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深一寸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tentw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槐花开的时候,我抽了空去看。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
  槐花也属乡野之花。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让你不容忽视。于是乡下孩子的乐事里,就有这么一件,爬上树去摘槐花。那也是极盛大的场景,树上开着槐花,地上掉着槐花,小孩的脖子上、肩上落着槐花,口袋里还塞着一串串白。随便摘取一朵,放嘴里品咂,甜啊,糖一样的甜。巧妇会做槐花饼、槐花糖,吃得人停不下。家里养的羊,那些日子也有了口福,把槐花当正餐吃。
  我来赏的这树槐花,在小城的河边。小城新辟了沿河观光带,这棵槐被当做一景从他处移植过来。其他树种众多,独独它,只一棵。《周礼·秋官》中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分别站在那三棵槐树下。周代的槐,有崇敬的意思在里面。槐又通“怀”,是怀想与守望。我瞎想,我们小城移来这棵槐,是把它当做镇城之树的吧?
  傍晚时分,光的影渐渐散去,黑暗渐渐加深,及至一树的白也没在黑里头,天便完全黑下来了。这时候,赏花变得纯粹,周遭的黑暗做了底子,槐花的白跳跃出来,是黑布上绣的白花。
  仰头望向那树白,心莫名被一种情绪填得满满的。说不清那情绪到底是什么。那一刻,时间停顿,风不吹,云不走,仿佛什么都想了,又什么都没有想。这是人生的态度,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本能,是由不得你的。
  微笑。想起那首出名的山西民歌《我望槐花几时开》。歌里唱:“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盼郎来的女儿家,心焦却偏不承认,偏把相思推给无辜的槐花:“哎呀呀,槐花槐花,你咋还没有开?”这里的槐花,浸染上人间情思,惹人爱怜。
  一对老夫妻,晚饭后出来散步。他们唠嗑的声音隐约传来,如虫子在鸣唱。他们走过我身边,奇怪地看看我,并沒有停下他们的脚步。却在离我有一段距离后,一个问:“他在看什么呢?”一个答:“看槐花呗。”一个说:“哦,槐花开了呀?”一个笑答:“是啊,开了。”他们的声音,渐渐融入夜色里,融入槐花的甜里去,直至无痕。
  我喜欢这样的一问一答,不落空,相依为命。我愿意,老了时,也有这样一个人陪在我身边,听我说一些可有可无的话,然后一一应答。这是最凡俗的,而又是最接近幸福的。
  风吹,有花落下来。我捡一串攥在手心里,清凉的感觉在掌中弥漫。白居易写槐花:“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我以为这是花落景象。古人尚不知花可吃,或者,知可吃而不吃,是为惜花。他们任由槐花自开自落,一径落下去,在地上铺了足有一寸深的白。真是奢侈了那一方土地,埋了那么多香甜的魂。
   (选自《译林原创版》2019年第6期)
  【简评】
  自然意象的槐花本身便具有诗意和美感,而“槐花深一寸”也恰恰取自白居易诗句。槐花虽然是乡野之花,但是它的清香与色泽,以及在白日和夜晚的神韵,都让它优雅脱俗。丁立梅将眼前的槐花与往昔的槐花,以及与将来日子里的槐花相比较,阐述自己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富于韵味的语言表达,满有深情的往事追忆,以及带有哲理的生活思考,都与选取槐花这一意象紧密关联且巧妙融合。可见,意象的选取、描绘与运用对于文章的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香气越芬芳,招徕的顾客就越多。在考场上,一个亮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激发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读者的心弦。这是针对拟大标题而言的,其实拟设文章中的小标题与拟大标题一样,也是这个道理。还需要提及的是,拟设出好的小标题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和线索。有人把文章的小标题比喻为“心灵的小窗”是很形象而有见地的。  拟设文章的小标题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并列组合法。即把
“化學老师的嗓子哑了!”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在课前及时传递出了这一爆炸新闻。教室里顿时一阵骚动。  “好哇,真棒!”“看这次冯老师怎么训人!”同学们一时议论纷纷。你一定会纳闷儿,你们班同学怎么就这觉悟?说起来话长,自打上第一节化学课起,全班上下,就没有谁没领教过冯老师的威风:一双不大却总让人觉得不怒自威的眼睛;一副唯恐别人听不清总要比常人高八度的嗓门儿……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可冯老师越严格,同学们对她
“一直一直往前走,疯狂的世界,迎着痛把眼中所有梦,都交给时间……”我坐在床上,雙眼无神地听着这首歌。(开头引用歌词,引起下文,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唉,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同学们轻松愉快地玩耍,只有我一个人满面愁容地坐在位置上。(同学们“轻松愉快”,“我”“满面愁容”,对比鲜明。)为什么呢?唉,就在前不久,有一个歌唱比赛,我信心十足地去参赛。初赛,我清唱了一首歌,但没想到竟然就这么被刷下来
从表面上看,中考作文题年年都在变化;细细一研究,命题内容与思想情感却是一脉相承。为落实写作“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语文新课标精神,自我类考题一直穩居中考作文的榜首。透过2016年的上百道真题,大家不禁会感叹:“我”原来如此重要!  热点一:“我的生活”类考题。受“我手写我心”这一命题思想的影响,大量考区将命题的视野放在考生身上,引导考生体验成长、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要求在字里行间展示
【摘要】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养,我国西北地区教育比较落后,乡镇学校的课外活动资源匮乏,发展速度慢,本文以西北地区的一所乡镇小学为例,分析乡镇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课外活动;乡镇小学;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外活动指学校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范围之外对学生组织实施的各种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的需要
【前言】  意象是中国诗歌韵味的集中体现。诗人写诗,第一思考的即是“意象”。《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中这样记载:“诗思有三。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这种凭借意象“取思”及“感悟”,进而传递自身内心感受和对世事态度的方式,促成了诗歌的灵动自然与意蕴丰厚。让诗味的意象走进作文,不失为提升作文品位与文章品质的有效策略。  【路径指引】  一、巧取自然意象显诗韵  中国诗歌中最为普遍而有
我本来是一个心地善良、乐观开朗的小女孩,特别喜欢帮助人,同学们都称我为“知心姐姐”。可也不知怎么的,上了初中后,我的心态渐渐发生了变化,每当看到有女同学考得比自己分数高,或者她们在比赛中超过自己,甚至就连有人穿的衣服比自己好看,我的心里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那种感觉有时像蛇一样在心中缠绕,有时又像石头一样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太阴暗、太可怕了,我感到困惑、难过、愤怒、自责、沉沦
【摘要】对于语文学习,越到高段对于课外知识的需求越大,对于个性化的独特思想追求越甚。可是从大部分孩子的作业发现,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习文创作,几乎都是人云亦云。即使上课专心听讲的学生,答案也全是老师的答案,没有自己的思维,依赖成性。唯有“极个别”学生的作业中,能寻得一丝欣喜与欣慰。  【关键词】课外阅读;知识;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常用“外行”来形容对某一专业一窍不通的人。然而,历史和现实中,一些重大发明和发现,却恰恰出自“外行”之手。  “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被认为是20世纪生物科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可谁能想到,这一解开“生命之谜”的重大发现,出自沃森、克里克、维金斯和富兰克林这4位生物科学的“门外汉”。当时,沃森是研究动物学的,克里克在伦敦大学学物理和数学,维金斯和富兰克林常年研究晶体物理学,与生物科学更是不沾
我常常埋怨父母:“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吃好的、穿好的,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却很普通?为什么别人家能住别墅,开豪车,而咱家什么都没有?”  “那只是一种物质的富有,真正的富有并不是这样的。”妈妈意味深长地说,“再说,你现在也不愁吃不愁穿呀!”  “妈,您就别糊弄我了,如果没有物质财富,那能叫富有吗?”  妈妈叹了一口气,说道:“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妈妈的话,让我一头雾水。直到最近看到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