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化数字教材融媒体出版探析——以高等教育音乐类为例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hiyo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字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出版机构采用与高校共建数字化平台的融媒体出版方式推出全息化数字教材,不仅能够适应直观性、互动性和重复性强的高等音乐数字教育发展趋势,对提升自身的内容生产一体化程度和实现传播体系基本资源的数字化、加快媒体融合建设和产业升级也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融合发展背景下涌现的新需求、新形态、新模式对既有的大学出版社经营管理机制带来了新的挑战.顺应大势转变思路,破除桎梏,主动求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责无旁贷.出版社应通过组织架构、岗位配置、人才培养、绩效分配、信息管理的顶层重构,搭建新的责权利制度流程,激发出版社发展新动能、新活力,从而为新机遇下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贫困问题》成功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这部“系统总结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力作”多次斩获国家级荣誉,实现社会效益的集中爆发,可谓一部现象级主题出版物.文章以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贫困问题》的出版实践为例,探讨其成功背后的出版逻辑.
核红是学术期刊编辑校对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做好核红工作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重要性,阐述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节点设置,即一校二校后核红、作者清样后核红、付印前点校后核红,以及各节点设置的核红关键要点,并叙述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注意事项.
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政治学领域中的5本期刊所刊发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统计分析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4.0进行数据分析.笔者经研究发现,该5本期刊刊载论文的被引频次与下载量之间呈现明显的正向关联性,下载量对被引频次具有显著预测力.基于此,笔者从期刊管理的角度提出开展网络首发,优化标题、摘要、关键词,实施积极的论文推广策略,降低读者获取论文的门槛等期刊发展对策与管理建议.
为提升普通期刊的影响力,文章研究了核心期刊《中国地震》与普通期刊《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登载论文被引频次分布,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被引频次两刊登载论文的情况.在0次被引频次上,《中国地震》占比21.11%,《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占比21.11%;在1次被引用频次上,两刊登载论文所占比例均为最高;在2-4次被引用频次上,两刊登载论文所占比例相近,约35%--38%;在5-10次被引用频次上,两刊的发文量相近,约60篇;在10次以上被引用频次上,《中国地震》登载27篇,占比11.34%,《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登载5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始终具有独特的地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为其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研究以沈阳评剧为例,通过梳理其传播现况及存在问题,试图探索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沈阳评剧的传播策略,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推广提供借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动漫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文章以国产动漫《非人哉》为例,通过分析其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成功实现品牌的有效传播,对国产动漫的品牌传播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国产动漫的发展提供借鉴.
编辑人才队伍的培养是高校出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新兴媒体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出版传媒行业的变革和创新,也对编辑队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即出版传媒行业需要能将出版与新技术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本文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的新编辑培养实践和编辑的成长经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新编辑的培养策略,为高校出版社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未来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接受并适应了新媒体,传统报纸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右江日报》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地方党报,其虽然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近几年发展速度缓慢.《右江日报》新媒体运营还存在技术人才紧缺、内容缺乏创新、新闻获取渠道被动等问题.对此,其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新媒体内容、避免同质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云南有着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的影视拍摄条件,素来被誉为天然摄影棚.因此,有关云南的影像作品数不胜数,既有传统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也有新近崛起的短视频、Vlog等.在观看这些影像作品的过程中,受众不知不觉地对云南展开了想象.这些“云南想象”不仅能带给受众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也形塑着他们对云南的旅游形象感知.文章将通过质化研究的方法,探究云南影像中的“云南想象”与受众对云南旅游形象的感知之间的联系,以期为创作更具吸引力的云南影像,构建更具魅力的云南旅游形象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进一步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