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引向生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众多学科中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也是学生认为实用性最差的科目之一,许多学生上思想政治课有着“无可奈何”的感觉。笔者对128个高二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表明,7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最大的问题在于“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8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说教课”,“枯燥”“抽象”;68%的学生怀疑思想政治课的真理性和真实性。如果不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将会大大降低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弱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并能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所在?笔者认为,关键所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体现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将思想政治课堂引向生活,“引导学生紧紧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生活,激发兴趣
  
  构建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將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都是从他们的环境、家庭和社会中,直接地吸取经验,从而获得大部分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成了教育的背景,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鲜活的题材中。一方面,教师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事例、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理论,建构知识系统;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所学的理论、观点。例如,教学高三《思想政治》中“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框题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乐曲《迎宾曲》和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录像,以这些真实的材料导入新课,立即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几个问题,如:全国人大的地位如何?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怎样?你怎样理解我国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要求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观看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广西梧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梧州市部分人大代表信访接待、调研、评议的录像片段,学生看到录像中自己所熟悉的情景、事件与人物,倍感亲切,更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从上述录像中鲜活的事例得出结论。同时,我抓住时机,鼓励学生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反映民情、民意的事例说明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我国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观点。正是这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活生生的、真实的感觉,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学生不仅乐于探究,学会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能更深刻地感知生活,在实实在在的事实中理解并接受理论。
  
  二、正视生活,提升认识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敢于怀疑和否定,但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有些学生的思想认识较偏激;同时,当代中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和获取信息的途径都比过去多,他们所看到、听到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社会消极面的东西,有时比老师还多,有些事情可能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现实生活中这些消极的东西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政治课的教学不仅不能回避这些现实问题,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在教学中,如果仅仅靠一些简单的理论说教,而不是通过真实的具体实例的分析,不但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从感情上真正接受,反而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书上写的是一套,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又是另一套,不可信”。
  为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视生活,选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而不是人云亦云,从思辨中感悟真谛,提升认识。例如,在高三《思想政治》“依法治国”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请结合自己身边的实例来理解“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出乎意料,第一位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专门例举了社会生活中一些权大于法,一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不严等消极现象。第一位学生的问题还没有回答完毕,班上已有不少学生开始附和了。面对此景,我并不急于进行解释、说明,而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正反两组,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是“我国现阶段崇尚宪法、法律的尊严”,反方观点是“我国现阶段权大于法”。正反两组学生是自由组合的。我给学生规定了辩论双方必须遵守的规则,强调必须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辩论进行一会儿,正方明显占了上风,反方却“弹尽粮绝”。此时,我没有马上下结论、作判断,而是以平等的身份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从正反两方面给学生提供翔实的材料,用事实去教育学生,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世界,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通过教学中的生生交流、师生沟通,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敢说、愿说真话、实话,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在事实面前感悟真理,达成共识,提高认识,真正帮助学生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提高其可信度。
  
  三、回归生活,运用知识
  
  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不仅仅应该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应能够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合理的认识和判断,对自然问题、社会事件和人生问题具有自己的见解,成为有主见的人。同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可见,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去解释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去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与魅力。
  为此,教师要将政治课堂引向生活,教学要回归生活,在适当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在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的源泉。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观察、探究的课题。例如,在“三农”问题的教学时,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些问题:你对种蕉农民的收入情况知多少?当地农民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请你为当地的农民朋友提几条增收的建议。请你调查当地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哪些举措。请你对当地政府提几条帮助农民增收的建议等等。我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一些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在一个月后以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等形式上交。我刚布置完以上作业,学生马上开始找“伙伴”,建小组,选课题,可谓“课终而思无尽”。
  从学生们上交的“关于苍梧县龙圩镇城区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沿海农民与山区农民收入来源的区别”“农民朋友,我想给您当助手”“政府真棒!”等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可以看出,一方面,学生在亲历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认识实际问题,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着“学有所用”的快乐;另一方面,学生不仅能在“做中学”,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与人交往、合作,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课要转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仅限于书本”的观念,要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话题,把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中,将问题引申到课外,把教学空间拓展到自然界、社会生活领域中,在教学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为此,广大政治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关心生活,多从自己的周围世界寻找事例、材料,并善于收集和积累素材,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为课堂教学服务,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让课堂在生活中生动,使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学习的乐园。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网络化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在教育领域,网络化的到来也改变着传统教育的课程、教材、课堂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下面笔者就网络与课堂的整合——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一、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资源无限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知识的拥有者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让网络(Internet
留守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是当今乡镇中学生总体的重要构成力量,在有的学校甚至会占有90%的数量,是学生人群的主要群体。随着社会对农村留守人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学留守学生越来越受重视,留守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学习、生活、心理情绪上的问题也备受重视。  当今乡镇中学留守学生的问题,大体上有五个。  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在农村长大,父母又不在身边,监护人的教育也不到位,学生们缺乏学习的自主动
改革传统的实践训练模式,优化实践训练的环境和方法,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迫切要求。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职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主动交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被动参与的大有人在,其中尤以女生居多,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体育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提高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加强思想教育,明确体育学习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教育,很多家长
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总是处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为使人才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人才更具竞争力,必须优化人才成长的各种环境。文章从优化环境的必要性和如何创建适应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
通过对黑毛福建兔肉中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黑毛福建兔肉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特别是胆固醇含量仅为13.8mg/100g,为普通兔肉的1/5,也远低于其它动物含量;而烟酸
采访人:黄伟林、张俊显、赵若昕、敬晓娟时间:2011年8月18日上午地点:康泽祥办公室、画室文字整理:黄伟林赵若昕赵若昕:康先生,作为一个画家和他的作品修养是怎样的一层关系?康泽祥
所谓体育“贫困生”,是指那些由于自身的身体缺陷或某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或者说动摇了学习动机,降低了学习兴趣,从而使体育运动成绩不能达标的那些学生。
应试教育的背景和教师的陈旧的教育理念合力造了一堵墙,这使课改“春风难度玉门关”,收效甚微。譬如,高中文言文教学,“文言知识”还是处于“老大”的位置,目标的第一条就该是“落实课文的文言知识”,“能力”“思维”“思想”等理念还得退居二线。  然而,从新教材的选文来看,教师眼里只有“考试”是绝对不行的。教材中不乏反映生活各个层面的广度,不乏叙写人性的复杂、思想的碰撞、灵魂深处的纠结的力度,不乏人格文化、
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对公共音乐教育的性质和定位不明确、管理机构和师资队伍不够健全、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单一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