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cent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经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专家评审,确定天津职业大学等28所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院校。光荣的使命也意味着重大的责任,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要跟上学院发展的步伐,准确把握示范校图书馆建设内涵,就要在改革办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上多下工夫。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包括已列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上,一是服务形式单一,主要是“面对面”“一对一”的借阅服务方式。图书馆所有的工作基本上是以图书馆的馆藏为轴心而开展的,以有限有形的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传递为主要内容,即以收藏、加工、保存图书、报刊、资料等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等比较低层次的服务,长此以往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形成了“以书为主”的观念。二是服务工作被动性,一般是等读者上门服务,还有的馆员认为自己是图书的管理者和主人,而不是服务者,甚至简单地将图书馆看成本学院师生的图书“借阅室”,读者借书是你求我,习惯了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有些工作人员接待读者的态度也比较傲慢。三是服务工作的封闭性,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历史短,外部联系少,逐渐形成了自我封闭的内向型“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服务模式,所有的服务基本局限在本图书馆地域范围之内。四是服务对象的固定性,由于条件限制,图书馆的活动少,影响力弱,读者群少,但比较固定,主要针对本校师生读者群。读者获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方式也比较单一。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特点
  开放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为本院“产、学、研”提供文献资源服务,还发挥为兄弟院校馆和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因此,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实行开放式管理及服务模式。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实行开放式服务模式就是实行向所有人开放、场所开放、信息内容和手段的开放以及观念的开放。这就要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立有效的读者服务体系,将读者信息服务范围从本院扩大到本地区甚至国内外,使图书馆面向校内外所有人开放。
  远程化。过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受时空的限制,其服务工作覆盖的空间距离较小,而跨越的时间距离(时间差)较大,一般都是“面对面”“一对一”的借阅,这是高职专业图书馆常见的服务方式。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时空距离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空间距离在不断扩大,而时间距离(时间差)在逐步缩小,校内外各地的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信息活动,利用虚拟网络技术可以实施多媒体信息交互,让读者与管理人员、读者与读者间虽身处异地,但似乎是“面对面”地享用到图书馆的服务。
  人本化。过去图书馆沿用“以书为本”的原则,读者成了信息的消极接受者。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工作一定要有以读者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以书为主到以人为主的转变,以读者的需要和水平为出发点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创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式,特别是主动服务和深层次服务,以满足不同读者在不同情况下的信息需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信息资源共享,读者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存取,图书馆工作者应成为信息导航员。
  个性化。个性化常常与大众化相对,常用来指具有个体特性的需求和服务。个性化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即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提供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也是培养个性、引导需求的服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相对图书馆群体服务而言的,是传统图书馆定题服务、重点读者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深化,是基于用户的信息需求,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实际上是图书馆针对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开展的信息服务。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构建
  服务理念的创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转变服务理念,一切为了读者,实现从藏到用这一观念的转换,在服务理念上由被动向主动转换,拓宽服务内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向“不求我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转化,从为读者提供本馆藏拓展到馆外藏的文献资源;从为读者提供馆藏文献拓展到为读者提供网上文献;从为读者提供印刷型文献拓展到为读者提供电子出版物。与此同时,还可将本馆的文献目录、摘要,以及全文送到网上,供馆外读者查询利用。
  服务手段的创新。首先是使图书馆服务手段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发展到全面的计算机管理,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深层次开展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构建虚拟馆藏,不再局限于传统纸文献的采集,并拓展电子出版物的采集渠道,关注网上动态,多渠道采集资料,加强对网上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和利用。第三,结合自身条件建立必要的局域网络,增设先进的电子查询系统,为读者提供多媒体查询工具,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和习惯。
  个性化服务创新。首先是实行个性化信息推送,根据用户的兴趣和特点,推荐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根据用户模型寻找与用户兴趣相匹配的信息,或者寻找具有相近需求的用户群然后相互推荐浏览过的信息。实行一种“信息找人”的服务模式,它可以帮助用户减少寻找信息的时间,提高用户浏览和检索的效率。其次是个性化检索,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进行检索,并返回与用户需求相关的检索结果,它是一种体现个性化特征,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培养个性化趋势的信息检索方法。再次是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用户的自我需要,根据馆藏已有的各类资源中,选择各自所需的信息进行定制,系统将根据用户预先定制的知识门类、学科专业方向进行汇总分析后,构建用户定制模型,把有针对性的个性定制信息定期推送给特定用户。
  服务内容的创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开展基于内容的专业化垂直服务,利用馆藏和网上资源的优势,主动开展读者文献需求调研,深入读者群体,深入到校内外基层单位,走访有关的教学、科研、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者,了解他们的教学、科研、技术革新和经营内容及所需文献资源等,将他们的教学、科研、技术革新和经营所需要的文献资源作为专题服务的内容,及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料。另外还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科研项目工作,如在课题立项前,要积极参与做好选题调研查询论证工作,确保课题新颖、科学、实用;定题以后,参与课题进程研究,根据课题需要查验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使他们及时掌握研究领域的新动向,做好科研活动的参谋工作。
  服务资源创新。首先是要加强纸质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并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其次是适量地购置电子文献资源,如维普资讯、万方、超星、书生、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等。再次是通过共建共享和接受捐赠等方式获取文献资源。总之,在开发文献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要加强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服务方式创新。首先,推行借阅一体化的开放模式,彻底解决藏与用的矛盾。实行开放式管理将大门敞开,对读者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在开放式的图书馆里自由地在书海中漫游。其次,实行开放型服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主动接触读者,走出本部门,摆脱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再次,开展主动型服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和发挥馆内外的信息,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由原来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由提供式服务变为参与式服务,加强信息资源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最后,创立经营型信息服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根據自身特点,开展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服务经营型的服务模式,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把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检索、代翻译、代办手续、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
  参考文献:
  1.杨理连:《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内涵分析》,《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2.陆云芳:《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7)。
  (作者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电视与民主  谈到媒介与民主,或许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现代的民主观念与印刷媒介的发展密不可分”①。印刷媒介的普及带来了公共教育的发展,于是,知识和信息的垄断被打破,社会中所有的阶层,尤其是中下阶层,都开始寻求自身的政治权利,民主程度得以显著提高。正是伴随着印刷术出现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罗马法复兴,才使欧洲社会真正走到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号召的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道路上去。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潘恩的小
期刊
“人文关怀”一词脱胎于欧洲人文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而也称作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含义在历史各个时期是不同的,但是在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文关怀等方面是相同的。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进一步实施,今天的人文关怀,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它的涵盖面更广,表现为个人、群体、自然之间的健康互动,彼此理解。在广播节目中,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充分考虑到广播的各个环节。那
期刊
摘要:在电影形态的影像传播中,具有深刻的表征意义,电影《2012》中运用了众多的中国符号,从中可以解读出影像对国家形象具有一定的表征作用。透过影片本身运用中国符号达到市场经济利益外,其也透过影像的视觉传播表征了本国与他国形象的不同形态。  关键词:影像传播中国符号国家形象表征    电影影像传播中,折射的是影像制造者和影像符号对影像的内容表征意义,透过影像,作为第三者的读者能够更深层次地解讀影像表
期刊
电视作为最能体现大众传播特性的媒体,也一直是广告商青睐的对象。然而,在当前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电视媒体不能只“为他人作嫁衣”,而必须也“为自己作嫁衣”,通过自我宣传来树立独特的媒体品牌。在这方面凤凰卫视堪称典范,其栏目“广告宣传”成为独具特色的品牌营销方式之一。在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来解构与探究这一自我宣传模式,力图对电视媒体的良性竞争及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凤凰卫视栏目“广告宣传
期刊
主持人是节目魅力的直接体现,是节目形象的塑造者。而编辑是文化背景、想象能力、思想深度的综合体现。在听众的期待中,个性化节目主持人已经不再取决于个人魅力的表现,而是集合了栏目内容的特质。一个优秀的节目必须有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做支撑,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通过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打造一个成功的节目。在众多广播节目中“个性化”是成功的一个标志,它实质上是被挖掘出来的。  主持人的个性化塑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和
期刊
中国的电视媒体正在迎来属于它的第二个春天,全球领先的媒介调查机构尼尔森媒介研究的一项调查显示,拥有13亿人口、3.4亿个家庭和超过1000家电视台的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视市场。  广东的电视事业近几年飞速发展,目前,各个专业电视频道运行良好,新闻、财经、体育、文艺等频道都有自己固定的收视人群和较为稳定的广告收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群众喜闻乐见、广受欢迎的电视体育频道应运而生。2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蜗居》台词语言符号、场景和大环境等非语言符号以及主要人物“叙事结局”的分析得出结论:在肯定此剧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和矛盾的同时,我们也不能迷信《蜗居》,其文本符号所反映的只是现实种种镜像的集合体,它并不是现实本身,而是超现实,是人们想象催生的神话。  关键词:《蜗居》超现实神话建构    引言  《蜗居》(以后简称《蜗》)是2009年中国大陆最热门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之一,探究
期刊
摘要: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天天向上》是一档以展现普通人性格魅力为主要目的,地域风土人情为辅助背景,探访搜奇为叙事噱头,艺术表演为基本表现对象,主持访谈为引领挖掘手段,记录、游戏、互动相集合的综合性的大型、系列、表现性栏目。其节目资源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陌生化”的艺术审美效果,平民性、草根性、原生态是节目的一大亮点,同时借助中华传统礼仪的直观外壳,运用插科打诨式的脱口秀节目方式,在嬉笑怒骂的现场氛围
期刊
2009年5月和10月,笔者所在课题组以重庆高校广播收听情况为例,调查了广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收听现状和影响情况。  本次调查以在高校学生中随机投放问卷的方式进行,选取的是重庆三所高校的本科大学生。为了达到取样的多样化,课题组分别选取了这些高校不同学院,不同性别的共计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得到了有效问卷33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了95.4%。  本次调查问卷共涉及有关广播收听的10项内容
期刊
信息技术的进步催生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与繁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们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同时,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规模也已高达2.33亿人,手机上网已成为互联网用户一个新的增长点。  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它极大地改变了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