名泥人产地、著名泥塑艺人、收藏家、机构和社会各界征集收藏品、物件与泥人历史老照片、图片等资料。
  据负责征集活动的丁嗣康介绍,这次征集活动与以往博物馆的征集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在专业征集的同时,我们特展开面向收藏网的新型征集活动。与民间收藏网站合作征集藏品,也是国内的首次。此次大型的网络征集活动,是国内博物馆与网络合作的新形式,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合作机会。征集活动既大力弘扬了中国泥人文化与传统艺术,促进收藏交流,也为民间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中国专业博物馆建设、充分将收藏交流与弘扬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上佳机会!”
  一、藏品征集范围
  1.我国传统著名泥人泥塑产地及其优秀历史作品、代表性工具实物、文字图片等。
  2.国家、省(市)公布的代表性传承人、著名流派代表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泥塑艺人的作品及有历史价值的实物、工具、文字图片等。
  3.当代新兴的、已形成独特风格和地域特色的、艺术发展已有十年以上历史的代表性艺人的作品及独特工具、实物等,但仅限于民间美术的彩塑,不包括雕塑作品。
  4.与泥人泥塑有传承关系的古代泥塑、陶模藏品;
  5.其他与泥人制作技艺相关的工具材料、文献图文、影像资料等。
  二、藏品征集方式
  ● 捐赠
  1.民间个人、机构、企业及社会团体向博物馆捐赠,其物件与资料经过中国泥人博物馆藏品征集评审委员会专家鉴定,根据征集办法中的价值考量,决定受赠与否。
  2.对于捐赠的个人或机构,给予表彰与奖励,具体办法为:
  (1)捐赠的作品不论价值大小,都发给捐赠证书。
  (2)凡捐赠价值在5000元以上者,发奖金1000元,适当时在媒体上集中表彰。
  (3)凡捐赠价值在10000元以上者,发奖金2000元,适当时在媒体上集中表彰,并在建成后的中国泥人博物馆的建馆纪念碑文中镌刻留名,以作永久纪念。
  (4)凡捐赠价值在50000元以上者,发奖金10000元,在媒体作专题报道,并在中国泥人博物馆的建馆纪念碑文中以特出贡献者撰文镌刻留名,以表彰其在建馆中的卓越贡献。
  ● 定向出让
  1.民间个人、机构、企业及社会团体向博物馆定向出让中国泥人博物馆征集范围内之藏品、资料,其藏品与资料经过中国泥人博物馆藏品征集评审委员会专家鉴定,依据征集办法中的价值考量,决定征集与否。
  2.征集收购价格一般参照市场价,并根据具体物件资料的价值情况,综合考量,考量的参照因素有:
  A 历史价值:主要看其制作年代、作者、资料的历史性价值。
  B 艺术价值:作品的风格与造型,构图与形态,表现力与感染力,变形与夸张,色彩与图案等。
  C 人文价值:作品的选题,表现的内容,与地方民俗、民风、生活习惯等社会背景方面的资料情况。
  D 其他因素:如体量、成套、包装、运输等。
  E 古代作品的年代、艺术水准、保存程度,完整程度,稀少程度。
  F 文献资料的珍稀程度与体现形态。
  G.其他个案性因素。
  三、藏品征集操作流程
  ● 藏友通过网站或直接发资料到指定电子邮箱,提供自己的藏品资料信息。
  1.各藏友可将自己的藏品,每件拍摄前后左右四个角度,像素每张不低于500K。对于物件的尺寸、材料、完整程度,有无损坏与修补、来历与证明等诸要素详细描述。
  2.注明是捐赠,还是定向出让。
  3.定向出让的,请标明自己的出让价位。
  4.尽可能详细地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
  ● 中国泥人博物馆将在确定收到您的完整信息后,在30个工作日中给予答复。
  1.如果资料重要,价值重大,品种丰富,藏品数量较大,委员会可组织专门鉴定,上门征收。
  2.如果30个工作日中没有收到答复,可视为中国泥人博物馆放弃,您可自行处置。
  3.在接到中国泥人博物馆确认接受捐赠后,捐赠的物件,可以用对方付费方式,妥善包装后特快邮寄至中国泥人博物馆藏品征集部,中国泥人博物馆将在正式开馆一月内将捐赠证书、相关奖励手续逐一兑现。
  4.在接到中国泥人博物馆初步确认接受捐赠和定向出让意向后,定向出让的物件资料,先行寄送至中国泥人博物馆藏品征集处审核,经过实物考核无误后,按约定在一月内在无锡验收合格后付款。可以以支付宝方式交割。
  征集时间:自2010年12月起,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泥人博物馆藏品征集群服务QQ号:128440390
其他文献
致力于高古陶瓷收藏或研究的人士几乎都知道,古代川窑(包括邛窑系及黑白各瓷窑系)陶瓷的杰作之一就是著名的省油灯。一提起四川的省油灯,就不能不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年)对省油灯的研究和文字记载,他写道:“照书烛必令粗而短,勿过一尺。粗则耐,短则近。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见《陆放翁全集·斋居纪事》)并在《老学庵笔记》卷十中说:“宋文
期刊
张杨  男,汉族。1957年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从事过教师、记者、广告人、古玩鉴定师等职业。涉足古代艺术品收藏、经营、研究三十多年。收藏有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窑口的各类陶瓷及标本上万件,其中单就完整的宋金红绿彩瓷俑就有五百多件,在国内乃至世界宋金红绿彩收藏界其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品种之全、独一无二。2009年4月,张杨收藏的战国黄金面具和宋金红绿彩俑通过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再次走进大众视野,成为
期刊
编者按:  由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主办、中国《收藏界》杂志社承办的“上海收藏大家许四海藏品北京鉴赏会”,于2月19日在北京“收藏界艺术馆”举行,约40位专家学者出席,品鉴了许四海先生带来的书画、陶瓷、紫砂壶等精品50余件。许四海收藏的历代陶瓷、紫砂精品以及吴昌硕、李可染、傅抱石、黄胄等大师的8幅书画作品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本刊现将鉴赏会中专家学者们的品鉴精华摘录出来与广大读者分享。(根据录音
期刊
一、被“误读”的一座里程碑    2007年是中国当代油画市场最火的一年。12月,陈丹青1980年作的《西藏组画·牧羊人》在北京匡时从700万元起拍,以高出估价5倍的3584万元成交,创个人价格新纪录,位列年度油画单价第五名。该画2003年曾在中国嘉德以187万元成交,短短四年内涨幅近20倍,让人瞠目结舌,而业内人士称:“此价格是实至名归”。  《西藏组画》为什么如此被市场热捧?  该组画是中国当
期刊
老年画 新风情    随着新年的到来,各类色彩丰富、风格各异的年画开始势不可挡地走进收藏市场,来到我们的眼前。  年画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是民间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
期刊
我国从美国成功追回国家一级文物唐代石椁    事件回顾:2010年6月17日下午,陕西省公安机关将从美国追回的唐贞顺皇后陵墓(敬陵)被盗石椁正式移交给陕西省文物部门,专家们对石椁进行修复和复原后,将长期存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免费供人参观。至此,流失美国长达6年之久的珍贵文物唐贞顺皇后陵墓(敬陵)石椁终于回到了中国。这是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从境外成功追回的重量体积最大、文物级别最高、件数较多的唐代文物
期刊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词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中描述了一位渔父在鹭白桃红的江南水乡垂钓,恬静淡泊,清逸闲适,飘潇自如。张志和自号“烟波钓徒”,由于厌弃功名利禄,隐居江湖,沉浸于山光水色中,超脱于利欲熏心的官场纷争,返璞归真,追求豁达与飘逸。诗人借渔父的形象表达其与世无争、安于淡泊的处世态度。由于渔翁的特定环境和隐士们的心境相吻合,在中国历史上
期刊
吴湖帆是现代绘画大师,著名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吴湖帆集书画、鉴赏、收藏于一身,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在书画创作方面,吴湖帆与其他画家诸如张大千等一道构筑了20世纪中国画坛的辉煌。  由于吴湖帆在民国时期画坛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成为画坛公认的领袖人物,跟其学画的人众多,桃李满天下,当代著名书画家王季迁、徐邦达、陆抑非、
期刊
西安博物院藏有大批明清书画,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画,可称之书画宝库。对这批书画的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时期的书画艺术风格特征与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现介绍六幅山水画与读者共赏:    蒋嵩(崧)《高山松木图》(图1)  《高山松木图》纵l37厘米,宽46厘米。蒋嵩(崧),生卒年不详,字三松,号徂来山人,三松居士,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善山水、人物,宗吴伟,用焦笔枯墨最入时人之眼,然行笔粗莽,多越矩
期刊
许四海这名字不知是谁起的,但对拥有这个名字的人来说,那真是贴切准确、实至名归。书画界常讲“书如其人,画如其人”,许四海就是名如其人并壶如其人了。  许四海来到这个世界,似乎就是为壶而生、为壶而来的。  他玩壶较早,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部队时就已经喜欢了。他爱壶、买壶、藏壶进而亲手制壶,四十多年奋斗以壶而闻名于世。他纵横四海,四海纵横,过手的紫砂壶超过两万,收藏老壶一千多把。在那个年代,他做着每个人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