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复配防治灰飞虱的增效作用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13632594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明确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复配的增效作用。[方法]通过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复配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并进行了2016年扬州地区灰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噻嗪酮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扬州地区灰飞虱对噻嗪酮处于高水平抗性,对烯啶虫胺处于敏感水平。烯啶虫胺与噻嗪酮的3个配比(1∶9,2∶8,3∶7)都有增效作用,烯啶虫胺与噻嗪酮的复配比为3∶7时共毒系数最大,达210.2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复配剂30%烯啶虫胺·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在药后1~14 d对灰飞虱的防效都高于对照单剂30%烯啶虫胺和3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且在药后7、14 d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单剂。[结论]该复配剂可作为推荐药剂用于田间防治灰飞虱。
  关键词灰飞虱;烯啶虫胺;噻嗪酮
  中图分类号S435.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0-0155-02
  Study on Synergism of Nitenpyram and Buprofezin to Laodelphax striatellus
  LV Min, LU Yurong, SU Jianku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Lixiahe District of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Jiangsu 225007)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ynergism of nitenpyram and buprofezin to Laodelphax striatellus. [Method] We studied the mixture of nitenpyram and buprofezin by indoor and field efficacy. The resistance monitoring of Laodelphax striatellus to nitenpyram and buprofezin in Yangzhou was also carried out. [Result] The resistant level of Laodelphax striatellus to buprofezin was high, and the resistance of Laodelphax striatellus to nitenpyram was at sensitive level. The mixtures of nitenpyram and buprofezin (1∶9, 2∶8, 3∶7,mass ratio) were all synergic. The highest cotoxicity coefficient was 210.20 when the mixture ratio of nitenpyram and buprofezin was 3∶7. Field efficacy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30% the mixture of nitenpyram and buprofezin WP on Laodelphax striatellus in 1-14 days after administr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agent 30% nitenpyram and 30% buprofezin. And the 7 days and 14 days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single ones. [Conclusion] So 30% the mixture of nitenpyram and buprofezin WP can be used as the recommended agent for field control to Laodelphax striatellus.
  Key wordsLaodelphax striatellus;Nitenpyram;Buprofezin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属半翅目飞虱科,中国各省区均有发生,以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发生最严重[1-2]。灰飞虱是水稻重要的害虫之一,不仅刺吸取食为害水稻、小麦、玉米及高粱等作物,更重要的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丛矮病及玉米粗缩病等病毒病害[3-4],传毒造成的危害远大于直接刺吸危害[4]。一直以来,灰飞虱的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从小麦到水稻,防治次数多,农药使用单一,加大了农药的选择压力,进而导致了灰飞虱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可以长期用于防治灰飞虱的高效药剂越来越少。
  害虫抗药性已成为日益紧迫的世界性问题,因此制定合理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开发一种新农药的时间越来越长、代价越来越大,而药剂因抗性问题被淘汰速度却越来越快,因此延缓害虫抗性,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最佳的药剂配套使用方案,大力推广新型复配剂的合理使用以及各类单剂、混剂与增效剂之间的搭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一药剂,注意选择无交互抗性的药剂进行混用或交替轮换使用[5]。
  江蘇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一直注重水稻害虫防治药剂的研究,先后筛选了吡虫·杀虫单、吡虫·乙酰甲胺磷、噻嗪·异丙威等复配剂,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新烟碱类药剂烯啶虫胺作为防治灰飞虱的重要药剂,发挥了很好的控害作用。鉴于此,笔者对烯啶虫胺和噻嗪酮进行复配,研究了其防治灰飞虱的增效作用,以期为灰飞虱的防治提供新药剂。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防治对象。
  灰飞虱采自扬州市郊稻田,室内繁殖用于测定,室内育稻苗饲养,水稻品种为武育粳3号,饲养温度为(25±1) ℃,相对湿度为60%~80%,日光温室为自然光周期。稻苗:将催芽48 h的稻种均匀撒于垫有湿滤纸的玻璃瓶中,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定时浇水以保持稻苗的正常生长,6 d后用于测定。
  1.1.2供试药剂。
  噻嗪酮原药,江苏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烯啶虫胺原药,江苏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责任有限公司生产。
  1.2方法
  1.2.1生物测定方法。
  采用稻苗浸渍法,参考农业行业标准NY/T 2622—2014。
  1.2.2药剂混配。
  将烯啶虫胺和噻嗪酮2 种原药用丙酮溶解配制成母液,再由单剂母液配制3个不同配比(1∶9、2∶8、3∶7)的混配母液。将供试烯啶虫胺与噻嗪酮3种配比药剂加适量0.5‰ Triton-X 100稀释成5 个浓度,以不含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
  1.2.3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处理设置见表1。2015年9月20日施药,田间试验地点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试验作物品种为扬粳4227,防治对象为灰飞虱。
  试验点设在该所良种繁育基地,前茬作物为油菜,土质为黏性土,肥力中等,pH 6.9,机插秧,水稻长势良好,肥水管理一般。每个药剂浓度重复处理4个小区(在田间随机分布),面积30 m2;小区间设立0.5 m空白隔离并以土筑埂,防止药液的互相流串影响。
  施药当天药前调查1次,药后1、7、14 d分别调查1次,釆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斜拍打2丛稻3下,用白瓷盘接收,计灰飞虱虫数,每小区调查20丛稻。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相对防效=[(处理虫口减退率-对照虫口减退率)/(100-对照虫口减退率)]×100%
  1.2.4数据统计。
  生物测定结果采用DPSv 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出所测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LC50、95%置信限及相关系数等结果。抗性水平分级标准:抗性倍数3.0 倍以下为敏感,3.1~5.0倍为敏感性下降;5.1~10.0倍为低水平抗性;10.1~40.0倍为中等水平抗性;40.1~160.0倍为高水平抗性,大于160.0倍为极高水平抗性[6]。用SPSS 11.0 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灰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噻嗪酮的抗药性
  采用稻苗浸渍法监测了扬州2016年灰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噻嗪酮的抗药性。由表2可知,烯啶虫胺对灰飞虱的LC50为1.512 1 mg/L,抗性倍数为1.23倍;噻嗪酮对灰飞虱的LC50为129.422 0 mg/L,抗性倍数为95.86倍。
  2.2烯啶虫胺-噻嗪酮不同复配比例的联合毒力评价
  根
  据孙云沛法评价各复配比例药剂的联合毒力作用。由表3可知,所设定的3个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复配配比都有增效作用,其中共毒系数最大的是烯啶︰噻嗪酮=3∶7,其共毒系数达210.20。
  2.3烯啶虫胺-噻嗪酮增效复配对灰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选取增效作用最大的配比制作相应比例的复配制剂,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它们的田间药效情况。
  由表4可知,试验药剂30%烯啶虫胺·噻嗪酮 75~225 g/hm2的剂量在药后1、7和14 d对灰飞虱都有很好的防效,防效在56.42%~96.13%。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当施用量为150 g/hm2时,复配剂30%烯啶虫胺·噻嗪酮可湿
  性粉剂在药后1~14 d对灰飞虱的防效都高于对照单剂30%烯啶
  3结论与讨论
  在我国,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水平很高。马崇勇等[7]在 2006 年对无锡和湖州地区灰飞虱种群进行监测,发现对噻嗪酮的抗性倍数均超过 50,达到了高水平抗性。王利华等[8]采用浸苗法对江苏、安徽2个省 7 个灰飞虱品系进行测定,发现对噻嗪酮的抗性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抗性倍数远大于 200。 而灰飞虱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康晓霞等[9]2012—2014年对扬州市邗江区灰飞虱种群抗性监测结果表明,灰飞虱对烯啶虫胺处于敏感水平。该研究将具有增效作用的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复配,有利于延缓灰飞虱的抗药性,为灰飞虱的防治提供新的药剂。通过对2016年扬州市灰飞虱对噻嗪酮和烯啶虫胺的抗药性进行监测,发现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药倍数达95.86,属高水平抗性,而对烯啶虫胺的抗性倍数为1.23,处于敏感阶段。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将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增效作用最显著的配比(3∶7)复配制成含量30%的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用量条件下,复配剂30%烯啶虫胺·噻嗪酮的药效均高于 2 个对照单剂30%烯啶虫胺和30%噻嗪酮,复配剂在药后7 d的防效显著高于2个单剂。因此,将烯啶虫胺和噻嗪酮按3∶7 配比进行复配,可作为增效复配剂进一步推广到农业生产中,用来防治灰飞虱以及其他水稻害虫。
  参考文献
  [1] 程兆榜,杨荣明,周益军,等.江苏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新规律[J].江苏农业科学,2002(1):39-40.
  [2] 祝增荣,程家安,商晗武,等.甲胺磷+溴氰菊酯对稻田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18(4):28-31.
  [3] 陈声祥,张巧艳.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05,32(1):97-103.
  [4] 洪晓月,丁锦华.农业昆虫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8-101.
  [5] 沈晋良,谭建国,肖斌,等.我国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抗性监测及预报[J].昆虫知识,1991,28(6):337-341.
  [6] 刘怀阿,祈建杭,陈金宏,等.几种复配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1):70-72.
  [7] 馬崇勇,高聪芬,韦华杰,等.灰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抗性和敏感性[J].中国水稻科学,2007,21(5):555-558.
  [8] 王利华,方继朝,刘宝生.几类杀虫剂对灰飞虱的相对毒力及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现状[J].昆虫学报,2008,51(9): 930-937.
  [9] 康晓霞,耿跃,袁林泽,等.邗江区水稻害虫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J].现代农药,2016,15(3):44-47,54.
其他文献
简介:由于四硫富瓦烯(以下简称 TTF)是一种稳定的、可逆的两电子给体,故可以利用于具有电、光、磁等性质的超分子化合物的构筑上。1985年,Otsubo等首次把TTF结构单元和冠醚结构单
<正> 1956年ICI首先推出一氯均三嗪染料(procion),由于该染料能与纤维素纤维反应生成共价键而染着,且耐摩擦、日晒牢度良好而标志了活性染料的问世。1966年Bayer和Sandoz差不
【正】 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是正确处理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两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但语文训练内部——听、读、说、写之间,也是密切联系,
【正】 《背影》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短小精悍,一贯誉为名家名篇,系传统的语文教材.现又选入中学语文课本,颇受大家的欢迎.本文笔触细腻,感情逼真,反映了一定的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资料等方面,对2016年7月19—20日发生在济南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数值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次由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和黄淮气旋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雨。暴雨过程发生在气旋暖区,为层状云和积状云混合云降水,降雨范围大、效率高;对流性的特征仅表现为短时强降水,雨量分布相对于单纯的积云降雨更均匀。数值模式对此次过程的强降雨时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短剪对红灯甜樱桃生长及结果的影响。[方法]以长势相对一致、长度和粗度大致相同的红灯甜樱桃为试验材料,设置极重短剪(剪去枝条长度的65%)、重度短剪(剪去枝
【正】《石湖》是已故的老作家、文学史家郑振铎同志写于1957年的一篇游记,它刊载在1958年1月4日《人民日报》上.这篇游记是作者记述自己在三年之间,两度游览石湖的情景和观
【正】 《樱花赞》选自散文集《雪浪花》,作者冰心.这篇文章所写的是作者于一九六一年三月到日本参加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在东京召开的紧急会议时在日本的观感.作者通过赞
为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切实落实团市委全委会确定的"全力打造创新型青年组织,全面提升青少年生活品质"的工作重点,团市委将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参与社会管
以某矿13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用高位钻孔瓦斯钻孔高度和钻孔数量变化对抽采效果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得出了最优效果钻孔高度为工作面4倍采高,最优钻孔数量为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