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新思考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u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们逐渐开始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广场舞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盛行。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既可以增加人们的情感体验,还能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本文以音乐类群众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活动特征、开展现状以及解决对策,以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一、音乐类群众活动特征
  音乐是传递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音乐审美素养则是人们享受音乐美的关键途径。音乐作品往往包含了作者的感情和心理变化,是作者内心思想世界的真实反映。因此,音乐类群众活动在满足体能锻炼需求的同时,更加能够满足百姓的感情生活需求,充实群众的感情体验。具体来说,目前音乐类群众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一)丰富群众生活的特征
  社区、文化馆等会组织、开展组织的音乐类群众活动,这些音乐一般有着较强的感染力,让群众在紧张的生活压力下得到足够的放松。
  (二)传承传统文化的特征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广泛,各地都有自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以闽南音乐为例,闽南音乐以闽南语和闽南文化为基础,有着相应的生存土壤,因而在开展闽南音乐群众文化活动中,相对而言其群众组成较为固定,多为喜爱闽南音乐的群众团体。在相关活动中,人们可以受到闽南文化的熏陶,并对其进行传承。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不断增大,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因而群众活动成为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音乐类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一种普及范围非常广泛的活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丰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升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人们要紧密结合音乐类群众活动特征,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音乐类群众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接触到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可以说相关的文化项目与文化活动非常丰富。这对于音乐类群众活动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标志着群众文化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群众文化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能够为音乐类群众活动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一)音乐类群众活动发展环境不成熟
  目前,流行很广的音乐类群众活动就是广场舞,这类活动的参与者较多,其对场所与环境的要求不高,但是其中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广场舞是近些年来日渐火爆的群众文化形式,上到七旬老人,下到儿童,似乎都参与其中,但是其也暴露了类似群众文化发展的短板。
  首先就是活动场所占地面积较大,对其他群众文化发展不利。在一些城市,可供人们活动的场所其实是比较有限的,广场舞参与人数众多,一旦开展相关活动,那些专业的歌唱活动、戏曲才艺比拼、大型的音乐类群众活动就无法实现。从这点可以看出,音乐类群众活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其次就是缺乏专业的音乐老师进行指导。笔者调查发现,有些人希望通过参与音乐类群众活动,提升和积累自身的音乐经验,但碍于广场音乐活动的现状,学习的机会比较匮乏,所以他们提升自身音乐能力的愿望很难实现。
  (二)参与群体老龄化
  当前,我国群众文化还是比较基层化的,造成音乐类群众活动的参与人员大都是年龄较大的人,年轻参与者较少。一方面,中青年人作为家庭的主力军,工作和生活压力都非常大,根本没有空余时间来参加音乐类群众活动。另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群众文化活动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总会觉得不好意思,碍于情面,无法全身心地投入相关文化活动中。
  三、音乐类群众活动发展对策
  目前,受多种因素影响,音乐类群众文化活动难以持续获得良性发展。为了促进音乐类群众活动发展,人们要从群众实际需求着手,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活动效果
  无论什么样的群众活动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相应的设施进行辅助。所以,政府需要提供坚实的后盾,不断完善文化设施,保证音乐类群众活动顺利开展。同时,群众要积极发挥自身力量,拓展音乐类群众活动的资金筹集渠道,为自己喜爱的音乐类群众活动开展募集更多资金。
  (二)转变群众思维,融入多元化因素
  思维转变也是群众文化多元化发展道路上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对于音乐类群众活动的认知,很多人还停留在广场舞这类单一的活动上,而这些文化活动又被认为只是老年人的活动。老年人欣赏的音乐往往被人误解是过时的、不好听的,造成了音乐类群众活动发展的怪圈。因此,想要促进我国城市音乐类群众活动多元化发展,人们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对于群众文化过于片面的看法,给大众提供一个提升品位、陶冶情操的平台。
  (三)吸引年轻人群,增加活力
  首先要开展多方位的宣传工作,比如通过社区微信、社区公众号等网络手段让年轻人了解到音乐类群众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跳舞锻炼,还能够拓宽其人脉圈。参与者可以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和他们一起挖掘共同的兴趣爱好,丰富生活。
  其次,要摒弃传统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将多元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带到群众文化活动中。这样能够保持音乐类群众活动的先进性,引起年轻人的参与兴趣,逐步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使参与者逐渐向年轻化转变。同时,这样也可以真正实现音乐类群众活动的多元化与跨层化,即形成老、中、青三代共筑的主力军,最终达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开展,共造和谐城市文化生活的目标。
  最后,要多开展时尚、流行主题类活动。组织者要选择合适的活动场地,活动内容要有新意,如歌唱大赛、舞蹈大赛、选秀活动等,因为年轻人喜欢有激情、有创意的文化活动。同时,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不要仅仅局限于晚上,周末休息时间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保证群众文化发展的活力。
  四、结语
  个人是社会的建设者,也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群众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提高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也能够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平台和路径。人们必须认识到群众活动的影响力,并且重视起来,为城市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音乐群众类活动作为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形式,能够影响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思想、行为、态度与观点。在未来音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人们要将生活与工作中的所感所悟融入其中,提升音乐类活动的品位,不断扩展音乐类群众活动内容,进而推动我国精神文化建设进程。
  (河南省济源市文化馆)
其他文献
少女怀春 少男钟情  丁香树亦情窦初开  羞涩地露出美丽脸庞  敞开藏着秘密的芳心  一串串 一簇簇  白的纯洁  紫的坚贞  红的热烈  少男少女  坐在鲜花盛开的树下  情不自禁地  相拥相亲 卿卿我我  丁香花激动不已  模仿著相同姿态  他们热恋了  丁香花暗暗送出  幽幽清香
期刊
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9月24日在京开幕。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开幕式强调,个人的创作只有根植于人民生活的大地上,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养分和力量;希望青年作家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文学经典学习,珍爱文学,贴近生活,叩问良知,诚实写作。  记者从会上了解,中国各地作协(文学院)的签约作家,80%以上是有发展潜力、创作活跃的青年作家、评论家。青年作家涌现出一大批思
期刊
常青藤急匆匆爬上窗户  紫罗兰焦虑探头观望  雨不顾一切敲打芭蕉  心绪透过长空守望  惊恐的火龙乱窜乍响  一股凉风乘虚而入  吹遍全身每个角落  所有欲望暴露无遗  一阵蛙声叫停了雨神  蝉的歌声也随之嘹亮  彩虹晾開太阳心事  层层叠叠搭七色彩桥  风喘着粗气  着了迷地周旋  刚回过神的树  兴奋地披上霓裳  放飞的思绪  染上七彩炫光
期刊
李光洙作为朝鲜近代文学的先驱作家,享有无数赞美与批判,是风靡一时的人物。李光洙在文学上提出了许多新概念,也影响了很多作家的创作,对于朝鲜近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同时也奠定了韩国现代文学的基础。李光洙的小说及作品代表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启蒙主义和理想主义倾向,其中,启蒙主义是李光洙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观。  李光洙是韩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光洙的文学功绩代表了
期刊
“江南三部曲”中,格非一方面呈现中国百年乌托邦历程下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塑造了一系列极具生命力的女性形象,本文以作品中女性身份的变迁为切入点,直指当下女性生存状态,并探究孤岛主题中隐藏的格非的女性观。  一、“江南三部曲”概述  20世纪90年代,经过早期先锋的探索,格非的作品开始回归传统,关注人物自身的细节,女性形象也一点一点从平面走向立体,新世纪的“江南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饱满度随着格非作品
期刊
鲁迅在1918-1922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合,被称为《呐喊》。鲁迅的《呐喊》描绘出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真实社会生活写照,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状态,对中国的一些陈腐思想及旧制度的抨击,充分表现出鲁迅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怀,展现出其变革旧中国制度的决心。本文从作者主观意识出发,对《呐喊》做出解析。  《呐喊》这部小说集包含鲁迅所写的14部短篇小说,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
期刊
“白毛女”的故事和喜儿的形象在中国是妇孺皆知,人们根据当时革命战争的现实状况进行提炼和加工,创作了《白毛女》电影、歌剧、舞剧等。本文以1972年上海市舞蹈学校改编的芭蕾舞电影作为探讨对象,从电影的内容、形式、表演形态、音乐和舞蹈等方面做详细阐述。  一、从民间传说到电影“白毛女”  20世纪30年代末,晋察冀边区流传着“白毛仙姑”的故事。传说,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法力
期刊
人们对柳永《雨霖铃》的传统教学理解和处理多是定位在词人浓重的离情别绪中,对于作者在离别情背后的思考不够,对文本解读不够到位。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鲜明提出柳永表达的离别情里蕴有丰富的内涵——三重离别情。一是柳永表达对亲密恋人的伤心离别情,二是柳永表达对红颜知己的无奈离别情,三是表达对过去自己的痛楚离别情。通过三重离别情感的分析思考,本文旨在启发读者对《雨霖铃》有新的深度和高度解读。  柳永《雨霖铃》描写
期刊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发展形式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单一传承与发展,而是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樣就形成了多元文化。而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自然具有多元化特征。多元音乐为我国传统器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器乐的发展构成挑战。目前,我国传统器乐在多元音乐的冲击下显得张皇失措,甚至是停滞不前(部分中国传统器乐的现状)。所以,有必要探讨新形式下我国传统器乐的传承发展之路。  一、对中国民族器
期刊
在辽朝长达209年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太后,她天资聪颖,又很好地接受了家庭教育。她在失去丈夫后能独当一面、笼络人心、治理国家,她身居高位却舍得放权。她的子女都很敬重她。她就是辽朝承天皇太后——萧绰(燕燕)。  作家蒋胜男曾说:“虽然辽国几乎所有的皇后太后都姓萧,但一般人说起萧太后就是指这位承天太后萧燕燕,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兴趣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她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她又与中国古代历史上其他拥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