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肺腺鳞癌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单药治疗肺腺鳞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7年7月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肺腺鳞癌、接受过EGFR TKIs治疗的4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口服EGFR TKIs的疗效。40例肺腺鳞癌患者均接受过EGFR突变检测,11例患者无突变,19Del突变13例,21L858R突变13例,20外显子和19/21外显子双突变3例,不吸烟和腺癌成分>50%的患者中EGFR突变率较高。

结果

26例(65.0%)肺腺鳞癌患者接受EGFR TKIs靶向治疗后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5个月(95% CI为0.52~10.49个月);20例(50.0%)患者达到总生存时间(OS)终点事件,中位OS为15个月(95% CI为11.03~18.97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病理组织成分、EGFR突变和EGFR TKIs治疗时有无脑转移与患者的PFS均无关(均P>0.05);性别、年龄、吸烟、病理组织成分和EGFR TKIs治疗时有无脑转移与患者的OS均无关(均P>0.05),EGFR突变与患者的OS有关(P<0.05)。

结论

EGFR TKIs治疗肺腺鳞癌具有一定疗效,其中EGFR突变患者疗效显著。应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通过EGFR基因突变检测和EGFR TKIs治疗以改善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暴露对人肝星状细胞活化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NaAsO2(0.0、0.1、1.0、10.0、50.0、100.0 μmol/L)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株(Lx-2)24、48、72 h后,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结果,采用0.000、1.875、3.
探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仅仅关注疾病症状,不关注患者特征与"过诊断"、"过治疗"、"错诊断"、"错治疗"的关系,提炼出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与医学模式转化的相关操作。指出疾病诊断与治疗中不仅要关注疾病,更要关注患者的人格特征、应激事件、疾病反应、应对方式。在疾病治疗中,需要从药物与心理两个方面进行。提示诊断治疗思维与行为的变革是临床医学进步的标示;面对既往将"病"与"人"分开的陈旧医疗模式及目前中国的
和平时期,由于爆破作业、恐怖袭击以及易爆危险品失控性爆炸,可造成严重的爆炸伤亡事故。回顾近十年来,严重爆炸事故在国内呈逐渐增多趋势,而爆炸冲击伤作为现场人员致死、致残的主要致伤原因,虽已引起国内医学界关注,但针对爆炸冲击伤的关注更多集中在诊治水平的渐进提升方面,对于爆炸冲击伤的防护研究虽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实验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数据,但在防护材料、防护装备以及防护策略的理论跟进和深度挖掘上亟待加
期刊
目的本研究将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多项临床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为进一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病理证明的结直肠癌患者892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乙肝表面抗原、年龄、术前相关实验室检查、术后病理结果等),研究是否会影响肝转移的发生。结果结直肠癌是否发生肝转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
期刊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食管癌细胞干性的影响以及阿司匹林抗肿瘤的潜在机制。方法按照不同处理情况分组,分为对照组、ASA组、KYSE-450与M2共孵育组(KYSE-450+M2组)、KYSE-450与M2共孵育+ASA组(KYSE-450+M2+ASA组)、M2与shCCL2-KYSE450共孵育组(M2+shCCL2-KYSE450组)、M2与shCCL2-KYSE450共孵育+A
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80%以上的女性宫颈癌死亡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宫颈癌病因清楚,人乳头状瘤病毒预防性疫苗取得巨大成功,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的技术成熟,且有多种筛查方案可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选用,具有良好的控制前景。中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亟待提高,达到在2030年前全面预防控制宫颈癌任重而道远。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基因亚型分布及其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差异。方法2015年3月1日至6月15日,在深圳市选取1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招募30~59岁2 717例女性参与宫颈癌筛查,分析HPV基因分型、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IN2+)为终点,计算不同HPV基因亚型组合筛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
预防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的研发成功对于HPV相关疾病,特别是宫颈癌的防控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世界上首个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已经10余年,临床试验后续的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了HPV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接种规划,疫苗的人群应用效果包括降低HPV感染、尖锐湿疣和高度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以及对于非接种人群的群体免疫效应日益凸显。扩大疫苗接种覆盖率,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