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hai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基础,集中针对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展开系统分析,并据此给出相关教学模式启示。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课堂学习 共同体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25-01
  1 构建背景
  1.1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本质
  课堂学习共同体是一种课堂环境,其本质是处于共同体中的个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关系,成员有共同的情感取向和行为标准,并且相互关心。共同体成员包括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通过共同的学习任务相互联系,通过互相交流、对话、共享各种学习资源、互相协作、彼此欣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1]。
  1.2 小学品社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背景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共同体,就是要以生为本,将学生作为新手学习者和问题的解决者,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专家型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的优势,在互动合作中建构知识,提高课堂实效。
  2 构建过程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同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双方人格独立、平等,交流探讨和共同发展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促进集体知识的增长,并通过这种途径来增长学习个体的知识[2]。
  2.1 提出设想,定准目标
  構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共同体,需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先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设想,征求学生的意见,摆明立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研究探讨的主题,每个主题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这一过程大概需要两周时间。
  2.2 分成小组,各自合作
  小组分工开始,先出示研究课题,再按课题分组,每个小组讨论分工,制定规则,选出组长。这是各合作小组进行讨论和协商的过程,在课堂之上利用一节课分好合作小组,在第二节课的时候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协商,具体操作,这一过程大概需要一周时间,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作为有经验的助学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给予指点,流动于各个小组间,将每个同学的主要优缺点指出,参与讨论分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3 分头行动,完成资料收集整理
  各学习共同体利用课余收集的资料,讨论分享,选定方案,最后合成PPT课件。这个过程主要在课堂之外完成,各小组自己找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合作,各小组活动时教师接到通知也一起参加,在大致思路和提纲明确时视情况而定利用课堂学习的时间安排一次全班的交流,各组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自己的优势经验分别提出,让其他小组给予帮助和参考,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2.4 汇报考核,目标达成
  在各小组准备完成之后依据完成的先后顺序,各组依次在课堂利用PPT文件配合其他音频视频和书面作品展示成果,班级的其他小组参与讨论,分享所学,完善信息,形成定稿。在书面考核通过时宣布学习目标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两个半月的时间。
  3 构建价值
  3.1 密切师生互动
  课堂学习共同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课堂给学生,使师生互动得以加强。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打开了新的教学思路;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引领指点的互学者,是小组互学的一员,其观点非标准,可质疑,自我能力得以展示。在新教学模式推进过程中,笔者曾和一些同学进行过交流。
  师: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有意思吗?
  四个学生面带笑容,或说或点头,显然比较满意。
  师:你觉得现在的老师像什么?
  丁某:好像朋友。
  戴某:我感觉像智慧老人(不是说你老,他略有羞涩地补充),现在遇到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来和你商量,你不说答案,只给个建议或方向,最后我们就顺着指引找到方向了。呵呵……
  杜某:我也说不太清,感觉像老师又像哥们。
  教学过程成为师生进行的一种思想和思想的交往、沟通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体现出了“活动化”教学的生命活力[3]。
  3.2 提升生生互动
  在构建共同体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的讨论和争论,学生及时发现各自亮点,更愿意倾听,需要做课件时,脑海里就立即出现小组成员,需要找资料时,也会想到小组成员,学生之间的互动多了,相互了解和扶持也更多了。
  3.3 培养学生能力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以身边事为切入口,熟悉的情境,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同学们有了兴趣,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和合作伙伴的讨论分享时,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锻炼了能力。以笔者与学生的简单交流为例:
  师: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你知道你的品社得了多少分吗?
  戴某:不太清楚,不过自我感觉还行。
  师:是满分,恭喜你呀!上学期你可是班上的小尾巴哦。
  戴某:是吗?太高兴了,谢谢老师。
  师:不用谢我,老师很想知道你现在对品社课的态度和想法?
  戴某:想说的太多了,反正我感觉现在的课我有事可做了,我的想法有人听,也能帮到人,我下次也要当组长,上台展示,还有……
  戴某想说的话真的很多,原来准备5分钟的鼓励和了解谈话,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小时,笔者能清楚地感觉到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4],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习共同体”活力课堂的初衷。
  4 结语
  课堂学习共同体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构建,是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主线,以教师倡导“合作学习,互相分享”的学习方法为辅助,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共同体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尝试。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滔娜.学习共同体与和谐课堂的创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16.
  [2] 柳春艳,傅钢善.论学习共同体——教育新理念[J].现代教育技术,2006(3):13-15.
  [3] 陈香兰.自主探究 主动参与——《品德与社会》教学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5(2):48-50.
  [4] 陈兴昌,张贻波.区域推进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0(9):67-68.
其他文献
智能小车系统辅助单片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智能小车为载体,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对各种信号的采集处理,加深学生对单片机结构的认识,并通过创造性实验提高学生
摘 要: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的特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合理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学习中的积极性等策略,展示了初中信息教学课堂改革思路,大大提高了初中信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教学 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简易逻辑是高中教材选修的一部分知识,它没有函数的地位重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从它出现在高中数学这个大家庭时,各种辅导教材或练习册也随之而来。在这些辅导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从探索如何培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入手,提出了“两个桥梁”概念,分别从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课堂教学的改革,专业教师工程背景的培养,学科竞赛的辅助等几方面分析了如何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桥梁,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The Explor
通过问卷调查与收集教师反思日记的方式,调查30名化学教师对将手持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做法所持的态度,以及影响手持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因素;同时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于量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