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法中的煽动恐怖主义犯罪

来源 :刑法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第1624(2005)号决议中呼吁各成员在国内立法中对煽动恐怖主义行为进行规制,并将其视为防止恐怖袭击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宣传的不可或缺的机制.然而,这一决议并没有对煽动恐怖主义犯罪的客观和主观要件进行界定.在区域层面,欧洲委员会和欧盟对这一罪行作出了宽泛的定义.国际层面定义的缺失和欧洲层面宽泛的定义引发了对表达自由权的关注.本文将选择一组国家考察其如何对煽动恐怖主义行为进行刑事立法,从而明确该类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并提出立法可能引发的问题.本文同时借鉴煽动灭绝种族罪,并基于对人权的关注和对国家经验的考察,尝试提出煽动恐怖主义罪的定义.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 2021-02-10  [作者简介] 赵欣(1975-),女,吉林通榆人,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① John W. Steinberg, “Was the Russo-Japanese War World War Zero?” The Russian Review, Vol.67, No.1 (Jan. 2008), pp.1-7.  ② The Russo-Japane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根据党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党史学习教育概括起来就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
期刊
70年来,我国学者对西欧农业史、农村史、农民史的研究经历了起步(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复兴(20世纪80—90年代)、成熟(21世纪)的艰辛历程.其研究范式也完成了革命史叙事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收稿日期] 2021-03-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研究项目“亚美尼亚文明史研究”(编号:2018YJX091)。  [作者简介] 亓佩成(1973-),男,山东淄博人,滨州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① E. Zürcher, The Buddhist Conquest of China: The Spread and Adaptation of Buddhism in Early M
“预防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是刑法积极应对恐怖活动犯罪增多的现实举措,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需要,其安全理论基础是“安全需求理论”和“非传统安全理论”.从比例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刑法相比,我国刑法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在刑法总则部分规定所有故意犯罪的预备行为、未遂行为和中止行为都构成犯罪;二是大多数犯罪的成立都有罪量要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文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从五个方面论述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背后的深刻哲学启示:道路选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方向引领——坚持以科学理论为行动指南;审时度势——始终抓住重点和关键;信念如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股权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新兴代表,拓宽了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但由于其本身天然的网络属性及相关制度的缺失,加之一些缺乏信誉的融资者和平台混入其中、滥竽充数,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