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庆坊:从复古迈向潮流

来源 :都市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zh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生活环境在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地改变着,那些曾充满回忆的大街小巷都焕然一新,让人既熟悉又感到陌生。改造不代表抹去从前,也是一次让我们见识到“复古”迈向“潮流”的一步,更是给我们展现了“它们”未知神秘的另一面。“复古”和“潮流”究竟会碰撞出哪些不一样的火花呢?那么就让我无比荣幸地邀请你到荔湾来看看吧!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角——永庆坊!永庆坊曾是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广州曾在一片帆影桨声中将茶、丝和瓷器,经由中国南海、印度洋,运往遥远的西方。同样地,来自异域的香料和宝石也在这里聚集与分散。从清朝设立十三行开始,到1984年成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广州依靠中国广袤大地,成为与各国贸易往来的窗口,成就了其“商都”美誉。永庆坊距离广州十三行旧址仅2.5公里,这里汇聚了西关风情、骑楼建筑、岭南曲艺,是最具岭南文化风味的地方之一。
   旧城改造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此前,一些地方曾倾向于推倒重建。直到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并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他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永庆坊的改造就經历了从“大拆大建”到“绣花功夫”的探索历程。
   经过一番“绣花功夫”,汇聚了西关风情、骑楼建筑的广州老街永庆坊,抹去了衰败的阴影,实现了历史街区的活化提升。改造后的老骑楼重新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成了年轻人休闲、会友的好地方;更多的“老西关风情”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不起眼的照相馆、充满回忆的士多店成为了一个个“网红打卡点”;“永庆坊”、新潮网红快闪店等全新设置,使得这个不一样的商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变的是你的样貌,不变的是我们的情怀。
其他文献
李浩羽是一位阳光开朗、待人真诚、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小男孩。就读于荔湾区广雅小学五(4)中队,是学校的大队委员,热爱少先队组织,积极参加少先队活动。别看他个子小小的,他身上展现着广雅学子广思博学、品雅志高的优秀品格,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小骨干,是少先队员学习的好榜样。   小个子,大智慧   在学习,上,他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各科的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
期刊
常言道“食在广州,食在荔湾”。荔湾——一个美食天堂,我请你到荔湾来品美食。   广州是一座繁忙的城市。当你慢下来时,你会发现这座城市有美味可以品尝。当您来到了广州荔湾,不去品品当地的美食,您会后悔的。   广州人口味清淡,喜欢粤菜。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可成为老广餐桌上的美味。今日,我便想向各位客官介绍几道荔湾的美食!   煲仔饭。广州人煮饭十分讲究。蒸出来的饭要粒粒分明,尝起来要软硬适中弹牙爽口,
期刊
有句话儿说得好:“你品,你细品!”我们荔湾能细细品味的事物数不胜数,像广式茶点、烧腊、牛杂……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去品味一下广式茶点吧。   走在荔湾的大街小巷,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各种茶餐厅,来广州生活了六年了,我也常常和父母一起去喝早茶。你看这广式蒸笼,层层有料:晶莹剔透的蒸虾饺、馅多皮薄的烧卖、营养美味的马蹄糕、入口即化的云吞、香气扑鼻的叉烧包……我最喜欢吃的要数水晶蒸虾饺和广式煲仔饭。   刚
期刊
”一湾清水绿,两岸荔枝红”,荔枝湾是广州的风景名胜之地。荔枝湾最让我难忘的是它的水了。河道蜿蜒犹如一条长长的绿丝带,缓缓地飘向远方。小桥、石栏、长廊,柳树、古榕倒映水中,水底的小草、沙石清晰可见,鱼儿嬉戏打闹。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水面上,使水面焕发出不同的色彩:深绿、浅绿、翠绿……坐上小舫船上,畅游在荔枝湾这碧绿的河道上,船激起的微波打破了水面的寧静。河两岸的古迹穿梭在眼前,古老的西关大屋、梁氏宗祠、
期刊
在我们学校附近,隐藏着一座座古老的房子。很多次经过这里,感覺这些房子就像藏在深闺的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我很想一睹她的芳容,于是和妈妈约好,星期五放学带我去看看“庐山真面目”。   终于等到星期五,我们从学校东门出发,沿着左边的小河,大概走200米左右,经过一座小桥,看到一个很高大的牌坊,上面写着“聚龙”两个字,那些老房子就藏在这里面。   走过牌坊,里面豁然开朗,面前是一片青砖铺成的空地。有老人
期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老的西关尽管经历过漫长时代的洗礼,日新月异,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时代的印记。   “西关五宝”是三雕一彩一绣,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底蕴,它们不仅是历史留下来的瑰宝,还是极具特色的古老艺术。   木雕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活,传统的木雕分为5步:画创意稿、做粗坯、修光、打磨、着色上光,做粗坯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
期刊
或灰或黄的外墙,承载了岁月的痕迹;老城区中那一排排静静伫立着的骑楼,那是广州的标志,更是广州人的骄傲。熙熙攘攘,闹中有静,休闲、舒适,那就是独属于广州的骑楼。   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的荔湾恩宁路,它誕生于1931年,昔日为西关最繁华之地,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骑楼连接,成为广州最完整最长的骑楼街。它像一个经历年岁的老人,即便显出些老态,也看得出满满风情的恩宁路,是一条有浓厚西关特色的
期刊
我住在广州西关,这里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非遗”手工艺在这里熠熠发光。请你到西关来,和我一起领略“非遗”手工艺的魅力吧!   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炫彩华丽、金碧辉煌”闻名于世。广彩的制作要经过5个步骤:起稿、描线、填色、斗彩、成型。我和小伙伴们造访过位于芳村的广彩非遗传承中心,亲自体验了广彩的制作过程。我们看到,中心里的工作人员都在认真地工作,一位姐姐用毛笔在碟
期刊
我想请你到荔湾来,来看看荔湾最美的一条老街一永庆坊。永庆坊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是西关特色大街,古老的西关风情大街,被誉为荔湾最美的一条老街。永庆坊本是一条老街,但在经过改善后以新的风貌,延续广州古老传统。   走进永庆坊就好像回到了民国时期。摆放杂乱但不失艺术的石砖,石砖石墙上还刻着荔湾的经典——骑楼、莲香楼等。各种现代店铺也穿插在其,一座“西关大屋”里面有许许多多关于李小龙的物件。各种各样的
期刊
2018年10月24日。全长55公里、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而在60多年前。在5万武汉市民的见证下。“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从在苏联援助下建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到如今我国依靠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装备建成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跨越大江大海的两座大桥。见证着我国桥梁建设从技术落后、依靠外国援助到技术领先、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历史巨变。  举全国之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