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梓:伟大的爱国者,至死不渝的赤诚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创办人曾宪梓于9月20日因病去世,享年85岁。许多人是通过“金利来”领带知道曾宪梓的,但相比商业成就,曾宪梓更令人敬仰的,是他对国家至死不渝的赤诚。正如金利来集团的讣告所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1934年,曾宪梓出生于广东梅州,他幼年丧父,12岁那年因家中贫困,不得不辍学去当农民。是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他的命运。“一个搞土改的同志看我在劳动后喜欢看书,亲自把我送到学校,对老师说这个孩子很苦,家里情况也不好,要多关照。”靠一个月三元钱的国家补助,曾宪梓从东山中学开始,一直读到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从17岁到27岁,国家养了我10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我。”功成名就之后,这成了曾宪梓回忆人生的开场白。也是从那时起,他立下誓言:有一朝功成名就,一定倾我所能回报祖国!
  1963年,曾宪梓因家事前往泰国,在那里学会了领带制作技术。1968年,他在香港开始了白手起家之路。那时他拿着做好的领带去推销,却没有人愿意要小作坊的产品。他赌上全部身家,把领带寄放在大商场,不要一分钱利润,只求放在显眼的地方,所幸他赌赢了。1971年,他成立金利來(远东)有限公司,一点点将香港领带市场从外国人手中夺了过来!《香港商报》评价他“创造了一个属于香港人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名牌。这该是每一个香港人感到骄傲的事情”。
  功成名就的他并未忘记自己当初的誓言:香港回归前,很多港商把资金撤往海外,曾宪梓正相反,他将原本计划投到美国的资金,全部转投内地,“我是爱国人士,他们走我不走!”“作为商人,回到祖国投资,既有光明的远景,而且还能报效祖国,何乐而不为?”不光如此,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也是最早一批回内地投资的人。1978年,曾宪梓回到母校梅州东山中学,校舍多年未变,亲切却有些破败。曾宪梓当即捐出30万港币新建一座教学楼。尽管这一年,他的事业刚有小成,30万元港币对他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此后,500万、1000万、3000万……一笔笔在当时堪称巨资的捐款被他送到内地。他不是香港拥有财富最多的人,却是改革开放以来,为祖国捐款最早、最踊跃的港人。按个人财富比例计算,更是捐款最多的港人。迄今为止,他先后捐助项目超过1400次,涉及教育、科技、医疗、体育等,总金额超过12亿元!
  与之对应的是他的抠门和节俭:每天的生活开支长期不超过30元,后来物价上涨太厉害,才调成50元。“我不喝酒、不赌博、不抽烟,没有这些嗜好。我只有艰苦努力地创造财富,因为我要回报祖国,我的终生理想就是终生要报效祖国。”在他退休之后,儿子曾智明接管金利来集团,仍践行着每年捐款5000万元以上的“家规”。
  捐款只是曾宪梓报效祖国的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社会公共服务之上。他在广东担任了十年政协委员,后来又是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也是香港回归后多年唯一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他始终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回归祖国的香港,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基于他的倾力奉献,2008年,他被授予“中国企业改革十大杰出人物”;2018年12月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获得了“改革先锋”称号。
  他对祖国的爱,深到了骨子里,他最爱唱的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香港没回归前,他就敢高唱爱国歌曲;他最喜欢的节日是国庆,他在香港50年,每逢国庆都要去参加各种纪念活动,哪怕坐上了轮椅,他还是要去。“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去参加庆祝国庆的活动,为国家的成就和未来欢呼!”然而,他终是没能等到祖国70周年华诞。
  9月26日,曾宪梓先生的追悼会在梅州举行,现场摆放着来自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敬送的花圈。曾智明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他送行,人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1994年,国家曾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曾宪梓星”。曾宪梓很开心,他说这是他报效祖国的荣誉,“等我离开人世,我就住到小行星上去。”现在,他也许已经到了“曾宪梓星”上,依然用深情的目光凝望着他热爱的祖国。
  ■热议锐评:85岁的人生,足以留给后人很多。曾宪梓留下来的,有传奇的创富故事,有克己自律,有慷慨捐赠,但最宝贵的是他言行一致的家国情怀。相比起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更愿意被提起的,是一名“赤裸裸的爱国者”。把个人成功与家国情怀结合起来的“狮子山下精神”是曾宪梓成功的奥秘所在,反过来,他对内地改革开放和公益事业的倾力投入,也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家国情怀”作了注解。漫长而琐碎的日常容易销蚀一个现代人的家国情怀,而这位老人为人们竖起了一面镜子。(徐立凡《新京报》;朱永华,华声在线)
  ■素材运用:伟大的爱国者;家国情怀;至死不渝的赤诚;热爱;改革先锋;克己自律;不忘初心……
  (资料来源:《新京报》、公众号“华商韬略”等)
其他文献
398亿小时!2017年上半年,中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这些时间,足够建造109座金字塔。近日,波士顿大学讲席教授詹姆斯·卡茨公布的这项数据,再度引人深思:手机等技术产品在引领社会进步之时,是否也在将人类推入泥沼?  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的时间正越来越多地被手机消磨掉。不论是家人团圆还是朋友聚会,不论是上班路上还是工作之余,说话的人越来越少,埋头“屏幕”的越来越多。最新调查发现,中国人平均每天看手
因为短视,我们不得不承受失去的痛苦;只有眼光长远,才能让我们收获最美的微笑。用塑料花欺骗游客,是短视,是自损形象,是急功近利,举办方应该给社会一个交代。  近年来,旅游成为国人追求的时尚。然而,在繁荣的旅游景象背后,一些欺客、宰客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天价鱼”“青岛大虾”“雪乡宰客”……每一个消息,都会引得舆论一片哗然。这些缺少远见的行为,不但让当地旅游业背上恶名,还造成了许多有形和无形的冲击与损失
时光悠悠漫長,多少身影在岁月的长河中驾一叶扁舟,划出了史书上的浅浅墨痕。他们或执着,或张扬,或因心中愤愤而书就千古绝唱,归根究底,都只因他们心中有着一句发自内心的无悔之声:此乃吾心之所向。  这支红梅,盛开在浓妆艳抹的大唐。他让力士脱靴,贵妃斟酒;他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张扬。在古时,这等不羁是何等荒唐,可偏偏,用到他身上显不出一点突兀。这一切只因他是太白,他是以酒为知己、以月为情人的太白。他将长安这
根据2017年国家考试说明,实用类文本阅读成为高考必考内容,赋分12分,题型有三,或一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或两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这样的题型模式,再加上这样的特殊情况(根据有关较为可靠的消息,文本材料的篇幅原则上控制在1200字左右),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或者选文中的信息量很大,或者试题对选文语言材料的考查密度很大,甚或两者兼而有之。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况,一个现象必然出现,那就是实用類文本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之论书者,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苏东坡  艺术乃德行的宝库。——巴尔扎克  我国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  以上三则材料带给你
社会关注度★★★★☆作文适用度★★★☆☆  这几年,“基础科学”被提得越来越多,不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华为、阿里等知名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但是眼界放宽,对标世界科技强国就会发现,我国基础研究占比与发达国家占比水平(15%~20%)相比仍有差距。3月11日上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坚定不移加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会加大投入力度。  基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曾经的“铁饭碗”已经消失或行将隐退,而很多新职业又被催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 ”的时代,我们应该尽早思考时代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让自己的人生之舟顺风而行。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选择新兴职业。这固然与我的性格爱好有关,更多的是出于对时代需求的考虑。  这是一个科技改变生活的时代。微信
我喜欢那些把我吓得一惊的东西。有一次去看画展,一进门,冷不防被整墙的张大千的大幅墨荷吓了一跳——哪里是荷花,简直是荷树!简直是荷森林!那样傲岸无比,而且很邪门地竟像是还在继续往上长,一种要撑破什么似的放肆的生长!  冬天,我喜欢用一只晶亮的矮玻璃杯喝赤艳的红茶,可是令人感伤的是,一杯茶总是在喝到一半的时候就凉了。  有一天,我偶然把茶放在南窗下的阳光里,并且一边看书,一边不断地沿着日光的腳痕移动它
这26颗钉子扎进了三清山,更是扎进了文化肌体,扎进了人们内心  这可能是史上最贵的“钉子”了——5月18日,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驴友打岩钉攀爬巨蟒峰案”终审宣判:张某明等3名被告赔偿600万元修复环境,2人获刑。这是我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迹入刑案,也是全国首例检察机关针对损毁自然遗迹提起的生态破坏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三被告入刑和被判赔偿生态环境损失,不仅是对他们自身行为的否定,更是传递出国家依法
绣山绣水绣日月,绣人绣情绣春秋,绣家绣国绣乾坤。  那次的苗寨之旅,为我解开了苗族服饰背后的秘密。苗族同胞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让它变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  在那里,我了解到一种背部装饰物,外形精美。形状是横的长方形,工艺以刺绣为主,纹样为回环式方形纹,像极了一座城市。当地的苗族同胞很认真地告诉我,这叫“背牌”,苗语称作“劳搓”,这是苗族祖先曾经拥有过的城市。  我久久驻足于一件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