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来源 :临床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rcji54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预处理(IPC)即经历几次短暂缺血一再灌注后,机体对随后缺血损伤的耐受性增强。动物实验表明,IPC可对心肌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结果具有重复性。人的心脏也有IPC的现象,例如:冠状动脉成形术中,与首次球囊扩张相比,以后的多次反复扩张血管可使胸痛减轻、ST段抬高程度降低以及乳酸产物生成减少。在临床上,IPC虽然具有减轻心肌缺血损伤、保护心肌的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肝硬变(n-30)和非肝硬变患者(n=10)胃冠状静脉壁的表达与分布。结果:肝硬变患者
目前全国都在进行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讨,各学科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体育教学作为小教大专教育的基础学科也有了卓有成效的变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日益成为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动物性产品质量安全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我国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接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高征产妇剖宫产手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麻醉方法之一。常用药物配方为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在麻醉的过程中,考虑到局麻药对产妇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结了1985年1月1日 ̄1994年12月31日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的85例晚产后出血的病例,其中阴道分娩66例(同济医院58例),剖宫产术19例(同济医院8例),文献报道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28%,同济医院为0.21%,其主要病因为胎盘、胎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动物源性食品已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近年来,“三鹿牛奶”、“瘦肉精猪肉”、“苏丹红鸭蛋”等动物
近几年来,通过对云南红河地区鸡主要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验,基本掌握了目前红河地区鸡主要传染病的流行动态、发展趋势及防治现状。本文探讨了疫病的防控对策,为促进红
农业部于2010年1月21日发布了新修订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6号),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2002年5月24日农业部发布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4号)同时
一、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1.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史。20世纪40年代当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程序员必须手动控制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十分昂贵,惟一想到利用程序设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