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治黔述论

来源 :清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in7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贵州一省,西界云南,南接广西,东临两湖,北靠四川,地理上属边疆之内地。但自秦汉以来,封建中央政府在当地的统治一直十分脆弱。到了清初。虽已列省级建制240余年,政局仍动荡不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也较其他各省落后。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大举进入贵州。扫灭南明势力,继后,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开发这片“蛮荒”之地,历经康、雍、乾三朝,贵州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清初治黔,得失兼有,利弊参杂。本文仅就其社会背景、政策大略及社会效果,试作简略论述。
其他文献
期刊
<正> 十八世纪在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不论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还是当代的史学家们,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许。同历史上任何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一样,中国十八世纪经济也具备着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和基础。自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入关之后,清政府花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采取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措施,巩固了诞生于连绵战火之中的封建政权。在此基础上,清政府针对战后土地严
“三结合”模式,是计划生育管理改革在经历了长时间艰难探索后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文详细阐述了“三结合”成功地、灵活地将专家学者提出的“利益导向”、“综合服务”,“生育观念转变”等改革的理论构想,同计划生育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了计划生育之路的实践过程,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意义,对继续深化计划生育管理改革大有启迪。
“同姓不婚”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婚姻禁忌制度。时下,在不少文章里,它成为中国古代即具备有利于人类提高自身繁衍质量的优生观念的标志。但近来也有学者提出不同见解,认为“同姓不婚”并非完全自然的婚姻禁忌,而是周代为了强调父系亲集团即同姓集团的存在所制订的婚姻规范,
人口出生率和婴儿死亡率是人口统计学中重要的指标。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制约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一般认为在理论上是清楚的。可是当我们把人口出生率与婴儿死亡率放在一起考察的时候,立即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它们之间构成一条很有规律的曲线。这使我们相信在人口出生率与婴儿死亡率关系方面仍有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
随着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人口期望寿命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由年轻型转变为成年型,并逐渐向老年型过渡。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60岁及阻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64%,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13的比例己达8.59%,预计2000年全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0%。在老年人口中,由于妇女期望寿命高于男子,
一,西双版纳的领主制与人口再生产 (一)西双版纳的领主制 西双版纳,古称勐泐,明代才有西双版纳之称。据傣文《泐史》记载,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刀应勐将其辖区划分为12个提供封建负担的行政单位——西双版纳。
素以“天府之国”誉称的四川省,如今以其人口数量超出一亿的总数,在全国人口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历史人口是现实人口发展的基础,清代四川人口的发展对日后川省社会的发展曾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探讨清代四川人口发展的特征,应当说是一个富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转化分析的起因 从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非常成功的。这突出反映在高水平的避孕药具使用率上。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调查表明,中国避孕药具的使用人数约占15~49岁妇女的63%。这间接地告诉我们,要想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单纯从提高避孕药具的使用率或避孕率上努力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解河南省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现状,探索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对策,在卫生部妇幼司、省卫生厅的支持和领导下,我们于1992年2~4月对有代表性的10个市县进行了抽样调查。这里仅就所获取的数据资料作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