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维生素A缺乏导致胎鼠肛门直肠发育畸形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t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维生素A缺乏(vitamin A,VA)对胎鼠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的发生和末端直肠肠壁内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发育的影响.方法 SD成年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于孕前2周开始每组喂以不同剂量的VA饮食至孕期结束):①VAD组(n:20只):喂以VA缺乏饲料;②正常对照组(作为阴性对照组,n=20只):喂以普通饲料;③ETU组(即乙烯硫脲组,作为阳性对照组,n=20只):喂以普通饲料.于妊娠第10天,ETU组经胃管注入1%的乙烯硫脲(ethylenethiourea,ETU)(125 mg/kg);于妊娠第20天,所有孕鼠行剖宫术取胎鼠.观察活胎鼠ARM发生率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鼠末端直肠PGP 9.5和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血清VA水平:经VA缺乏饲料喂养2周后VAD组的血清V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310)和ETU组(P=0.0401);(2)ARM发生率:VAD组和ETU组的胎鼠ARM发生率分别为64.5%(20/31)、45.9%(61/13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未发现ARM;(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①在有肛门胎鼠末端直肠中,PGP 9.5和S-100在VAD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ETU组(PGP 9.5的P值=0.0156、S-100的P值=0.0105)和正常对照组(PGP9.5的P值=0.0091、S-100的P值=0.0024), 而ETU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无肛畸形胎鼠末端直肠中,PGP9.5和S-100在VAD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ETU组(P<0.0001);VAD组和ETU组的无肛胎鼠末端直肠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各自的有肛门胎鼠组(VAD组:PGP9.5和S-100的P值均<0.0001;ETU组:PGP 9.5的P值=0.0203、S-100的P值=0.0122).结论 孕期VA缺乏会导致胎鼠ARM的形成,胎鼠末端直肠ENS发育程度与其ARM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借助劳资关系领域源头的三界面理论,简要分析了我国劳资关系领域的发展过程,提出对该领域的研究与操作应当关注其价值观形象和社会福利功能.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6月,我院对收治的108例患者(观察组)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同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以及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和院内再介入术实施率.结果 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痫术后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不同病理分型与术后疗效的相巨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FCD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分型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 轻型组(FCD Ⅰ A)24例,重型组(FCD Ⅰ B+ⅡA+ⅡB)30例.术后有效率:轻型组96%,重型组70%,总有效率82%.结论 随着FCD病理改变程度的逐渐加重,手术后疗效越来越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基因多态性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对新疆自治区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数据,入选健康汉族人607人,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SAA基因288T>C(rs12218)进行分型.血脂水平检测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中心统一测定.结果 rsl2218基因型之间HDL-C
患者,男,30岁,以“胸痛24h”为主诉入院。患者于2009-03-23凌晨1∶00,在休息情况下出现胸骨中部闷痛,伴有出冷汗,未予治疗,1h后胸痛自行缓解,当天上午尚能正常上班,但中午12
目的 研究儿科临床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AmpC 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和基因型.方法 收集2009年1至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AmpC酶表型初筛,对AmpC酶表型阳性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质粒AmpC酶MOX、CIT、DHA、ACC、MIR及FOX基因型.结果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
目的 制备CA16型VP1蛋白疫苗并进行免疫原性初步分析,为手足口病CA16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利用RT-PCR技术获得CA16 VP1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 HT A,与Bacmid DNA重组,转染Sf9昆虫细胞,重组CA16 VP1蛋白与Al(OH)_3佐剂混合制备重组CA16 VP1蛋白疫苗,腹腔免疫BALB/c小鼠,2次免疫后进行免疫效果初步评价.结果 用间接免疫荧光
目的 探索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下颌骨DO过程中牵引间隙新生骨密度与强度的影响,从而为促进下颌骨DO新骨生成,缩短牵引周期,减少并发症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于术后3 d开始下颌骨牵引,每天0.8 mm,连续牵引7 d后,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A组:在牵引区注射2 μg(O.1μg/μl)重组质粒pIRES-hVEGF165-hBMP2;B组:在牵引区注射2 μg(0.1μg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连接部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经术前内镜检查及黏膜活检证实后,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51个胃食管连接部病变,其中低度异型增生39个,高度异型增生12个,病灶直径3~28mm,平均(10.9±4.0)mm。对手术前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定期复查内镜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有44个病灶被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为86.3%,手术前后病理结果相符的病灶仅26个(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