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词里的大染坊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KY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策划《莫道诗词无颜色》这本书,编辑部快变成大染坊啦,众编誓要集齐古风颜色的万丈豪情也是没sei了!作为编辑部的小花、文化界的icon,本菇凉决不能落后,立即甩出一句诗并深情解读。做完这本书,感觉全世界都欠我一个“抛砖引玉”奖!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婉逗菇凉:听惯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旁白,再听这位老师给其他角色配音,我总会饿得出戏。同理,吃货苏轼的文字总能挑逗起我的味觉。“橙黄橘绿”四个字酸酸甜甜的,念起来就满口生津。若是“橙饱橘肥”,画面感则会大打折扣,因为色相往往更善于吸睛。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宋·秦少游《如梦令》
  剪雪:于善感之人而言,颜色有千姿百态的生命,可以被莺嘴啄成漫天溜达的桃红色逗点,也可以在燕尾的逗弄下荡漾开春水色的笑靥。还有“万树绿低迷,一庭红扑簌”这句,似乎感到了颜色的情绪,听到了颜色的声音,幸好颜色赶在建国前成精了~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紅蓼滩头。
  —元·白朴《沉醉东风·渔夫》
  叶少: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白朴挥霍起颜色来真是奢侈啊,是在炫耀他坐拥天然园林的湖景别墅吗?他的老同行马致远也是个“炫色狂魔”,“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这番田园风情,岂是“黄油+紫菜+红肠”的俗辈所能体会的?
其他文献
所谓“一白遮三丑”,古人最早是用米粉敷面的,后来又把铅粉、檀粉、珍珠粉、水银粉等招致麾下。唐代的迎蝶粉、宋代的玉女桃花粉、明代的玉簪粉等,都是无公害粉底的楷模。  施朱就是在敷過粉的面颊染上胭脂红,让你容光焕发气色好,一口气上五楼,嘿,不费劲儿!胭脂的主打原料是红蓝花,滤得红色染料后可制成汁状、粉状、膏状等,任君挑选~  眉是古代女子传情达意的神助攻,所以要用最好的颜色点亮它,比如黛色和翠色。眉的
期刊
重情的人容易跌进别人的故事里,落些无关紧要的泪,在虚妄的沧桑感里浮游。这时候总需要有些抒发情感的方式,像一苇渡我们靠岸的扁舟,比如同人歌。  《赤血长殷》被选作剧版《琅琊榜》的插曲,早已被大众熟知,而同样是梅长苏同人歌的《归殊》却闻者略少。最初听到音频怪物的《归殊》,先被题目揪了心—十三年后,林殊归来,金陵故景如旧,归路却已成殊途。  再后来,惹我动情的就是它画面感十足的歌词,总有几个字眼像通灵的
期刊
这时节,花繁叶茂,风轻云淡,宜与友人品茗对弈。  连绵几日的春雨终于停歇了,几树杏花和梨花开作一片粉白,如雪的荞麦花笑得正好,还有那片蔓延到天边的油菜花,也努力绽放金灿灿的花颜。此时只想做个山里人,与心爱之人临窗对坐,邀一缕清风,温一杯淡酒,在煮熟的稻米香里闲话沧桑。  田园诗的美,不仅在于空灵恬淡的情趣和境界,还有自然流畅的诗风。淡去了繁华绮丽,几笔鸡犬桑麻清浅如月光,让人如痴如醉。  安宁朴实
期刊
李叔同早年未挥别红尘时,曾作下一曲《送别》,如今时隔百岁,长亭外古道边的残笛声依然连同晚风不歇,吹拂我们的心尖。这旋律曾反复缠绕在我耳畔,每至夕阳坠山便会念起“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唱起来心里有半晌的疼,转念又忽觉理应如此,一个人目送另一个人的背影,散落天涯—天底下的缘分总有一个结局。  没有人能说清他这离辞是赠予谁的,众声芜杂,皆是揣测。他心中必是有一“挚友”,人也好物也罢,终归是万分珍
期刊
神妖之战以妖界落败告终,妖帝诚心求和,天帝便派了幺子凤棣前来谈条件。为显示对此次和谈的重视,妖帝要求所有皇族必须到场,白绯也是其中之一。  白绯第一次见到凤棣,就是在妖帝宫中。很多年后她仍记得初见凤棣的情景,白衣胜雪的少年自灯火阑珊处款款走来,眉目如画,顾盼生辉。  和谈结束后,凤棣重回天界,妖族和神族再次迎来了难得的和平。唯一不同的是,一贯混吃等死的白绯,没日没夜地修炼起来。有小妖好奇白绯为何奋
期刊
宇文柔奴手执红牙檀板,几声清响过后,一曲妙音自她喉间飘逸而出,如清风拂面,又如茫茫飞雪覆盖原野。一时满座寂然,众人还未饮酒,竟都有些醺然醉意。  一曲听毕,斜靠在椅榻上的苏轼张开微闭的双目,见挚友王定国正笑眼相看,不禁向他竖起了拇指。王定国有侍妾如此,实在是上天的恩赐。  柔奴收起檀板,款款落座,微笑不语。已是深秋,“乌台诗案”后,自汴梁匆匆一别,苏轼与定国一个迁谪黄州,一个贬往南疆。她一路追随定
期刊
要写诗词里的颜色,初觉并非难事,就像此刻外面万紫千红,随手一揽就是满怀斑斓,如漫天飞着如雪的柳絮,只消站着不动,就落上了肩头,躲都躲不开。可真等静坐桌前,却提笔难言,情绪百转千回绕在心间,欲诉却又彷徨,究竟该如何开端,才能把那些美轮美奂的句子尽数铺陈晕染。  诗词古卷几万篇,落地就是琉璃,沐过清风与月光,句句皆是倾城色,且孤光自照,一往而深,谁靠近了,都会未语失声,早就被乱花迷了眼。心生碧水千洄,
期刊
翠微靠着回廊,  我靠着你花月无边的心事。  我躲在繁花之外的小角落,  把微笑釀成与你共酌的春酒。  唇边开出一朵嫣红,  那是乍闻春信的小欢喜。
期刊
一直钟爱“白露”二字。宛如从《诗经》里款款走来的伊人,水天邈茫间摇曳着蒹葭苍苍,有份娴静寡淡的况味。可这伊人走进了杜甫的诗句里,蓦然多出些醇厚与浑郁。  他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念亲怀人之语。不似旁的思亲辞章中那般单纯的相思,杜甫的诗总忘却不了战乱的忧患。他想起四下离散后再无讯息的弟弟们,觉得家书渐渐成了空谈。哪一张沾满笔墨的笺纸能飞越战火,在万水千山外寻得他所念之人呢?死生难问,只有
期刊
屈原 《思美人》  屈原大大早已厌弃了浑浊的江湖,但江湖上依然流传着他“香草美人”的名号。作为森系小公举,被他点名表扬的花草简直不要太多!木兰、秋菊、杜蘅、薜荔、芰荷、女萝……哪个没有几分纯粹的烈性?因为他偏宠兰花,所以被后世奉为兰花花神,以勉君子之行。  纳兰性德 《康熙秘史》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容若公子如此写雪花,倒像是自白书了。他说爱雪花不是因为其身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