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为离家20年妻子治病倾尽家财

来源 :文萃报·周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多岁的宗某是一位卡车司机,现在上海某物流公司上班,他平时生活节约,一年四季只有夏天才舍得租房子,其他时间都睡在卡车上小小的驾驶室里。
   宗某上有一位87岁的老母亲要照顾,下有一个25岁的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女儿要照顾,生活困顿不堪。好在他驾驶技术可以,每个月可以赚取6000多元工资给自己的母亲和女儿生活开销。宗某的女儿年幼时因病致残,妻子在照顾了女儿一段时间后,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在女儿5岁那年选择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20年。
   期間她没有尽到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一家老小的生活开销全靠宗某一个人支撑。没想到,有一天,妻子突然回来了……
   原来,他的妻子生病了,得了癌症,需要化疗治病,要花费大量的治疗费用。妻子这才想起了自己20年没见的丈夫宗某,重新回到宗某的家中。
   有情有义的宗某二话没说,拿出自己所有存款,又四处向亲朋好友借了十几万元,给自己的妻子治病。由于治疗费用高昂,为给妻子治病,2020年12月,宗某多次至奉贤区某超市,趁四周无人之际,盗窃超市内的牙刷、牙膏、沐浴露、洗发水等日常用品,并转卖给路人牟利。
   犯罪嫌疑人宗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窃取公私财物,其行为已触犯刑法,涉嫌盗窃罪。
   承办检察官张欣在提审宗某时,听到宗某无意间提到自己有个残疾女儿。之后,张欣多次向宗某的家人、亲属了解宗某的家庭情况,向当地民政局调取了宗某的贫困证明,并多次走访了宗某在上海工作时的同事、领导,了解宗某的工作作风、为人处世情况,还走访了宗某租房时的房东。大家对宗某一致好评。
   考虑到宗某四次进入超市盗窃财物总金额不满2000元,犯罪情节较轻微,主观恶意性较小,并已经赔偿了被害人经济损失,获得了被害人谅解。
   2021年5月10日,奉贤区检察院依法作出对宗某不起诉的决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摘自《上海法治报》6.17)
其他文献
“拉面近年来飘香法国,从中国传统饮食变成巴黎的网红。”“活着的拉面”公司董事长法国华人段小蓉说,现在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食客排长队尝鲜。   段小蓉1993年機缘巧合下出国,曾在法国国际教学教育中心任中国代表,为两国文化、科技、教育交流做过多年的牵线搭桥工作。   “当时和外国人在一起工作,他们只知道意大利面条和日本乌冬面。”段小蓉说,自己生在青海长在兰州,对西北的面食文化浸入骨髓。为此,她希望创立
期刊
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湖南株洲的试制成功,无疑是中国航空工业开拓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虽然已过了60多年,但我(331厂原副总工程师罗广源)作为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人员,对它研制生产的过程,仍旧不能忘怀。   1952年7月,20岁出头的我刚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就赶到株洲331厂。报到后放下简单的随身衣物和书籍,分配做施工科工艺员的我就融入到热火朝天的生产现场。   1954年初,
期刊
跟八九十岁的老人家在一块儿,常能听见他们彼此打听。   “喂!某人还在不在?好久没看到了!”   “那个谁谁谁,早该死了!还拖着呢?”   死,明明是个忌讳的字,但是对于他们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刺激。遇到朋友驾鹤西去,仍在的老人,会齐赴灵堂,谈笑风生,丝毫不见伤恸,倒真像饯行,托死者先去另一边打点,等等大伙就跟去的意思。   也不知,老人心里是真不感伤,到了这个年岁,在山上的朋友,要比在城市里的多得多
期刊
中国共产党在救国图存的征程中,牺牲的英雄儿女太多太多。谁能想到,共产党员马骏当年被杀害后,墓碑都不能立于墓前,妻子只能在墓的四周种六棵树来辨识位置。   马骏1895年生于吉林省宁安县(现属黑龙江),回族,五四运动活动家和学生领袖,192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的亲密战友。1927年大革命失败,马骏临危受命,秘密回国担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在组建党组织过程中因
期刊
在沈芸的记忆中,爷爷夏衍是浙江老派人。尽管后来定居在京城,他一生的生活习惯,基本上还是一个杭州人的生活习惯,平日的吃穿,都是如此。   沈芸回忆,关于骨灰的撒放,爷爷生前有过三次变动,最后,他决定撒进钱塘江。   1998年秋天,沈芸和谢晋导演相聚在杭州,那也是谢晋从影50周年纪念的日子。那次活动上,浙江省领导也到会祝贺。她记得,爷爷的生前好友谢晋伯伯派人把她叫过去,拉着她对省领导说,“后年(20
期刊
味蕾好比洋葱,成熟一层,剥落一层。   常常有人疑惑,某一段时间,特别爱吃某一种食物,爱到欲罢不能。过了这段时间以后,却又对自己以往爱吃的那一食物尤为不悦,或是极为冷淡。究其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是过了那个热乎劲儿,不再爱吃。其实是这一食物恰好迎合那段时间的味蕾。  味蕾成熟了,也需要推陈出新。我有一种切身的感受,15岁之前,特别讨厌菠菜,视若“砒霜”;25岁以后,却非常爱吃,顿顿饭离不了,视若“蜜糖
期刊
备受关注的美俄峰会落下帷幕,两国领导人都谨慎地称赞对方,肯定会晤的积极意义,但难掩美俄之间的严重分歧。双方在网络攻击、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人权等问题上尖锐交锋。美俄发表有关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重申“核战争打不赢,也永不能打”的原则,被认为是此次峰会的一大成果。但对于这次会晤能不能成为俄美关系触底反弹的转折点,各方的评估都透着谨慎。   结束约3小时的会谈,普京和拜登6月16日先后在日内瓦湖畔举行
期刊
衙斋卧听萧蕭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七年,重视农桑、赈济灾民,案无留牍、事无贿赂、清正廉明,始终保持本心。   关注民生 郑板桥担任知县期间,经常到乡下“借问民苦疾”,不坐轿子,穿着布衣草鞋,打着“桥”字灯笼,微服出行,到农村,到集市,到百姓中间去,到田间地头去,访贫问俗,到处查访。   案无留牍 郑板桥在潍期间时常训导属下:听差办案要诚实、勤慎。
期刊
北大畅春园,每至深夜,总有一盏灯亮起。那盏灯,属于翻译家许渊冲。它陪伴着他,在一个又一个黑夜,徜徉于唐诗宋词和莎士比亚的世界;它更陪伴着他,以笔为桨撑起生命之舟涉渡时光之海……   也许有人不了解他,也许有人因热门综艺《朗读者》知道了他。他是谁?他就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于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百岁人生。   钱锺书的得意门生、杨振宁的同窗挚友、俞敏洪的授业恩师   这一堆“标
期刊
在重庆大足石刻景区,游客驻足最多的,无疑是金光熠熠的千手观音造像。这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修复组组长陈卉丽和数百名专家耗时8年修复的结果。   1965年出生的陈卉丽是四川省资中县人,1986年从成都纺织工业学校针织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广汉市针织总厂工作,由一名技术工人成长为车间主任。   1995年,她调到了丈夫所在的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被分配到保护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