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复原真实大小远古鱼龙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w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国外媒体报道,瑞典隆德大学地质学家基于对鱼龙的300多年研究资料,最新绘制复原出它的“真实面目”——使用一个保存完好的鱼龙化石,重建出迄今最完整的鱼龙结构.rn鱼龙是一种成功进化的远古物种,与现今的鲸鱼很像,它们从陆地迁移到海洋,在海洋繁衍大约1.6亿年,这些海豚状爬行动物生活在三叠纪早期至白垩纪晚期,大约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
其他文献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中国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的框架体系、演进逻辑、理论关联、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研究.以《运动训练学》教材建设体系为主体内容的中国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主要由基础教程和高级教程所构成.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学》基础教程的发展过程分为:起源(1979-1990年)、创建(1991-2000年)、发展(2001-2012年)、完善(2013-2019年)四个阶段,其发展特点体现为:浓郁的中国特点、鲜明的时代特点、系统的理论特点、显著的实用特点、突出的强基特点、持续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rn壬寅虎年将至,“过年”依旧是中国人绕不开的话题.“年味”,这个烟火气最浓郁的词汇,汇聚着数亿普通人对生活最美好的向往.rn过去的2021年,人类依然在疫情的裹挟下艰难踯躅.多国疫情反复,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也正是在充满未知的这一年,科技带来了最温暖的力量,让我们有勇气应对所有的纷繁复杂.
期刊
固态选择性催化还原(soli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SCR)后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柴油机废气NOx后处理技术,其具备NOx转化效率高、工作温度窗口宽、不易堵塞管路等优点,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开展SSCR技术研究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固态选择性催化还原(SSCR)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中外固态储氨材料和SSCR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结合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Urea-SCR)后处理技术的不足之处,讨论了SSCR后处理技术所具备的优势,指明了该技术在今后
14年前,歌声悠扬.rn“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相约好了再一起”.rn14年后,歌声又一次响起.rn“世界越爱越精彩,雪花纷飞迫不及待入怀,Fly to the sky,天地洁白一片片存在,未来越爱越期待……”rn冰雪圣洁,情真意浓.变的是旋律,不变的是情谊.北京,再次绽放!rn依稀记得,2008年8月8日,一场精彩绝伦的开幕大戏惊艳世界.北京,这座古老的东方之城,敞开了大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期刊
据外媒最新报道,研究人员2月15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举行的会议上宣布,科学家使用一种“神奇的”脐带血移植的突破性治疗法治愈了一名艾滋病病毒(HIV)女性感染者.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接受干细胞移植并使用抗HIV细胞的女性,也是第三位已知的HIV功能性治愈的病例.
期刊
“万物的原则,起始于根基”,这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句名言,而种子就是万物生长的根基.rn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什么?rn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从1976年到2018年,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85亿亩,增产稻谷8.5亿吨.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粮食,为世界解决了 7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接近一个河北省的常住人口数量.
期刊
肤纹表型是人体外观表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指纹,因其恒定性及高遗传性,已成为目前研究最广泛的肤纹类型.不过,人类对指纹形成的生物学机制仍知之甚少.
“请对准屏幕,请张嘴,请眨眼……”,拿起手机,不用去柜台,轻松办理银行转账;点开购物APP搜索几款“种草”的物件,下次打开手机时,便会有一堆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推送到你的屏幕上……rn不知从何时开始,个人在大数据面前变得越来越透明,我们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期刊
近日,出血热相关话题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关注.rn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每8至10年左右有一个发病高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10月至次年1月出现的高峰,称为秋冬峰;4月至6月(或5月至7月)出现的小高峰,称为春峰.
想减肥?别太狠,囤点脂肪也是有好处的.rn《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和卡德拉姆研究所研究人员揭示了,人体免疫细胞如何利用体内储存的脂肪来对抗感染.rn研究小组研究了沙门氏菌,这是一种导致腹泻、呕吐、腹痛的细菌.他们跟踪了活干细胞中脂肪酸的运动和消耗,并通过肝脏损伤情况来分析沙门氏菌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揭示了造血干细胞如何通过从体内储存的脂肪中获取高能脂肪酸来应对感染.