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fi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深化,初中化学的教学难度与高中衔接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将解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之中,由浅入深、以练代背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解题教学;教学方法
  化学是初中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怎样提高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是所有化学老师一直在思考探究的一个问题。化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化学习题的演练促成的,它是化学教学的一大重要目的。但是很多初中生觉得化学知识点较为松散,难以掌握和理解,因而对化学知识难以系统地掌握,解题能力差,化学成绩不理想。下面我就总结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为提高初中生的解题能力提几点建议。
  一、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案例分析——金属的性质为例
  (一) 课程的目标
  本次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为:帮助中学生了解金属性质、区分不同金属之间的差别,在了解和熟悉了金属性质后,能够熟练地运用在解题的过程中。
  (二) 课程的实施
  在课前,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学情分析,针对本班学生特点(学习成绩、学习风格、学习阶段等)确定解题教学的目标。按照教学的内容(金属的性质)收集相应的教学资源,典型的、出现常见问题的金属性质题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日常练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设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例如“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哪些与金属有关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全部列举出来”。随后由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讨论学习,“根据自己对金属了解,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选取几组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公布和评价。再对其中出现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讲评。所有的选取的讨论结果点评完毕后,结合PPT、视频等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进行成果交流,完成知识内化。在所有有关金属性质的基础教学内容教授完毕后,教师可以下发之前收集的练习题,以此来检验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金属性质,是否能够将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具有典型性的例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金属性质的解题技巧。
  【例1】 下列应用在高铁列车上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不锈钢B. 玻璃
  C. 铝合金D. 铜线
  正确答案为B玻璃,在这一道题目中,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个是金属的物理性质,第二个是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区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首先回顾什么是金属,金属的基礎性质有哪些,再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解题范围是高铁列车的材料,因此,在这道题的解题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回顾两个知识点:第一,基于高铁列车的材料,涉及金属的物理性质问题,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回忆金属的物理性质;第二,根据选项中的4个材料,分辨哪一个材料不属于金属。
  【例2】 金属的应用广泛,回答下列生活中金属应用的有关问题:
  (1)实验室的废酸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铸铁制),是因为 。
  (2)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在例2的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到金属性质中的知识点,并与其他化学知识点进行结合,才能求得题目的答案。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首先回顾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与题目有关的金属。首先第一题中,实验室的下水道是具有铁属性的,那么,在金属活动性中提到,排在H前面的金属会与酸性溶液起化学反应,就很容易对这一题进行解答,“由于实验室下水道是铸铁制,所以酸性溶液的倒入会直接腐蚀下水道”。同理,第二题中,需要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这就需要学生融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及化学反应原理,为何工人师傅使用硫酸铜溶液作为画线的工具——这就使用到金属活动性的性质和置换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在课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课后巩固,拓展练习。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帮助,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加深对金属性质的知识内化。
  (三) 课程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金属性质的课程设置,学生普遍表示,虽然有时掌握基础的知识点,但仍旧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对知识点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通过解题课程的教学,以实际案例、题目为基础,在不断地解题、思考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二、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建议
  (一) 教师要设计好练习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题海战术”是常见的解题能力培养方式,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反复地、多次地巩固一个知识点,这也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的,但是这种方式的教学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模式闭塞,在一些需要综合运用各类知识点的题目中,学生往往会迷失解题的方向,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每一部分的知识要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提炼,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其解题能力。
  (二) 加强日常化学课堂中的随堂练习
  由于初中化学课程设置的课时有限,许多教师往往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就需要占有大量的课时,这使得一些专项性的解题课程缺乏有效的课时数,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增加随堂练习,根据课程的进度,合理地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次课程的知识。
  (三) 设计的练习题要有针对性
  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化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练习题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不要泛泛而出,这样只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
  初中化学解题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过程。解题教学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所以要把解题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伏铃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4(63):30-31.
  [2]罗学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11):28-29.
  作者简介:
  姚雄美,湖南省娄底市,湖南省娄底市星星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住院的1 898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共112例发生H
摘 要:新课改相关教学理念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转变了以往语文课程的实践形式,教师更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教学规划的重要参考。在此基础上,以情境教学为代表的互动性更强、学生参与度更高的教学形式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对相应教学情景的设置,可以为学生营造更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反馈更及时、全面,增强了小学阶段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情感转化;情
突出理论话语和遵循差异原理是后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发展的特征。文章阐述了现代性思维常规界限的质疑与突破、理论话语成为批评力量的源泉、差异原理成为理论基础等后现代图书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12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一般治疗加稳心颗粒(27g/d),对照组予一般治疗加美西律(450mg/d~800mg/d),两组疗程均为4周。
摘要:学生的写作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需要师生付出大量的劳动才能获得。认识到这点以后,我把学生写作技巧训练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而不是单单地放在习作课上。  关键词:写作;技巧;教学  教材中有许多可以供师生借鉴的写作技巧,只要我们留心,总能找到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法训练点。  一、 总——分构段方式练习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中就是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课文开头写道: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β-受体阻滞剂现已成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常规治疗药物,为探讨卡托普利和比索洛尔联用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现将我院60例住院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领域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在科技方面我国也有许多新的科研成果。机械制造业对国家的工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综合国力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要想提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满足当前经济背景和市场的需求,就需要加强机械自动化领域的研究,而数控技术则是机械自动化的关键技术。数控技术是目前发展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该技术能够满足产品多样化和变换速度快的要求,所以,以数控技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2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检测法,测定109例冠心病病人及106例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生态危机和地缘政治危机,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甚至像美国这样“先进”的制度——内在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引起继发脑损伤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1997年-2007年我院收治的颅内血肿行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患者167例(根据骨窗大小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5cm×7cm~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