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尤其在对专业理论素养之外其他方面的提高明显不足。高校传统的体育实践课教学只注重传授技术,而不关心价值教育和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心理意志薄弱,缺少自我挑战的精神。这与“健康第一”思想相悖,使体育教学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状态,学生的健康水平也不同程度地下降。为改变这一现状,引进拓展训练的理念和项目,以丰富和改善体育教学模式. 拓展训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过程中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另外,在国外拓展训练已经走进了各个高校校园,通过学习了解,国外拓展训练强调个人体验,这也符合现阶段高等院校教育的主流,加强学生的交流,提高个人挑战的勇气和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拓展训练 毕业 就业 无缝对接
一、前言
在我国,北京大学教师钱永健作为第一人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课堂,在这方面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现已在全国多所高等院校中开展,受到当代大学生的一致认可。在拓展训练中提倡的体验式培训,如何更好服务于大学生,特别是在大学毕业之际,如何更好为毕业与就业之间缩小间隙,是体验式拓展训练值得去探讨的课题。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着力研究大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接轨问题,研究对象即为大学毕业及就业工作。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多所高校的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安排,并加以比较;2.文献资料收集法。通过收集资料,并整理各高校课程安排;3.分析归纳法。通过对整个研究实施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分析,找到体验式拓展训练的应用途径。
三、体验式拓展训练的在就业中的作用及意义
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等各方面心理不正常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在毕业之际,当面对社会给予的机会和压力并存的形式下,很多毕业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将自己一身本领转化成就业的本钱。研究表明大学生毕业和就业之间“无缝对接”的解决途径,其中一个可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在高校中大力推行体验式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综合素质的能力提高。具体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在未开设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综合素质训练课)的院校,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开设出符合学生就业需求的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
(二)在已开设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综合素质训练课)的院校中,为课程功能更进一步提出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在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等诸多问题上,进行实验性研究,通过教学中的影响,展现出体验式拓展训练应有的实效性。
四、毕业生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的焦点问题
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毕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提出行之有效的途径,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体验式拓展训练使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等问题得以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和找到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体验式拓展训练如何与大学生生活相联系
通过体验式拓展训练,在拓展培训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与人交流的技巧,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以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会到社会的复杂性,寻求大学生毕业和就业无缝对接的教育模式。使他们能切身感受到体验式拓展训练的作用。
(二)如何使高校现有的教与学,教与用等方面相融合,并以何种形态出现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没有求职经验、没有工作经验,甚至缺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和技巧,而现有的教学教育体系中在此方面相对较为薄弱,学生没有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和学习的平台,往往在求职过程中碰壁。
(三)毕业生充分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在学生即将毕业之际,能够以全新的自我,展现在社会上,在教学中以拓展训练的理念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毕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对如何使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际使自己的就业愿望达成,探索出以体验式拓展训练为手段,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教学改革注入新鲜血液;大学生毕业与就业“双难现象”寻找一个教与学并行的方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当代大学生毕业和就业“双难”的现象日显突出,培养学生领导力、沟通力、耐挫力,增强信任感、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体验式拓展训练在学校的开展不仅使广大学生在训练中收益,同时也对常规体育课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更对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训练。
(二)建议
把体验式拓展训练应用于大学毕业生, 联系学生未来社会生存的关键因素进行再设计, 针对性地对其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有效培养, 完成学生价值再造过程并使之获得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具有切实可行的价值。 经过系统的调研和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地结合是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参考文献:
[1]郗杰英,周扬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2]罗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67-69
[3]张雷,何翔,曾举俊.拓展训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3).
[4]郝小刚,高雪梅,郝全刚,王光磊.结合社会需求拓展高校教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
[5]梁昌海.高校推广拓展训练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关键词】体验式拓展训练 毕业 就业 无缝对接
一、前言
在我国,北京大学教师钱永健作为第一人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课堂,在这方面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现已在全国多所高等院校中开展,受到当代大学生的一致认可。在拓展训练中提倡的体验式培训,如何更好服务于大学生,特别是在大学毕业之际,如何更好为毕业与就业之间缩小间隙,是体验式拓展训练值得去探讨的课题。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着力研究大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接轨问题,研究对象即为大学毕业及就业工作。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多所高校的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安排,并加以比较;2.文献资料收集法。通过收集资料,并整理各高校课程安排;3.分析归纳法。通过对整个研究实施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分析,找到体验式拓展训练的应用途径。
三、体验式拓展训练的在就业中的作用及意义
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等各方面心理不正常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在毕业之际,当面对社会给予的机会和压力并存的形式下,很多毕业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将自己一身本领转化成就业的本钱。研究表明大学生毕业和就业之间“无缝对接”的解决途径,其中一个可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在高校中大力推行体验式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综合素质的能力提高。具体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在未开设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综合素质训练课)的院校,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开设出符合学生就业需求的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
(二)在已开设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综合素质训练课)的院校中,为课程功能更进一步提出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在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等诸多问题上,进行实验性研究,通过教学中的影响,展现出体验式拓展训练应有的实效性。
四、毕业生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的焦点问题
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毕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提出行之有效的途径,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体验式拓展训练使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等问题得以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和找到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体验式拓展训练如何与大学生生活相联系
通过体验式拓展训练,在拓展培训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与人交流的技巧,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以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会到社会的复杂性,寻求大学生毕业和就业无缝对接的教育模式。使他们能切身感受到体验式拓展训练的作用。
(二)如何使高校现有的教与学,教与用等方面相融合,并以何种形态出现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没有求职经验、没有工作经验,甚至缺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和技巧,而现有的教学教育体系中在此方面相对较为薄弱,学生没有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和学习的平台,往往在求职过程中碰壁。
(三)毕业生充分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在学生即将毕业之际,能够以全新的自我,展现在社会上,在教学中以拓展训练的理念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毕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对如何使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际使自己的就业愿望达成,探索出以体验式拓展训练为手段,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教学改革注入新鲜血液;大学生毕业与就业“双难现象”寻找一个教与学并行的方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当代大学生毕业和就业“双难”的现象日显突出,培养学生领导力、沟通力、耐挫力,增强信任感、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体验式拓展训练在学校的开展不仅使广大学生在训练中收益,同时也对常规体育课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更对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训练。
(二)建议
把体验式拓展训练应用于大学毕业生, 联系学生未来社会生存的关键因素进行再设计, 针对性地对其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有效培养, 完成学生价值再造过程并使之获得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具有切实可行的价值。 经过系统的调研和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地结合是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参考文献:
[1]郗杰英,周扬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2]罗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67-69
[3]张雷,何翔,曾举俊.拓展训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3).
[4]郝小刚,高雪梅,郝全刚,王光磊.结合社会需求拓展高校教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
[5]梁昌海.高校推广拓展训练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