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mon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教学应有智力和非智力的教育功能。教師是用教材教书育人的,就是说,每一个教师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长期以来,尤其是当前,通过地理学科教学,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中的品德教育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对本学科的德育功能不断加深认识,从地理教学的总目标中,确定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及探索进行品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以达到正确处理地理学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 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近几年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而忽视德育渗透,这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下面仅就我自己的体会和做法谈几点粗浅的心得。
  
  一、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民族自尊心、自毫感,使学生了解、认识我国伟大、光辉的历史文化,中国人民对人类的贡献,以及我们社会主义祖国通过改革开放,正在蓬勃发展的情形。
  英国科学家培根讲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中华民族对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值得骄傲的。爱国主义体现了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一个伟大民族不仅是政治标准,还是道德规范。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克服自卑感,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例如在讲授“中国的疆域”一节时,我重点介绍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然后通过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则重点强调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二、国情教育
  
  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我国国情,如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增长过快,人均资源的占有量较少;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资源被严重破坏等,使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人地协调的观点,懂得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逐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例如在讲授“中国的人口”一节时,我告诉学生我国人口约13亿,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 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因为人一多,衣、食、住、行都紧张了,年青人升学、就业也困难了。这样学生就了解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因为讲的都是身边的事,无半点矫柔造作,丝丝入扣,入情入理,学生自然都乐于接受,并且都能积极向亲戚朋友作进一步的宣传。
  
  三、乡土教育
  
  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通过对家乡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家庭访问,学生了解了家乡,从而萌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崇高思想。因此,我在讲授“中国行政区划”时,一再强调江苏省的连云港市的地理优越性,以激发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情感。我举例说连云港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孙悟空的老家,是全国著名的水晶之乡,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通过乡土教学,直接与学生周围的生活、生产结合,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亲身感知体验到的乡情联想国情,达到从知国到爱国再到报国的情感升华。在教育力度上,构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两翼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四、法制教育
  
  国家制定的各类法规,无一不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可是,至今人们的法制观念仍然很淡薄,违法违纪、有令不行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已经很多了,例如跟我们地理有关的《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生物资源保护法》等,虽然早已公布实施了,可是滥伐森林,滥垦荒地,滥杀野生动物,滥放污水、废气……种种违法违纪之事,多如牛毛,这是令人极为痛心的。因此,我在讲授“森林资源”一节时,沉痛地教育学生,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荒地,黄河、长江沿岸、水土流失严重,如今,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难怪外国地理专家惊讶地说 :“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而长江呢,目前已是紧跟黄河之后黄水滚滚,水无清日了。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这样才能国富民强,否则将会变成历史的罪人。
  
  五、人地关系教育
  
  新编地理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阐明人地关系环境、资源和人类活动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有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和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物质的条件和场所,人类活动又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自然环境,环境的改变,又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联系这方面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我在讲授“环境的保护”一节时,就以本市为例。本市由于当初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把新海发电厂、化肥厂建造在市区,如今,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严重地影响了城区居民的生活。建议学生课后做一个社会调查,并把相关内容以班级或个人名义寄往相关职能部门,以引起注意。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因此,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现实社会表明:在如何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系上,历来是教育改革所触及的敏感区,也是不同教育思想和不同教育流派形成纷争、对抗与碰撞的领域。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结合实际进行创造,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使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的发挥,让素质教育之花在地理教学园地上盛开。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英语作为信息载体的世界性语言,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学生把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往往不如人意。学生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大学或研究生毕业,英语学了十多年,成了纯粹应付考试和升学的一种工具,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高分低能的人才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单纯把英语只作为一门学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力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从近五年的高考考点分布可以看出它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近年来考查的特点是灵活性加强了,在最近的复习中我发现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势和对一些概念理解不够充分,容易造成下面的两个错误。    一、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    由于在以前做的习题大多是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因此在遇到系统机械能守恒时,学生往往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考虑不到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还是当作个体的机械能守
期刊
期刊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泛指贯穿于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的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特征。因此,中学物理无论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还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都需要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它既可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专题研究学习”,也可表现为在物理
期刊
摘 要: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作者从学生自身因素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困原因,介绍了自己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 学困生 成困原因 转化策略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素质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习惯称为学困生,这些学生
物理作为初中课程的基础课,它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初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我就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创新启蒙    新课的导入是树立创新意识的最佳良机。导入的创设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或过渡,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