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概论》课专题教学有效性探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政课《概论》课专题教学是面向在校大学生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自信”为进一步增强《概论》课专题教学有效性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概论课专题教学中如何厘清课堂教学与“三个自信”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专题教学要求,革新专题教学路径,有效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三个自信;专题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89-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了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专题讲授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认同感。然而结果也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对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辩证看待,对西方的思潮和政治经济制度很推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不信任,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不坚信。大学生的这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自信”必然冲击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概论》课专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大打折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时明辨是非,健康成长,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因此,在《概论》课专题教学中,以“三个自信”为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科学设计专题教学内容,把外化的理论内化于心,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一、“三个自信”与《概论》课专题教学
  十八大报告中“三个自信”的提出,一方面应当成为《概论》课专题教学核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专题讲授“三个自信”的主要内涵,而且还要从理论、历史、实践层面剖析这一重大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重要意义,让大学生全面领会“三个自信”的精神实质,切实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另一方面,三个自信应当成为概论课专题有效教学的一个新切入点,教师要围绕“三个自信”目标,加强理论素养,努力提高自身自信力的同时,在教学中还应采取多种方式创新专题教学内容的设计、革新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思想上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合格的接班人。因此,“三个自信”既是概论课专题教学的立足点,同时也是进行概论课专题教学的落脚点,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为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探寻新的实践路径。
  二、“三个自信”视域下的概论课专题教学有效性设计原则
  “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管用”即是在思想和行动上学习者都要认可理论的正确性,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学习要求,同时也对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因此 概论课教师在设计教学专题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教学方法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是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发展过程及主要理论形态,在重点讲授这些内容之后,联系当代中国发展实际,客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问题的症结并不是由于制度或理论的错误而导致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大学生走出校门调查。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大学生辩证对待社会发展中问题,提升大学生对理论的自信力。
  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一堂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应该只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有机主导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节奏的同时,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辩论、专题演讲、专题调研考察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感受理论的魅力,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三,教学目标上知识传承和价值创造相一致。学以致用,是教学终极目标的具体体现。概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帮助大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华,而且还要求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积极进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约束自己,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三个自信”。
  第四,教学专题内容的新颖和教学目的相协调。因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些内容交叉,因此在设计专题时要有重点,争取从不同的视角去讲述曾经学过的理论,力求教学内容的新颖,但也不能刻意追求新鲜而舍本逐末,应在实现基本教学目的的条件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三、“三个自信”视域下的《概论》课专题教学有效性路径
  为了更好地增强《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实效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路径,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化功能,在思想和行动上坚定“三个自信”。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多重模式认同“三个自信”,如案例式论证法、探讨式教学法、主题演讲法、课堂专题影像观摩等。
  其次,积极利用第二课堂,坚定“三个自信”。在课堂教学之余,鼓励同学们深入社会去实践,用他们自己的感悟去坚定“三个自信”;还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去培育大学生的“三个自信”。
  四、结语
  高校《概论》课教师在全面领会“三个自信”理论同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路径,在大学生群体中构筑一道自信的思想长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思政部)
  参考文献:
  [1]伊文婷 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的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4(20)
其他文献
基于图像检测技术的铜球表面缺陷检测仪,阐述了设计思想,给出了整个检测平台的设计构造,并针对检测过程中高实时性和控制精确度的要求,设计了以DSP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实现
针对如何有效地管理大量图元和实现自动绘制图形问题,依据特征参数化技术,提出了采用以工程数据库为底层,应用ObjectARX的面向对象技术来构建图库的设计方案,并开发了专业自动图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它着眼于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显重
师范教育小教专业确立"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与世界性人才需求变化相适应,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施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是课程与教材内容注重综合性
亚洲最大人工沙漠水库(民勤红崖山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在甘肃省民勤县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约9000万元人民币。该工程计划于2008年10月31日竣工。工程实施后,将极大地改善项目区
针对当前协同设计中的造型系统依赖设计历程,网络数据传输量大的问题,在分析当前协同设计的系统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基于细胞元模型的语义特征造型作为协同设计中的造型系统,用
给出赋Luxemburg范数的Musielak-Orlicz序列空间的W^*强露点判别的充分必要条件.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城市污水,在水力停留时间8h,操作压力6kPa条件下,MBR可长期运行。对COD、SS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2%、99%、100%。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
以羟乙基咔唑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采用酯化法合成甲基丙烯酸乙基咔唑酯.对各种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探讨,确定了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10 h,反应液总质量为
吕梁市群众艺术馆女子合唱团演唱女声合唱《灯碗碗开花在窗台》《野玫瑰》,荣获《歌声与微笑》周赛金奖“微笑杯”,并进入复赛。指挥:张瑞花钢琴伴奏:李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