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ppl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宇文柔奴手执红牙檀板,几声清响过后,一曲妙音自她喉间飘逸而出,如清风拂面,又如茫茫飞雪覆盖原野。一时满座寂然,众人还未饮酒,竟都有些醺然醉意。
  一曲听毕,斜靠在椅榻上的苏轼张开微闭的双目,见挚友王定国正笑眼相看,不禁向他竖起了拇指。王定国有侍妾如此,实在是上天的恩赐。
  柔奴收起檀板,款款落座,微笑不语。已是深秋,“乌台诗案”后,自汴梁匆匆一别,苏轼与定国一个迁谪黄州,一个贬往南疆。她一路追随定国,直到他奉旨北归。贬居南蛮之地近四年,饶是物换星移她竟不觉得长久,仿佛就在昨日。
  隔着座,在一片推杯漫语中,柔奴见苏轼向她举杯微笑。苏大学士已略显老态,牢狱之灾在他周身留下了痕迹。想当年他还是徐州太守时,柔奴随定国去拜访,他们结伴游水登山,乘月而归。苏轼在新建的黄楼大宴宾朋,兴致之余连声高吟:“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那是怎样豪迈的苏轼!而今谪居黄州已四年,他耕东坡,筑雪堂,识农桑,苦中作乐,怡然自得。
  柔奴的清歌让苏轼如闻仙乐,定国正把酒赋诗,其声铿然如金属之音。苏轼瞬间有些恍惚,这还是受诗案牵连的王定国吗?他曾是高雅清闲的京官,只因与自己过从甚密,便受到牵连,发配南疆。贬谪期间,两子先后夭折,定国也为此险些病殁。柔奴彼时正值青春,却在蛮荒之地耗损了数年光阴。
  他看看定国,又看看柔奴,这一对璧人竟比昔日愈加风致动人。定国面红如玉,柔奴眉目娟丽,倒比京城所见时更显年少。
  蘇轼满腹疑虑,问柔奴:岭南的日子应是不好熬呀?
  柔奴浅笑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见苏轼似有所悟,柔奴笑意更深。她本出身显贵,自小便精通琴棋书画,甚至跟父亲学过医理。父亲被冤下狱后,她流落至伎馆,所幸定国将她收为侍妾。她懂得感恩,定国贬官消息一出,家奴歌姬四散,只有她万里相随,把岭南视作故乡。宾州穷山恶水,百姓饱受瘴疬之苦,她上山采药,四处行医,因此百姓送她“神医”美誉。
  南疆虽苦,有定国在便心安;得百姓拥爱,他乡也是吾乡。
  苏轼默然许久。他虽看淡得失,一心归于诗书田园,却是不得已而为之。而这一个滞留边地近四年的女子,竟如此慧心从容。苏轼似乎闻到了岭南清冽的梅香,像甘霖灌顶,身心畅快。
  赞叹之余,他为柔奴写了一首《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其他文献
父亲给他取名为“弃疾”,是怕他羸弱不能长大吧。可是,他偏偏成了豪放派大诗人,还做了大将军。年纪尚轻的他就曾带领五十骑直闯数万敌军的大营深帐,刃如霜,马如龙,却金兵,封瀚海,取得叛徒张安国的首级。凭空想象一下,他一定长得孔武有力,嘴唇抿得很紧,眉间有刀刻的皱纹,浩大的心事都堆在脸上,挑明了心急如焚……如同高贵的树,一枝枝全往天上长,风来了,雨下了,雪落了,霜铺了,露掉了,雷劈了……它也坚韧不动。  
期刊
大殿内灯火忽明忽暗,如同韦氏那颗惴惴不安的心。她深吸了一口气,恍惚瞥见身旁的夫君李显在群臣簇拥下瑟瑟发抖。今天来向武皇请愿还政李家,韦氏是憋足了劲的,却在看到武皇从帷幔后缓缓走出的刹那,沁出了一层冷汗。武皇老了,鬓发花白,却依旧精神抖擞,背脊挺直。她那一双利目在众人脸上扫过后,便猜出他们的来意。  一时间,死去的亲人在韦氏的脑海中一一闪过,韦氏捏紧了拳头,今日必定要拼个鱼死网破了。禁军已经包围了长
期刊
似乎沾了“宀”字边的词,大都有些寂寞。昔日若市的门庭,换作此刻久叩不开的柴扉,将所有凡尘琐事都关在了门外。本该清静怡然才是,然而明月高悬之时却怅然若失。伊人不再,夙愿遁逃,山歌唱了几遍,连山石都动了恻隐之心,报以回响。  月色沉降,充斥在胸中的情绪仿若夜晚的繁花,芬芳莞尔却难见姿色。待到晨风清冷,又化作白日里的星辰,清辉不减长夜,却掩盖在日光之下,被人遗忘。  寂寞如斯,好比花开总有时节,秋来夏花
期刊
花褪残红,年少旖旎被收进记忆的匣中。过往的岁月是一场春光老透的梦,他曾辗转寥落,亦曾真切欢喜。梦醒过后,秾艳喧嚣已作前尘,只剩他静立中宵。在无言的时光里,他习得从容,沉着温厚地丈量人世慈悲,亦是另一种风流。  彼时,高鹗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怀揣着卓尔不群的夙愿。他熟读经史,擅书八股,自有一番扬名立万的豪情。在不识愁滋味的光景里,他不仅有书卷为伴,亦有鲜衣怒马的恣意。清风朗月,把酒言欢,他与友人对酌
期刊
红线喜欢弹阮。四弦一拨,咿咿呀呀,唱个春去秋来花月浓,歌遍夏蝉冬雪无烦忧。她有何烦忧呢?她做着潞州节度使薛嵩的青衣侍婢,主人深明大义,纵是大唐战火烧红了半边天,安史之乱狼烟过后,终究归于一统,何况节度使大人向来治下严明。  薛嵩知晓她通经史,让她掌管笺表,号曰“内记室”。她是知恩图报的人,乱世中觅得栖身之所,沦落红尘却能享清雅之福,薛嵩于她的恩德,她没齿难忘。  红线有小心思、小秘密,她掖在心里,
期刊
所谓“一白遮三丑”,古人最早是用米粉敷面的,后来又把铅粉、檀粉、珍珠粉、水银粉等招致麾下。唐代的迎蝶粉、宋代的玉女桃花粉、明代的玉簪粉等,都是无公害粉底的楷模。  施朱就是在敷過粉的面颊染上胭脂红,让你容光焕发气色好,一口气上五楼,嘿,不费劲儿!胭脂的主打原料是红蓝花,滤得红色染料后可制成汁状、粉状、膏状等,任君挑选~  眉是古代女子传情达意的神助攻,所以要用最好的颜色点亮它,比如黛色和翠色。眉的
期刊
重情的人容易跌进别人的故事里,落些无关紧要的泪,在虚妄的沧桑感里浮游。这时候总需要有些抒发情感的方式,像一苇渡我们靠岸的扁舟,比如同人歌。  《赤血长殷》被选作剧版《琅琊榜》的插曲,早已被大众熟知,而同样是梅长苏同人歌的《归殊》却闻者略少。最初听到音频怪物的《归殊》,先被题目揪了心—十三年后,林殊归来,金陵故景如旧,归路却已成殊途。  再后来,惹我动情的就是它画面感十足的歌词,总有几个字眼像通灵的
期刊
这时节,花繁叶茂,风轻云淡,宜与友人品茗对弈。  连绵几日的春雨终于停歇了,几树杏花和梨花开作一片粉白,如雪的荞麦花笑得正好,还有那片蔓延到天边的油菜花,也努力绽放金灿灿的花颜。此时只想做个山里人,与心爱之人临窗对坐,邀一缕清风,温一杯淡酒,在煮熟的稻米香里闲话沧桑。  田园诗的美,不仅在于空灵恬淡的情趣和境界,还有自然流畅的诗风。淡去了繁华绮丽,几笔鸡犬桑麻清浅如月光,让人如痴如醉。  安宁朴实
期刊
李叔同早年未挥别红尘时,曾作下一曲《送别》,如今时隔百岁,长亭外古道边的残笛声依然连同晚风不歇,吹拂我们的心尖。这旋律曾反复缠绕在我耳畔,每至夕阳坠山便会念起“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唱起来心里有半晌的疼,转念又忽觉理应如此,一个人目送另一个人的背影,散落天涯—天底下的缘分总有一个结局。  没有人能说清他这离辞是赠予谁的,众声芜杂,皆是揣测。他心中必是有一“挚友”,人也好物也罢,终归是万分珍
期刊
神妖之战以妖界落败告终,妖帝诚心求和,天帝便派了幺子凤棣前来谈条件。为显示对此次和谈的重视,妖帝要求所有皇族必须到场,白绯也是其中之一。  白绯第一次见到凤棣,就是在妖帝宫中。很多年后她仍记得初见凤棣的情景,白衣胜雪的少年自灯火阑珊处款款走来,眉目如画,顾盼生辉。  和谈结束后,凤棣重回天界,妖族和神族再次迎来了难得的和平。唯一不同的是,一贯混吃等死的白绯,没日没夜地修炼起来。有小妖好奇白绯为何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