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还旧效力分析及风险防范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antoni198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审理金融累件中,经常会遇到借新还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笔者根据在审理案件中的体会,谈谈对借新还旧涉及法律问题的认识。
  
  一、借新还旧概述
  
  借新还旧作为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操作方式,是指贷款到期(含展期后到期)后不能按时收回,又重新发放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的行为。借新还旧有利于商业银行盘活、收贷任务的完成,克服了诉讼时效的法律限制,进一步明确了债权债务关系,并有可能要求借款人完善或加强担保,弱化即期贷款风险。但借新还旧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信用产生负面影响,企业“有借有还”的信用观念进一步弱化;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信贷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推迟了信贷风险的暴露时间,沉淀并累积了信贷风险;在办理新贷款的手续上,隐含着相当的法律风险。面对这样的风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从法律上去认识和解决借新还旧中会出现的风险,及时的去防范和化解。
  
  二、借新还旧的认定及其效力分析
  
  借新还旧在性质上属于民事行为,因而认定商业银行与借款人是否是搞借新还旧,不仅要查明客观上借款人有将新贷偿还旧贷的行为,而且还应当查明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主观上有借新还旧的共同意思表示或意思联络,两者缺一不可。从司法实践中看,借款人以新贷偿还旧贷的行为较明显,查证起来比较简单,一般争议很小。但要证明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有借新还旧的共同的意思表示,并不容易。根据司法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具体情况推定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有借新还旧的共同的意思表示:(1)款项根本没有贷出,只是更换贷款凭证的;(2)借款人短时间内归还贷款的(如上午贷出款项,下午即归还);(3)新贷款恰好是旧贷款本息相加之和,借款人又在较短的时间内归还旧贷款的。
  
  三、借新还旧中的担保风险及其防范
  
  (一)保证担保下借新还旧的风险及其防范。
  《担保法》的司法解释三十九条中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因此对借新还旧的保证责任可以区别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1、在旧贷与新贷均有保证人,且保证人为同一人的情况下,由于借款人用新贷款偿还了旧贷款,从而免除了保证人对旧贷的保证责任,保证人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就只是针对新贷款的,较之债务人按照实际贷款用途使用新贷款产生对保证人的风险和责任要小。由于新贷款合同没有加重保证人的负担,不构成对保证人的利益的损害,保证合同合法有效。因而,保证人无论是否知晓债权人与债务人借新还旧,均应承担对后一份贷款的保证责任。从公平的角度看,对保证人也不会有什么不公平的结果。
  2、在旧贷没有担保或旧贷与新贷的保证人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新贷的保证人如果不知道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借新还旧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借新还旧。不仅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串通实际变更主合同的贷款用途、未征得保证人的同意,而且保证人承担保证的可能是一笔呆帐。原本就不能收回的贷款,还让保证人保证,明显对保证人不公,让保证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承担保证责任,有违民法上的公平原则。
  3、新贷的保证人知道该笔贷款的用途是用于偿还旧贷款的,如贷款合同中贷款用途一栏明确写明是“借新还旧”,或者有证据证明保证人提供保证时已经知晓该笔贷款的真实用途。由于不存在对保证人的欺诈,保证合同合法有效,保证人应该承担保证责任。
  在诉讼或仲裁中,保证人主张不知道主合同双方借新还旧的,应当举证。保证人的举证就是举主合同这个书证,因为主合同没有写明借新还旧,因而应认定为保证人不知借新还旧。如果商业银行或借款人主张保证人知道借新还旧的情况并提供保证的,应当由商业银行或借款人举证,如不能举证应认定保证人不知主合同借新还旧的事实。
  4、商业银行不直接贷款给原借款人,而是通过贷款给第三人,第三人又将款项周转给原借款人用以清偿贷款。这种情况不能因为款项周转给原借款人用以清偿贷款,就推断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该司法解释第三十九条规定适用的是新旧贷款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同一的情况;贷款人监督借款人贷款使用是权利而不是义务或职责,不能让贷款人为贷款资金流向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当然,如果确有证据证明商业银行、新借款人、原借款人串通起来,欺骗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比如存在贷款资金始终在商业银行控制下,新借款人没有真实地得到资金等情况。
  
  (二)抵押担保下借新还旧的风险及其防范。
  借款合同当事人协议借新还旧,因为合同的标的作为债的要素已经发生变化,构成债的更改,发生旧债的消灭和新债关系产生的效果。即原有的贷款债权消灭,抵押权也同时消灭。所以应防范下列风险:
  1、不签抵押合同风险。 借新还旧时仍然把原来的抵押合同作为借新还旧贷款合同的抵押合同,而不重新签订抵押合同,更不重新办理登记的做法导致新贷无第二还款来源,成为信用贷款。因此,办理借新还旧手续必须重新办理抵押手续。
  2、恶意抵押风险。借新还旧时变更抵押物或是以前没有抵押而在借新还旧时新设立了抵押。为了保全资产各行在办理借新还旧时,对以前没有抵押的或担保物不足的。重新设立了抵押。债务人与其中一个债权人恶意串通,受损害的其他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抵押行为。在此规定中,由于对“恶意串通”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部分财产”到底占抵押人全部财产的多大比重也没有具体的标准,这就在客观上给法院处理纠纷留下很大的空间,法官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抵押合同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官的认识了。
  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当发生抵押纠纷案件诉至法院后,银行应沉着应诉,要求被告或第三人承担“恶意串通”的举证责任、以抵押时抵押人的资产负债状况对其提出“将全部或者部分财产抵押给银行,造成丧失了履行其他债务的能力,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权益”进行积极地抗辩。对于享有撤销权的权利人并没有提起诉讼而被法院直接认定抵押无效的更应据理力争。
  3、抵押在后风险。 曾经有一企业先后与甲、乙两家银行发生信贷,均以同一财产抵押,甲银行在办理借新还旧时,因原借款抵押而向登记机关要求撤销登记,登记机关撤销后告诉甲行,由于该企业的此项财产已抵押给乙银行,不能重复抵押而不予以登记。虽然登记机关不予以登记的做法不合法,但甲银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首先,甲银行在企业没有担保的情况下要求撤销抵押,使贷款成为信用贷款。其次,按照《担保法》第五十四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八条规定,甲银行借新还旧,将本在先的抵押权变更为在后的抵押权,从而使乙银行的债权优先受偿,企业一旦没有第一还款来源,甲银行只能待顺序在先的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后才能获得清偿。因此,借新还旧一定要查清抵押物的抵押情况,在没有另外落实新贷担保的情况下,一定不能放弃旧贷的担保。
  4、优先权风险。优先权风险是因为我国法律规定了一些权利优先于抵押权而使抵押权人面临的风险。《税收征收管理法》确立了税权优先的原则,即“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合同法》也确立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原则,即“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如果借新还旧系用建设工程抵押的,应查明该建设工程是否拖欠建设工程价款以及与该建设工程相关的配套费用。如存在拖欠情况,计算抵押率时应予以考虑。
  总之,如不能另行落实抵押手续的,就不应该办理借新还旧。只要债权未获完全清偿,抵押权人就可以就抵押物的交换价值优先获得清偿。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借新还旧前后相比较,借款人的信用规模没有变化,其本身的信用风险没有变化,但在第二还款来源方面隐藏着新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如不得已实施借新还旧应当谨慎操作,绝不能勉强行事。
  
  参考文献:
  [1]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暨南大学:2006年
  [2]张鸿,企业寿命问题研究,商业研究,2005.15
  [3]牟立新、叶松,信贷与法律,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体现方面,以及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争论,然后分析了目前世界几种主要的独立性模式,最后回归中国,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现状以及给出建议.
本文通过对可仲裁性概念的界定,从主客观两个标准对知识产权争议的可仲裁性进行分析,对实践中各国及中国的立法的比较研究,以其寻找到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问题的发展趋势,为
磁通量是电磁感应中最核心的物理量,电磁感应现象是否发生、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动势的大小都与磁通量有关.一、准确理解磁通量1.物理意义:表示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
目的:对CT和MRI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使用64排螺旋CT和MRI进行诊
保障职工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保障职工体面劳动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如职工遭受较大的失业压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步伐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劳动就业不仅要关注就业数量的增长,更要重视就业质量的提升.本文从提高就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工会只有牢固树立新观念,通过积极主动工作,变挑战为机遇,确定好工作立足点,寻求维权结合点,探索发展新亮点,才能提升企业工会活力。 In the face of th
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各类新式教科书的编辑和出版,体现了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育理论类图书的出版,宣传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
摘 要:本文主要从高三政治复习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培养学生“幻想”的能力、直觉思维、发散性思维以及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关键词:“幻想”能力;直觉思维;发散性思维;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7-01    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我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检测中PCT、WBC、hs-CRP对疾病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54例,划分为细菌感染组(n=27)和非细菌感染组(n=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